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豫介于石,兴师南乡

甘盘新死,傅雀又生死未卜,人到中年的武丁感慨生死无常,为家国大计,在与珉玖、傅说、子禽等大臣商议后,决定先立孝己为储君,参与朝堂政事。再为好妃授爵封侯,然后率兵征讨南乡荆楚之地。

于是择吉日良辰,为孝己举行立储大典。大典之上,殷勤地祭拜,向天帝推荐孝、向祖先告知孝己为储君。百官朝贺,诸侯奉诏。世人称其为小王孝己。

隔日又封好妃为大司马,赐予虎纹铜钺,掌管兵权。好妃拜将兴兵,率王师三千攻伐南乡荆楚,扩土南疆。又封珉玖为军师,赏赐钱粮玉帛,命其随军出征。临行时,武丁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护好妃。

依例,出征前,朝堂之上,珉玖占卜,得曰:利建侯行师。大军随即出发。

行军路上,好妃对珉玖说:“军师,素闻荆楚之地乃是大商南乡之土,可未曾见他们来殷都朝拜,也不见纳贡。傅雀将军讨伐不知生死,依你之见,此次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位芈姓臣子呢?”

“回大司马话,荆楚往南土地甚广,近百年来中原混乱之际,楚人不断南扩,实力不容小觑。想必现在的楚人早已忘却了自己与中原的关系,故而不来觐见吾王。如今不知其发展究竟如何,因此不好判断他们是因不臣而反叛,还是因粮产不足而劫掠。大军抵达襄地之后,最好还是先行探访,一是寻找傅将军下落,二是弄清楚楚人意图,再做定夺。”

“就依军师所言。”

王师不日抵达襄水南岸扎营,好妃派出探子城内打探消息,珉玖则自己化作飞鸟飞往荆山,寻找傅雀将军下落。

傍晚,探子回报:楚人劫掠彭、卢之后,饶过襄地,并未抢劫,而是顺长江而下,前往盘龙城方向去了。襄城内,前些日子有几批殷人商队到,如今困在城内,不敢返回殷都,等待救援。商队有象车五十余辆、牛车近百辆之多。

殷都所在之地实为大禹所定九州之豫州,此地原是亚洲象繁衍之地。商人先有王亥服牛,以牛车运送货物开展贸易活动。盘庚迁殷后,商人又驯服大象运输货物。武丁时期有人专门饲养驯化大象。

探子报告之际,珉玖也返回大营。对好妃说:“傅雀军队并不在荆山一带,当地乡野之民几个月来未曾见过殷人军队经过。恐怕傅雀是追击楚人去了。”

探子也回禀:“在襄城内确实打探到前些天有一支一千多人的黑鸟旗军队继红鸟旗军队之后,顺长江而下。”

好妃说:“黑鸟旗不就是玄鸟旗吗?那应是傅将军的人。红鸟旗是谁的人?”

“楚人以凤为图腾,尚火。想必红鸟旗就是楚人军队了。”珉玖解释到。

“楚人目前都邑在哪里?楚侯叫什么?率军劫掠的统帅是谁?人数多少?”好妃询问。

探子回:“楚人芈姓熊氏,季连部落南下后主要在丹阳地区活动,后来攻占了荆邑、郧邑、郢邑、鄀邑等十余部族,势力分散。如今的楚侯是熊丽。此次率军劫掠的军队据说只有一千余众,统领是熊丽的弟弟,唤做熊糜。”

好妃沉默片刻对珉玖说:“军师,盘龙城有驻军三千,加上傅雀追击熊糜的一千多人,应该可以抵挡一阵子。楚人绕过襄城,不行劫掠,想必两方关系不一般。我们何不说服襄人借兵与我,然后直接攻入丹阳,让熊糜首尾不能兼顾。”

“丹阳之地,楚人经营多年,想必易守难攻。适才听闻襄城内有殷人商队的象车、牛车,我们何不借来一用?”

“要大象、老牛做什么?”

“我自有妙计!”珉玖没有明说。

于是探子带着珉玖来到襄城内,先找到邑臣,说明此次南下乃是奉诏征讨荆楚,要求他发动人民,组建一支队伍,负责运送粮草。邑臣领命。又找到各商队头人,说明来意。商队头人见是太卜亲自带兵前来解救他们,无不把大象、老牛借出。将大象、老牛卸下车架,集中在一起,交给珉玖。

珉玖来到象群前,环顾一周,找到年纪最长的母象,在其耳边唵唵几句;又来到牛群前寻得一健壮公牛哞哞几声。刹时间,象群、牛群传出震天哞叫之声,相互传达。

众人诧异,怎么太卜还会与动物讲话?

他们不知珉玖本是狐狸,在中皇山中向九尾学过一些动物语言,确实会与象、牛沟通。方才珉玖交代老象、犍牛的是:率领族类,紧随大军,自襄城出发,火速赶往丹阳。牛群冲撞反抗的楚国兵卒,象群直接前往城门处,撞破城门。

话分两头。这边好妃、珉玖率领王师及兽群赶往丹阳,樊城、襄城人民自发捐粮,跟随其后负责运送。那边熊糜一千部众早已赶到盘龙城外,紧随其后的傅雀残部也很快赶到,将熊糜夹在江汉之间。熊糜一时不敢攻城,也不敢后退,双方僵持不动。

丹阳城内,熊丽探得商军已度过丹水,火速调集军队城外布防,又征调奴隶坚守城墙,紧闭城门。

熊丽自继位以来,仗着在南方兵强马壮,周边蛮族莫不敢来犯,终日安逸享受,国事均交由弟弟熊糜处理,自己早已毫无斗志。好在楚人爵位父死子继,没有兄弟什么事儿,他的地位中正合法,就算终日玩乐享受,也没人敢管他。

这次他仍然以为只要自己躲在这稳如磐石的丹阳城内,敌人就会像往常一样久攻不破,不出几日便会自行离开。那是自己就大吉大利,可以继续悠闲享受了。

想到这儿,他干脆招来所有王公大臣,在大殿上大排筵宴,告诉他们,不要惊慌,不要害怕,殷军区区千人,断然攻不进来。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早已延误了最佳求援时机,并未派人到南方各部求援。

荆山一带土著乡民,听说王师伐楚,复仇之心燃起,很快集结了一队人马,虽只有三百余人,但他们熟悉当地情况,主动申请带领王师避开沼泽、荆棘。好妃并不怀疑这些人的动机,正如她之前所料,当地土著定是早就受够了楚人淫威。

如今樊人、襄人、荆人的加入,形成联军,好妃就像簪子盘发一样,将原本凌乱的各部族聚拢在一起,实力大大增强。

联军很快就杀到丹阳城北门下,双方对阵。北门外布防的士兵刚排兵布阵完毕,就听见王师这边战鼓雷动,惊动了那上百只老牛哞哞乱叫,径直冲向兵阵之中。楚国军士哪曾见过这阵仗?这哪里是在打仗,分明是来放牧的!个个笑的前仰后合,言称今晚又牛肉吃了。

殊不知这些老牛得了珉玖授意,异常凶猛,一角一个,顶的楚军人仰马翻,四下躲闪,军阵顿时凌乱。由于猝不及防,加上阵中人员拥挤,想跑之时,相互冲撞,被顶死、踩死无数。城墙上的士兵慌忙射箭驱赶牛群,反而激怒群牛,来回奔跑,左冲右撞,乱作一团。箭矢无眼,射杀无数自己人。有些机灵的,早就逃离战场,又被隐匿在旁的襄人、荆人胡乱砍杀,像是得报血海深仇一样。

等到城上的箭射完了,门外也逐渐安静了。就剩了几十号残兵抱头依偎在城墙根儿,靠着带有蒺藜的木栅栏躲避牛群。珉玖停止擂鼓,一声呼喊,牛群纷纷撤回。再一声呼喊,几十头大象奔出,强壮的几头直冲城门,叮当叮当地撞击。其余的则用长鼻甩开木栅栏,把那些躲在墙根儿下的士兵,一一踩踏致死,直踩得脑浆崩裂,肠穿肚烂。

始终是土墙木门,轮番几次冲撞后,门未烂,门枢先行脱离墙体,只听咣当一声,两扇大门倒地。象群率先冲进城内,没了弓箭,普通戈矛又伤不了象皮半毫,守城士兵、奴隶只能抱头鼠窜。襄人、樊人、荆人抢在王师前面杀进城内。

珉玖担心他们会屠城,率三百人紧随其后阻止屠杀,好妃则领着剩余部众分兵四门,在门外坚守,不许楚人外逃。

此战活捉熊丽王室成员百人,及文武百官、庶民上千。熊丽此时虽然后悔,但也庆幸,毕竟自己还没死。所有俘虏挨个捆绑牢实,分兵二百由两名百夫长押往殷都。

好妃就地解散联军,均有封赏,各回本部,又安排荆人邑臣打扫战场,安排城内后续之事。自己则和珉玖带领余部以及兽群继续南下。仅用月余,荡平郧邑、郢邑、鄀邑等十余楚人聚居部落、城邑,再次俘获楚人王室贵族及庶民、士卒千余人,返回襄地。又派两名百夫长押回殷都,同时将兽**还襄城内殷都商人,死伤皆有赔付,并命其随押解的奴隶一起回国。剩余五百余人则顺江而下,直奔盘龙城。

盘龙城外,被夹在江汉之间的熊糜大军,困守月余,粮草殆尽。经常被夜间偷袭,却又从不对阵,人心尽失。正在犹豫是突围还是强攻城池,突然探子来报,丹阳失守,楚侯被捉。熊糜捶胸哀叹,王兄整日只知淫逸享乐,不思进取,不明事理,难怪上天不佑。如今三面大军,一面长江,无计可施,只得召集剩下的贵族商议,决定率部投降,归顺大商。

好妃、珉玖来到盘龙城外,接受熊糜投降。在与傅雀残部会师时却不见傅雀本人,忙向千夫长马青松询问:“傅雀将军安在?”

千夫长马青松涕泪回禀:“王师初到南乡之时,遭遇从彭、卢南下的熊糜部,双方激战。由于不熟悉地貌,傅雀将军不慎陷入沼泽,众人施救之时,又被楚人乱箭齐发,纷纷赴死。雀将军便没于泥沼之中,不见踪影。”

好妃听闻,拔剑准备砍杀熊糜。珉玖赶忙上前拦住:“王妃不可,熊糜已降,此时杀之,恐其旧部不服,再生事端。”

好妃怒不可遏,抡起铁拳重重地砸在熊糜腮上。想那好妃,天生臂力过人,熊糜怎么受得住这一拳?拳风过处,应声倒地,昏厥过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