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大唐龙骑兵

来自安西和北庭的援军,在得到皇帝的圣旨之后,即刻开拔,日夜兼程,仅仅只用了二十二天,就从甘州抵达了凉州。</P>

率领安西北庭三万联军的主将,乃是瀚海军的军使郭昕。</P>

郭昕,华州郑县人。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孙,郭子仪之侄。</P>

在史书中,唐肃宗上元元年,河西军镇多被吐蕃攻陷。</P>

永泰二年,时任朔方节度大使、中书令郭子仪奏请朝廷遣使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并请置瓜、沙、甘、凉、肃诸州长史。</P>

云麾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郭昕奉命前往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后来担任安西四镇留后。</P>

在那之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加之唐朝在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北庭、安西变得孤立无援。</P>

郭昕成了安西都护府最后一任节度使,在没有任何外援的前提下,苦守安西四十年,孤军战至大唐最后一卒,结局便是英勇赴死。</P>

而在这个世界中,由于吐蕃侵犯敦煌无功,西域又有柳载、封常清这样的名将驻守,安西几无战事,所以郭昕没有立功的机会。</P>

再加上郭昕乃是郭子仪之侄,当初郭子仪忠于旧室,对于周钧的态度暧昧,并非坚定的支持派,造成封常清、柳载等人不喜郭子仪,这也造成郭子仪之侄郭昕,多年未得重用,只是累功成了瀚海军的军使。</P>

这一次,周钧从安西调动军队,安西节度使柳载,本来想举荐曾经参加过怛罗斯会战的老将邓兴作为主将。</P>

但周钧却指名点姓,让郭昕成了主将。</P>

抵达凉州的第一日,郭昕铠甲未换,衣袍未理,带着军中副将和判官,直接赶去皇城枢密院。</P>

第中、被称作安西最后一任节度使的将领,周钧在感慨之余,也有好奇。</P>

孤军在西域奋战四十年,没有外援,甚至连朝廷的增援信都不曾看到,就这样苦苦与吐蕃人作战,直到战死,都一步不曾退后,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P>

见郭昕还单膝跪地,周钧开口道:“起来说话。”</P>

郭昕沉声道:“谢陛下。”</P>

看清郭昕的长相,周钧有些意外。</P>

与郭子仪的长身英武不同,郭昕生的虽然高大,但是不苟言笑,脸孔有些黝黑,人也有些木讷。</P>

旁人问他什么,他就答什么。</P>

言简意赅,绝无废话。</P>

周钧问郭昕:“随军长行的武备,可都带来了?”</P>

郭昕:“火炮、火药、战马,皆有阚册,除此之外,陛下交待的六千火枪,已经全部运到。”</P>

周钧:“朕交待的训练,可完成了?”</P>

郭昕:“人、马、甲、火枪,四位一体,可以实战。”</P>

周钧说了一声好。</P>

见枢密院中的其它人,都是一脸疑惑,周钧说道:“安西北庭的三万军队,大多都是骑军,其中有六千骑兵,最为特殊。他们舍弃马槊等长兵,而是配备了燧发枪和马刀。”</P>

封常清听到这里,开口问道:“陛下是想令骑兵携带火枪,作为步骑兵来使用?”</P>

周钧点头:“骑兵携带火枪,遇敌时下马列阵,射击完成后再上马撤退,完成装填后,再次迂回靠近射击。由于骑兵火枪发射时,硝烟弥漫,而且声若炸雷,形同龙吼,朕给这些骑兵,取了个名字,叫做龙骑兵。”</P>

封常清先是默念了两遍龙骑兵的名字,接着说道:“龙骑兵之名,倒也恰如其分,但是陛下有没有考虑过,火枪准心不足,需要将敌人放近之后,才能形成杀伤。万一敌人发现龙骑兵靠近,以弓箭还击,又该如何?”</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