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论国话的专业

国话是华夏最早成立的国家级文艺团体之一,早在1949年的4月,国话的前身华国青年艺术剧院就成立了,1956年9月,中央实验话剧院成立,2001年的12月,在华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基础上,两者合并,成立了国家话剧院。

行走在广安门外的国话小剧场里,周言看到的,是历经几代人的坚守以及对于艺术的渴求、传承。

正在里面排戏的秦海路,一听到自己的老同学要来,立马就出来迎接曾离与周言俩人了。

“哟哟哟,这是谁呀?怎么亲自来国话了呢?”

一看到自己的好闺蜜、好同学,秦海路就笑的十分的开心。

早在读书的时候,章子怡、梅亭、曾离、袁全、胡静、秦海路、张彤、李敏(后改名李馨雨)等八个人,就被人称为“八大金钗”了,后世的人们,对于他们这些96级的中戏表演班的学生,更是给出了“明星第一班”的美称。

自然的,秦海路与曾离的关系,那也是极好的。

更加重要的是,秦海路眼见着自己的好闺蜜挽着比自己年龄小十来岁的周言,立马就开始笑话起来了。

“我说姐们,你现在的这味口,可是相当好的呀。”

“去你的。”

曾大花也是被秦姐给笑话的脸红脖子粗了。

她有些不奈地道:“你可别笑话我了,咱啊,命不好,只能这样了呗。”

说完,还用着委曲的样子瞧了周言一眼。

周言有些好笑。

眼前的这位大美人,她可是不知道,自己刚刚早上的时候,才为了她跟另外两个佳人直接的吵了一架。

现在,那俩都不知道在哪里生气呢。

不过,周言没管这些。

他笑着朝秦海路道:“你好,秦姐,我是周言,曾离的小男朋友。”

“哟,这关系,可是真够坦然的啊。”

秦海路也是主动的伸出了手,笑了起来:“你好,周导,我是秦海路,大离子的好闺蜜、好同学。”

“嗯,你好,你好。”

周言笑着接了句。

周言的坦然、大方,也是令秦海路与曾离开心不已。

俩人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最爱不惯的,就是那咱藏着遮着的事情。

周言有女朋友。

这事情,圈内的人都知道。

秦海路与曾离当然也知道。

不过,当下这种情况,又不少见。

娱乐圈更是如此。

秦海路这个闺蜜也没有多言。

她只是打算,万一以后闺蜜日子过的不好了,自己能帮衬的,就多帮衬一下呗。

至于现在嘛,她才不管呢。

“周导,今天怎么有空来我们国话呀?”

秦海路是东北人,性格豪爽的根本就不像是姐们,反倒更像是一个好哥们。

她带着周言与曾离俩人,就直接在小剧场里面转悠着,等俩人感觉有些累了,她这才开口问道。

周言道:“我有部电视剧,打算开拍,想来咱国话找找合适的演员。”

“要演员呀,你找我呀。”

秦海路眯着一对好看的小眼,笑道:“这几年啊,我都没有接戏,这不是正好处于空档期状态嘛,周导,你瞧瞧我怎么样?”

“我可不就是为了你而来的嘛。”

周言哈哈大笑:“怎么,你们的《青春禁忌游戏》跟《最后的斗争》已经准备出去巡演啦?”

“嗯。”

秦海路笑着点了点头。

刚刚周言说的两部话剧,都是她们国话在2008年的奥运重大演出活动中的参演作品,全院上下,都为了这两部话剧在努力的做着准备呢。

她因为不是这两部话剧里的演员,在外面又没有接戏,所以,现在就一直空着。

“那就到时候来言亚吧,我们聊聊。”

周言本来也是打算找她去演《开端》里面杜局的那个角色的,现在一听她有空,立马就相邀了起来。

秦海路一听,可不这么以为。

她立刻笑着道:“哟,还是有靠山好呀?好闺蜜,咱以后可得小心的伺候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咱就大红大紫了呢。”

“瞧你说的。”

曾离也是以为,周言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才会找秦海路来演戏的。

对于这些,她都是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的状态。

自己的好闺蜜能够有一个好角色,未来如果能够爆火,她当然是替她开心的了。

“行了,咱们再去其他的剧场瞧瞧吧。”

秦海路知道,今天周言来到这里,肯定不会是只为了自己那么简单,他肯定是有其他的目标人物看上了,所以今天才亲自来请了。

所以,就领着他们到了国话的大剧场里面,那里,正在进行《最后的斗争》的彩排呢。

“呀,那是雷格生都是吧?”

看着现场的那些人正在那里进行彩排,周言立马好奇的看了起来。

《最后的斗争》,又叫《这是最后的斗争》,是由着国话的著名导演吴晓江亲自执导,雷格生、薛山、王辉、翟小兴、李任、周玲等主演,以一位老干部家庭的除夕之夜为背景,通过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引发一家三代人对金钱与信仰、法律与亲情的讨论和抉择。

此时,正在大剧场里面进行彩排的,自然都是一些国话的演员们。

不过,一些没事的演员,也都会在大剧场里面看着,想要学一学那些老戏骨的演技。

周言就看见,现场里面,廖凡、倪大红、张凯丽、陈数、师悦玲、辛柏青、甚至是那位跟麻花的马丽同名的马丽,也出现在了现场。

他们一大帮子人,个个都是穿着普通、随便,脸上也没有带妆,像是一名名正在大学里面上课的学生一样,手里各自拿着纸、本、笔,正在那里边听、边记着什么。

他们基本上也不太出声,都是坐在最前面的角落里,就听着像李建义、李志新、周玲、王慧源等一些老戏骨在那里对话、交流、提问题,妥妥的学生在线上学的现场。

周言笑了笑。

这样的剧院传承,才是真正的为华夏的话剧以及戏剧事业添砖加瓦啊。

周言仨人也是找了前排的几个位置坐下,看着舞台上的那些演员们正在那里认真的彩排,周言开始想象着,如果是眼前的这些人,出现在自己的《开端》里面,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效果了。

不行,黄觉的表演力不够,还是由李建义老师来演比较好。

张喜进老师的那位角色,好像李志新老师来演会更好吧。

咦,刘一君的那个角色,是不是由着翟小兴来演会更好?

。。。。。

一时间,周言觉得,自己刚开始定的那些《开端》的演员,除了小白跟杨密之外,都不太合适了。

眼前的这帮子国话的演员,才是真正的适合《开端》的演员啊。

“秦海,一会儿的时候,您帮我问问这老哥哥、老姐姐们的,有没有兴趣去我的电视剧里面担任一个角色啊?”

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比了又比,周言觉得,自己的《开端》得大换人了。

刘一君的那个角色,可以交由翟小兴来演,黄觉的公交车司机,李建义老师来演真的太合适了。

后世,他的那位公公的形象,再加上《人民的名义》里面的检察长,真的是为他在《开端》里面的演出,形象大改。

周言太喜欢这样的形象冲突了。

“好啊,没问题呀。”

听了周言的话,秦海路的眼睛都亮了。

现在的话剧演员,日子过的太紧巴了。

哪怕是像他们这样的国话正式演员,其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二、三千块钱。

要是没有外面的演出收入,再加上院里没有排话剧的话,他们都得外出摆摊赚钱去。

后世的时候,不是就有着许多的话剧演员、戏剧演员,靠着在外面摆摊卖羊肉串、开饭馆,来支持自己进行话剧、戏剧的演出么?

现在,有这个机会,能够参演周言的第一部电视剧的制作,那铁定了是能够一炮打响的呀。

不就好不好的吧,就说以着周言现在这样最年轻的喜剧片大导的身份,能够“曲尊”去拍一部电视剧。

这样的电视剧,能不好看么?

眼前雪亮的秦海路,已经开始脑补起未来的一切了。

希望小白跟杨大密他们,能够接的住这么一帮专业老戏骨们的演技吧?

可是此时,越看越喜欢这帮子国话的演员们的周言,却是在心里隐隐的替小白跟杨密他们可怜了。

这样的俩人,一个刚刚还在读高中,连专业的表演都还没有学的很透彻,一个虽然从燕电快毕业了,可是其演技水平,周言根本不敢苟同。

这样的俩人,能够经得起国话这帮子老戏骨的火力全开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