第664章 清收土地

凉州,昌松县。</P>

“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滚开!”</P>

一群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军卒,先是撞开一处连堡的大门,接着挨个搜查院落和房间,将堡中所有的人丁,统统拉了出来。</P>

连堡中的家主,是一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此时跪在锦衣卫的面前,口中大喊冤枉。</P>

孔攸拿出一本名册,一边看一边对身旁的王翃说道:“凉城纵火案的主谋,乃是宗府,而这些人又是宗府的远支,按照谋逆罪而论,理应抓捕回京。”</P>

王翃还未开口,连堡家主跪在地上不断磕头,口中说道:“大人,吾等与宗府的贵人,已经十数年未曾联系,谋逆一案,我们根本就不知啊!”</P>

孔攸合上书页,冷笑一声:“打断骨头连着筋,又怎能以不知而脱罪?”</P>

说完,孔攸摆了摆手,有锦衣卫兵卒上前,将堡中男女老少全部拖向场院,那里有着数十辆囚车,正等在那里。</P>

听着耳边不断传来的哭喊,王翃向孔攸躬身道:“中丞,凉州内的豪强门阀,几乎被一扫而空,州内几乎再无人,可以威胁到朝廷。”</P>

孔攸收起书册,向王翃招了招手,示意后者随自己来。</P>

路上,孔攸向王翃说道:“北镇抚司这次从凉城出来,总共查办了多少家?”</P>

王翃:“三十三家,共计二千一百五十五人。”</P>

孔攸:“这次出来,处置犯人倒是其次……”</P>

王翃:“查案抓人只是其次?”</P>

孔攸用脚踩了踩脚下的土地,向王翃说道:“锦衣卫查案的目的,关键在于这个。”</P>

王翃一愣,接着反应了过来:“中丞指的是土地?”</P>

孔攸点头道:“河西有良田无数,过去一直都由宗府、阀贵所控制,此次凉城纵火案,便要借着谋逆这个罪名,将这些人彻底铲除,再收缴其私田为官田。”</P>

王翃:“朝廷要将私田收为官田,是为了重新封地?”</P>

孔攸摇了摇头:“历朝历代,封地乃是乱国的祸源。这一次,陛下打算彻底整治土地弊端。”</P>

王翃听到陛下二字,便不再询问,只是拱手说道:“中丞,北镇抚司已经向全国各地派了官使,都在督促查案一事,相信很快就能给陛下一个交待。”</P>

孔攸:“北唐的土地,大致可以分为四块,一个是安西和北庭,一个是河西和朔方,一个是河北,最后一个是关中。安西北庭的土地,原本大多都是小国所有,流民大量迁入之后,已经将其中的大多开垦为了官田,自然无需担心;河西、朔方两地的土地清收工作,由你我共同负责,如今大部分已经完成;剩下还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河北,另一个关中。”</P>

王翃:“中丞之前派人去了河北,又派人去了关中,原来办案只是其次,清收土地才是关键。”</P>

孔攸:“不错,关中那里,因为连年征战,阀贵和显户大多都已经迁走,所有土地清查工作并不是太难……清查土地最麻烦的地方,就是剩下的河北。”</P>

王翃有些不解:“河北曾经是燕军的大本营,之前也是战事频繁,不少阀贵不是被抓,就是被杀,范阳甚至整座城的人口,都被贬为了官奴婢,中丞为何会说,河北才是土地清收的最大麻烦?”</P>

孔攸:“原本盘踞河北的那些门阀显户,虽然大多已经被连根拔起,但这些人走后,河北的情况,依旧是错综复杂,那里多边民,而且军镇林立,又有功赏田等等,所以如果想要清收土地,最是麻烦。”</P>

王翃听完,先是理解了过来,不禁叹道:“这般看来,北镇抚司中出去办事的人,当属河北那里面临的困难最大。”</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