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盖新房

十月份的时候,不算孵蛋家里的收入已经有八千多了。

趁现在天还不冷,抓紧时间盖房子,等后面凉了就不是施工的季节了。

砖头已经弄回来了,足足的,还多进了两万多块,河道船送过来的。

许广发还帮着弄了二十包水泥,县里办了个交通水泥厂,产量不大,供不应求,他费了好大功夫的。

石灰家里没有,现泡也来不及,只得是找队里有老石灰又暂时不盖房子的人家要了下来,代价是把多的两万多砖头按平常价转给他,这里倒贴了80多块进去了,没办法,谁叫急用呢。

林国华夫妻俩本来打算把老房子拆了翻新,但是林峰不让。

他知道,往后的东西不值钱了,可是地皮是越来越难搞的。

以盖新房以后跟儿女分开住的理由到村里开了证明,然后去乡里办了宅基地材料。

新房打算盖在后面路北边,往后多退点,前面留个大院子。

地是去跟别人家置换的,家里的粮食肯定是够吃的,少收点也没关系,大不了拿钱买。正好现在生意多了,也没那么多精力投入在地里。

林峰画了个地形图给了老爸,让他找人回来弄。

住房不是鸡舍,凭队里那几个的手艺,林峰不大感住。zusu.org 茄子小说网

林国华找到附近的几个老把式,请他们来帮盖饭,谈话不包工不包料,一天两顿饭,工钱1块5,开工起算,完工结账。

小工是自己队里的,给5毛一天。

开工那天,必须得黄道吉日。

老爷子主持了动土仪式,向土地公焚香禀告,祈求他老人家庇佑。

开挖地基槽,照样砌大基础,用的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地基下面湿气大,纯石灰的怕不牢靠。

没有纯水泥,么办法,等将来吧,建楼房是就要用水泥砂浆了。

到墙砌到顶一共花了19天时间,中间停了一周,大家回去忙秋收的。

到11月8号,农历二十六,老爷子筹备着上梁。

大梁是昨天就准备好了的,上面贴的是“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横批为“上梁大吉”。

然后在正门前院子里设立香案,摆上果品,毕恭毕敬地燃香,叩拜,燃放鞭炮。

中午,上梁才正式进行。

上阵的都是壮汉,老把式们带过来的。

人们用绳子绑住房梁的两端,带来的人站在墙上拉,队里来帮忙的男人站在地面往上送。

这项工程的危险之处在于如果墙上的人力量不足,或者绳子断裂,房梁拉起来后可能就会掉下来,砸到地面上的人。

老把式负责指挥人们的动作,这时候格外小心,不停地检查各部分是否协调,提示人们注意安全。

大梁上去架稳当了,钉上布条,在梁头下压上一些钱。

开始放鞭炮,今天是大鞭,热闹的很,队里的小孩全都来捧场捡炮子儿。

男男女女也都来瞧热闹。

站在墙上的人端着小笸箩,往下洒着糕点、硬币啥的,大家疯抢,气氛极为喜庆。

时不时的有人大叫:“我抢到了大的!”

里面放有很多一角的,较多的是二分五分的,一分的也有。

有的看着硬币落在自己脚边,但是动作没人快,眼睁睁的看着它被抢走,气得跺脚:

“嗨,慢了一步!”

然后转头再搜寻。

小孩子们的动作反而是比较快,看到东西往哪边落下来就赶紧上前一步,收获比大人多得多。

有事东西撒慢了,他们还跳着举起双手:

“这里,撒这里来。”

林峰鬼,口袋里塞着硬币,看哪里人少空出来了,就往哪丢两个,然后大喊:

“那边。”

“这边。”

看着他们跟着钻来钻去的,挺开心。

完事中午简单饭,下午还得继续收拾,喝酒了活儿就干不成了。

今天是喜庆的日子,晚饭特别的丰盛。

林老大的肉摊秋收前已经算是正式营业了。

猪肉也不缺,今天算是大摆筵席了,凡是来帮忙的都留下了。

饭还是在老房子这边做的,幸好是在后面重新盖一座,不然这段时间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晚上王长业和刘胖子也来了跟他坐了一桌,现在王成业队林峰很是上心,业绩看着可喜,盼着他多多发挥呢,队长和会计作陪的,余庆国跟着。

许广发也在,前几天就说好了,二十六上梁夫妻两个带着孩子来。

在桌上林峰介绍了一下这个老哥哥,说以后生意上的事情有时候就由他出面办。

今天的目的就是让王长业刘胖子认个人,别回头有事了办不了。

外公外婆舅舅他们也请来了,老爷子照应他们吃喝。

在桌上林峰介绍了一下这个老哥哥,说以后生意上的事情有时候就由他出面办。

今天的目的就是让王长业刘胖子认个人,别回头有事了办不了。

林国华作为主家,得配几个老把式。

老大老三分别陪村里那些帮忙的。

喝得是主宾尽兴。

新房子落成了,正屋三间,客厅较大,墙面上都用石灰抹了面。

因为石灰干了会收缩开裂,林峰要求工人每次抹薄薄一层,干了再抹,减少后患。工人也不在意,反正你按天给我工钱的,这活做一年才好呢。

侧边东首是厨房外带一间,西边相对着的是两间杂屋。其中一间中间隔开了,里面弄了个洗澡间,地面用碎砖砸地,剩下的水泥砂浆抹了面,留了砖砌的下水道通厕所里面。

另外一间放车啥的,以后家里自行车板车啥的都得有地方放,好不容易盖新房了,还能随便凑合吗?

其他的所有屋子地面都用砖铺,院子里面铺一半留一半,可以活动可以种点啥的,地势中间高边上低,周围留了一圈砖砌的下水沟,表面用砖空两公分缝隙铺上,这样美观又有效。

铺砖的那边靠墙新挖了口井,虽然前面老院子有一口,但是现在用起来是不方便了,就留给老爷子用吧。

靠水沟外边再砌上50公分高的砖墙,就当院墙,留的大门洞,没装门。

现在也不搞那么高,一是没有好材料,二是农村里现在也没哪家做院墙封闭的,不想出风头。

过两年慢慢的弄起来就行了,反正既然有了门洞,正常人不会也不好意思随便就从墙上跨过来的。

厨房那边院墙紧接着房子,西边的留了条道通往后面。

后面也留了个小院,不大,就二十几个平方,西头是个小厕所,这次弄得上档次了点,粪坑都封闭起来了,前面留的槽子,便便可以滑落下去,又顽固不可走的,用水冲一下就行。

小院往外的门洞留的稍微小些,只要往外能走人拿东西就行,反正粪坑在院子外面有一半,盖子能打开。

厨房里请了灶匠来支起了灶,稍等两天才能烧火烘烤,不然一下子能干裂了。

其他的大大小小房间都要生火烤,没办法,天气有点凉了,湿气干起来慢。

这湿气还多的话,人是不能入住的,要生病的。

家具是老三请的他师傅带着一棒子新徒弟来打的,凭他一个人干不了,他还得负责孵蛋那边的事情呢。

老三的师傅叫李泉勇,解放前出生的,以前带过徒弟给人干活,后来某些不能说得原因,只能是解散队伍放下家伙种地。

这去年分田到户不上集体工了,他看准风气是松开来了,就又收了两个新徒弟开始出山。

堂屋的柜台是通长的,两头顶到墙,又高有大。

中间分为几个仓位,都是双开门。

两头没留前门,顶上盖板可以掀开的,里面可以放东西。

方桌长凳不必提,新床新橱,房间里都带个写字台,窗头还有床头柜。

老爸他们的房间床头柜带梳妆台的,林培培的房间也是准备了,厨房旁边那间就是她的。

不过她现在才四岁,李秀英不放心她一个人,还是跟林峰睡一间。

反正床大得很,等她到八岁的时候就去住单人间了。

厨房里也有一套方桌长凳,家里人吃饭就在这。

还有碗柜啥的,林峰还让人靠墙砌了一溜子矮墙垛,然后上面铺的厚板子,还打了小门,做了组合式的台面。就是材料有点土。

所有的家具,除了堂屋的柜桌凳上了大红的油漆,其它的都是一层桐油清水的。

没办法,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油漆有没有害,能免就免了吧。

只是堂屋是用来待客的,不做油漆的是没什么面子。

师傅的手艺很好,桌面上先是打磨一边,除掉污渍毛刺,然后批上一层腻子,等干透了再细细的打磨。

油漆上了是左一遍右一边,纯手工的,看起来很是厚重,比后世的喷漆强多了。

完工了后,新家看着很是气派,宽敞的院子,里外都铺的砖,院子里还留了空地可以栽东西。

外墙红砖色,里面雪白,再加上窗户都木框玻璃的,很是敞亮。

堂屋大门一开,太阳照进来,映得满屋红通通的,很是润眼。

就连洗澡的地方都是专门的,看得李秀英是十分激动:哎呀,这日子可是太阔了。

全部都弄好了,就把前面的衣服啥的搬过来就行,旧家伙什还放那边吧,反正也用不上。

搬家那天队里人都来看热闹,完了眼里满满羡慕,心里暗自决定明年要多捉些鸡仔儿回去养,争取早日也能住上气派的新房子。

老大老三家已经说好了,年后天气暖和了也动工。

分红的钱加上家里的积蓄,盖房子是绰绰有余了,现在赶紧把石灰泡起来。

砖头啥的已经积攒了一点了,再请许广发帮忙弄齐全,买上木头就行。

跟林峰家一样,地方也选在路北边,一条线,一样式儿,到时候一排整整齐齐的也好看。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