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军工联合会

90,军工联合会

早晨的茅麓山,隐藏在烟霭雾霞之中,尤其是万朝峰,从远处看,苍翠的山体上挂着几片金色的云朵,看起来就像天庭支柱一般雄伟壮观。

李破虏做了一个梦,天柱突然崩塌了,他就突然醒过来了。

“我睡了多久?”他使劲揉了揉脸,严肃地问道。

这个时候连睡觉都是一种奢侈的事情,因为他最缺的就是时间。

小萝莉也从睡梦中醒来了,扒着桌子抬头迷迷糊糊地看着他。

周围没有其他人,就连喜欢给他捣乱的中二们,也都去忙活了,毕竟接下来的虎穴行动关乎着山寨的生死。

“睡吧!”他将高祖披在自己身上的大红披风,裹在了小萝莉身上。

小萝莉却瞬间清醒了:“破虏哥哥不睡,我也不睡!”

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

药品昨晚就已经弄来了,小道姑忙着处理伤员去了,留下小萝莉照顾她。

“小学生照顾初中生,这叫什么事?”他心里吐槽了一阵。

他没心思再睡了,看来她也不会睡了。

简单地吃了点早点,他带着她出了屋。

早晨的阳光很好,透过山间的云雾透射过来,像是置身在彩霞的世界中。

初秋的暑气虽然还没有退去,但因为万朝峰海拔相对较高,环境很是令人感到清爽。

“嗯,好甜!”

他嗅了嗅空气的味道,从野人山方向吹来的空气,饱含原始森林的负氧离子,让人心情一阵舒服。

如果没有战争,茅麓山绝对是一处世外桃源。

小萝莉也好奇地嗅嗅,却很快蹙起了鼻子:“有烟味儿!”

泻入深步河峡谷的风,遇到了对岸炸子岭的阻挡,形成了上升气流,山下的一片烟雾就像一朵巨大的云芝,顺着七眼泉溪流瀑布滚滚而上。

里面含有浓浓的烟火味道。

“都特么几点了,二狗子们怎么还在烧饭?”他也被呛了一下,不由得骂道。

当,当,当

大将军府中的那座西洋桌钟响了。

李破虏扭头看了看太阳,应该是八点钟了。

十七世纪的东方,计时还在用时辰,一个时辰两个小时。而西洋钟已经精确到一分钟了,两者就时间概念的精准度差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20倍。

而时间概念是军事行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于是他安排小萝莉回家,把那些西洋玩意全拿过来。

“列队。”

“行进。”

“举铳。”……

火器营操场,姬明带着他的火枪队,正迎着朝霞刻苦训练。

姬明这帮兄弟,大多都在二十岁上下,都是原主大哥的一帮铁杆,也是一支精锐力量。自李大牺牲后,他们也隐隐有以李二为首的趋势。

天使计划中,他们全程参与,见证了李二的各种令他们匪夷所思的手法,这更坚定了他们的想法。

原因无他,跟着李二有活路。

天使协定弄来了火药,金老板又暗中送来了铅块,火枪队又可以开张了。

他们训练那么刻苦,明显也是想参加虎穴行动。

相互打过招呼之后,李破虏停下来看了一阵,结合原主的记忆,发觉他们训练的队形名叫三叠阵。

这种阵法由明初黔国公沐英所创,也是一种线性战法,三组线阵轮流射击保证火力的持续性,如果战况紧急需要更强的持续性,则换枪不换人,第一排士兵负责开枪,第二排士兵负责将第一排空枪回收同时将手里的枪递过去,第三排的士兵负责装填。

明军在火器运用的战法上并不落后。

短板是军工技术。

火枪队36人,只有14杆火绳枪,加上曹操那把燧发枪,才15杆,着枪率不到50%,而且是典型的万国造。

葡萄牙的,西班牙的,英吉利的,尼德兰的,法兰西的,意大利的,德意志的,甚至还有两杆铭文李破虏不认识。

仔细辨认了一下,是阿拉伯文字,霍尔木兹,1630,来自波斯萨菲王朝的阿拔斯大帝时代。

霍尔木兹这个词,李破虏简直是太熟悉了,那里是全世界的能源咽喉要道。

十七世纪初,阿拔斯为了获得英吉利人的支撑,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回霍尔木兹岛居留权,转交给英吉利人,开启了日不落介入中东事务的开端,也为入侵印度乃至神州提供了跳板,同时也是日不落和北极熊关于中亚控制权的大争端的开始。

十七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有可能在全世界掀起一场风暴。

和崇祯同时代的波斯皇帝阿拔斯,抓住了大航海时代的红利,借助英吉利人的帮助,组建了一支近万人的近代化近卫军,西方猛揍奥斯曼,东方狠踹莫卧儿,北方驱除鞑靼蒙兀势力,称雄西亚,被尊称为阿拔斯大帝。

由此可见,崇祯离大帝之姿只差一步之遥,徐光启派自己的学生在登州,借助葡萄牙人启动的近代化陆军改革半途而废,真是太可惜了。

他摸着枪正感慨呢,忽然听到啪的一声脆,紧接着传来了曹操向姬明的抱怨声:“我说不要用吧,你非要用,弹簧又崩了吧!”

铜质弹簧的耐久性太差,西方普遍的都是钢质弹簧了。

弹簧是枪机的灵魂,工艺复杂,价格昂贵。

大明曾尝试用更容易得到的便宜材料竹片来替代,但竹片的耐用性还不如铜簧呢。

这是东方造不出实用燧发枪最主要的技术原因了。

雅克萨之战,清准之战,清缅之战,满清都曾缴获过不少燧发枪,就是因为造不出合格的枪机,尤其是弹簧,才说什么弓马定天下来掩饰。

清末那么多屈辱,败就败在一个小小的弹簧上。

曹操要玩老爷枪,被李破虏拒绝了。

这杆线膛枪完全能当阻击枪用,战斗中击毙清军将领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但光靠老爷枪还不够,山间气流复杂,一锤定音的难度不小。

火绳枪因为点火方式的原因,导致士兵之间间距太大,在茅麓山这种地形复杂的山区,很难发挥出集中火力的优势。

弹簧钢的技术条件,在西方早已成熟,在东方还没有开始,要想让东方工匠掌握弹簧钢技术,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

掌握一项技能,遵循一万个小时定律,即便李破虏在他们原有技术的基础加以改进,也得两三个月的时间。

所以制造燧发枪的火鸟计划,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项目。

目前短时间内,能快速提升部队进攻端能力的,只能是炮了。

无论是造枪还是造炮,都离不开军工工业的支持。

军工联合会,在姬蒿的主持下,早已经开始了。

从凤舞营流出的七眼泉溪,犹如一条玉带一般绕过一块坪地,这里就是工匠坪,此处聚集了农民军所有的技术匠人以及作坊。

他们有三百多人,基本上都是东京人士,当年老李破东京时带来的。

从十世纪开始,东京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手工业城市,繁华了五百年之久,中间虽然经历了蒙兀人和女真人,但因为繁华的手工业也幸免于难。进入朱元璋的大明时代,东京就断崖式下降了,手工业不但停滞不前反而是倒退。

不过五百多年的技术积累也不容小觑,他们之所以能留到最后,就是因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堪称东方古典技术的巅峰代表。在两广作战期间,他们中有不少人接受过曾昭德瞿安德等西洋传教士的培训,眼光和视野并不差,技术水平在东亚算得上最顶端的存在了。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听了姬蒿介绍的火星计划和火鸟计划,个个眉头凝成了疙瘩。

太难了。

西洋传教士也鬼精鬼精的,教给他们的大多是皮毛。关键技术如弹簧钢冶炼技术,枪管用钢材冶炼技术,炮管用钢材冶炼技术等等基础技术,统统不教。这就导致了他们虽然掌握了制造技术,但因为基础技术跟不上,造出来的火器能看不能用。

比如让人诟病的姬蒿式火枪,动不动就炸膛,炸死的自己人比敌人都多,搞的自己的士兵根本不敢用,以至于火枪队撑门面的还是那一批用了几十年的万国造。

报废一杆少一杆。

李来亨在茅麓山扎根差不多十年了,基础的钢铁冶炼技术依旧没有任何提升。

军工联合会中,铁匠铺掌柜铁九压力最大。

钢铁作为基础工业,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其他各个行业的发展,比如木匠用的锯钢,石匠用的凿钢,革匠手里的刀钢等等,铁九的钢铁冶炼技术,直接决定着其他行业工具的好坏。

铁九面对其他人的指摘,闷着头不说话。

“少将军来了!”

铁九的孙子铁蛋,见李破虏走过来了,赶紧给他爷爷解围。

“少将军早!”

“少将军早!”

“少将军早!”

众人纷纷起身打招呼。

“铁爷爷早,黄爷爷早,金爷爷早……”

李破虏也不停地回礼。

封建社会等级极为森严,按照大明惯例,这些工匠都是李家的家奴。但李来亨父子出身寒微,身上并没有封建恶习。李来亨从不摆架子,见了这些老人也是九叔黄叔金叔地叫,就和农村的邻居差不多。

这些工匠个个身怀绝技,凭本事在满清那里混口饭吃,简直不要太容易。

他们能跟着李来亨留到最后,铁骨忠魂经受住了史上最严酷的考验,所以尽管李破虏不习惯,但还是按照原主的老样子,爷爷一个接着一个地叫。

这些老人听到熟悉的称呼心里很高兴,但脸上的表情都挺不好意思的。

少将军给的任务完不成,没脸见人啊!

尤其是铁九,都不敢看他了。

他熟练掌握的炒钢法,炼钢工艺在东方可谓是顶级的。

刀口用钢大多是一二两左右,最多不会超过半斤,炒钢法对这种小规模用钢还能凑合。

一根枪管两三斤重,几乎比一把大刀还要重。打造一根合格的枪管,等同于用纯刃口钢打造一把大刀。

数量的倍增,给工艺带来的难度是指数级飙升。

枪管用钢的冶炼技术,已经超出了铁九的水平。

他抚摸着曹操递来的燧发枪枪管,破罐子破摔道:“这种枪管,只有西洋鬼子能造!”

“铁爷爷,别泄气!”

李破虏指着他那三间破烂的铁匠铺,画大饼道,“想不想做全天下最大的枪炮厂厂长?这里将是我们发愤图强的起源地,我们的军工就从这里开始,以后我们的志士将拿着这里制造的枪炮,去捍卫我们的荣誉和尊严!”

铁九看了看自己那八面透风的铁匠铺,又回头看了看少将军,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这不会是又傻了吧?

“有个名号送给你。”

李破虏拍了拍他干瘦的肩膀,一字一顿地道,“克虏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