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类

看到了希望,众人也不在迷茫。

用血喂养小獒犬的任务,由众人自发的承担了下来。

埋葬了首领后,人们继承了他的遗志,也将他的信念,留在了心中。

众人鼓起勇气,重新制订了捕猎方案。

不再迫于需求而急于求成,鲁莽的对强大猎物出手。

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小型的猎物。

虽然一开始很艰难,但随着母巨獒的恢复,聚集地的生存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人们与巨獒的友情升华,使得两者之间的配合出人意料的成功。

集合了双方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得整体的生存能力再次飞跃。

聚集地的食物一天比一天多,人们在吃饱喝足后,往往还会出现富余。

与此同时,首领当初救下的六只小獒犬,也陆续的睁开了眼睛。

也许是因为第一眼看到的,是在庇护所劳作的女人。

所以它们对人类的亲近,比起母巨獒丝毫不差。

随着食物的充裕,聚集地的人口也开始慢慢上升。

几年后,聚集地接纳了一些流浪者的同时,也接纳了一些巨獒犬。

而这支人类聚集地,也终于顽强的存活了下来,变成了众多人兽共存聚集地之一。

有的聚集地在与兽类厮杀的时候,无意间剥除了,盘踞在兽类身上,自身无法触及的寄生虫。

兽类迫于寄生虫泛滥带来的生存威胁,和寄生带来的疾病与痛苦,最终与人类达成了合作共存。

有的兽类幼崽经常被偷猎。

而聚集地在狩猎时,无意间赶走了偷猎者,随后竟得到了兽类的回报。

在得知真相后,双方互帮互助友谊加深,最终也演化成了合作共存。

似乎大劫难后幸存的人类,没有了社会生活的繁杂和纷扰,一心只求生存,所以内心变得真诚、纯朴了许多。

也是在这个时候,恰好刚好赶上了兽类智力飞跃。

似乎是命中注定,共存的人和兽拥有了史无前例的平等、和谐。

但能幸运共存的聚集地,终究是少数。

绝大多数聚集地,都没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永远的消失了。

幸存的人兽混居聚集地中,语言不通,成为了人兽之间交流的巨大障碍。

兽类的智力飞跃,使得它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

一时间各种兽类语言,犹如雨后春笋一样遍布各地,甚至距离稍远的同类都拥有着不同的语言。

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些语言和肢体动作,却能在不同的种族间通用。

甚至许多人类,特别是人类比重较小的人兽混居地,人们都开始使用兽类的语言。

直到中部地区的千语传入,才将原本混杂的语言体系彻底颠覆。

起初千语和千文,只是在各个人兽混居地的人类中流传。

由于其高效、简洁、易学、含义表达准确等特性,使得人类群体的语言文字很快就被统一。

只是各个聚集地,参杂了各自最初的一些语言习惯,和一些共存兽类的表达方式。

人类语言的互通,促使人类在各大聚集地谈判时,往往充当了使者的身份。

对于没有人类加入的兽类族群,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

一时间,许多族群纷纷开始邀请人类加入。

毕竟许多时候,谈判比起生死相搏,要适用的多。

一些实在吸引不了人类的小族群,只能尝试着去学习人类的千语。

期望能自己培育出使者,从而在盲目的争斗中少流血少牺牲。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少数族群在数年之后,终于艰难的创造出了,适用于本族的千语。

比如体型变大失去飞行能力的鹦鹉兽。

后来它们甚至和人类合作,发明出了辅助发声的便携设备。

只是由于生理结构的限制,不得不沿用兽类的说话方式,颇有些怪异。

其他兽类族群也纷纷效仿,各式各样的发声器开始了大流行,人类垄断使者的时代也宣告结束。

但借由千语,人类在兽类族群中的分布和数量,却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就这样经过了数十年后,千语已经演变成为整个东部地区,最为通用的语言。

随着交流的便捷,紧随其后的就是人类通用的千文了。

随着千文一起流入的,还有人类的各种技术。

由于兽类智力的飞速提升,茹毛饮血的生活已经慢慢被抛弃。

那些食肉的兽类,不再随意的攻击、猎杀和吞噬其他已经觉醒的兽类。

而是学习人类去饲养那些,依旧遵循本能生存的兽类。

一些食草的兽类也是同样。

更愿意去种植食用价值高的植物,而不是永远奔波在寻找食物的路上。

这些诞生灵智的兽类,人类将他们称半兽,借此与普通的兽类区分开来。

而他们则更喜欢称呼自己为灵,将所有新生的智慧生物称为灵类。

在传入的众多人类科技中,生物科技最受欢迎。

由各种细胞材料培养的无神经组织,成为了许多不愿杀戮的食肉动物们,首选的口粮。

人与兽,兽与兽之间的关系,也慢慢的不尽是剑拔弩张,生死相搏。

他们开始通过沟通、谈判来解决领地问题和相互之间的仇系。

一时间,许多族群相互联合,共同崛起。

众势力间相互博弈,好不痛快。

就这样,新生的智慧动物开始吸收人类文明。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步跃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