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音律与伪史

就在水木教授又一次陷入各种王旭的折腾中的时候,王旭这个始作俑者却悠然自得地和王霏在度假。

演出归来,王旭自然要陪一天媳妇,这也是他最喜欢的放松方式。现在的王霏基本上已经没有逛街的乐趣了,倒是两家人的家长,也就是王旭妈妈和王霏妈妈时不时相约出门逛街。

孩子能挣钱,都往家里扔了一堆,开始她们都还给孩子攒着,但架不住时不时的就转进来一堆钱,这可怎么办啊,花吧,孩子们太争气也挺愁人的。

这会儿的帝都也有了一些上档次的商场,其中以半岛酒店,国贸和燕莎为最高档。

当然在王旭看来也就那么回事,这会儿国际上大部分真正的奢侈品都还没有进入华夏,就连奢侈品中的入门产品也仅仅是去年在半岛酒店开了第一家门店。

王旭对这些的了解甚至都不如唐芸,她现在可是对这些奢侈品门清,自从认识了洪荒,她也算彻底打开了时尚的另一扇门。

以前,王旭设计的东西时尚感虽然很强,但却带着浓烈的青春气息。这种结果是王旭自身喜好造成的,毕竟他现在很年轻,所爱的女人也一样,自然不会把有限的资源放到太过偏商务方面。

不是没有,只是没那么突出,有了洪荒带回国的大量时尚杂志,再加上唐芸孜孜不倦的收集,现在的她可以说已经见识到了大多数的国际时尚潮流。

这会儿的她才真正明白王旭的设计有多超前,他的很多设计感超强的服饰,带给人的冲击甚至还要甚于那些国际大牌。

洪荒最近有些心动,唐芸一直撺掇着她出来创业,这个帝都姑娘相貌平平,却偏偏有着非常不错的时尚嗅觉,但对自己的着装又完全不在意,显得非常矛盾。

但唐芸总觉得她应该在这方面能有建树,当她和王旭说了这个想法之后,王旭都有些惊讶了,这个姑娘的成长之快,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那简直就是开挂一般。

虽然不会如王霏那般闪耀天际,但也绝对可以惊艳这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

所以,王旭当然是赞成了,他最近很少去王潮服饰那边,完全交给了这个姑娘自己打理,自香江分店之后,她已经成功地在魔都和羊城都开设了分店,甚至已经定下了去小日子扩展业务的计划了。

这几个店铺别看不大,却妥妥的是王旭的现金奶牛,自开业,就没让人操心过。

这会儿她有真正踏足时尚领域的打算,王旭当然是支持的,她的待遇已经没必要再提了,倒是洪荒如果愿意出来做时尚杂志,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毕竟后世她就以时尚评论而著称,是著名的媒体人。

这会儿的她还在一个外企里担任驻华首席,她是丑国国籍,不过王旭倒并不怎么在意。

说起来,她也是眯眯眼受害者之一,当时她做的国内时尚杂志ilook时推出的模特和明星,基本上都是内地知名的,包括曲颖,赵燕子,袁泉,梅婷,什么的都是浓眉大眼的华夏审美。

后来,vogue和时尚芭莎这些西方杂志开始进入华夏,在时尚领域可以说是一路碾压,那些眯眯眼的模特才真正登陆华夏,只不过,即便在那个时候,眯眯眼也没有成为华夏主流审美,一直备受诟病。

但也就是那个时候,所谓高级脸之类的称呼,才逐渐盛行起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解读。

自此华夏时尚话语权彻底丢失,洪荒也逐渐淡出时尚圈。所以,每次提到眯眯眼她都咬牙切齿的。

这事吧,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折腾那么半天,老百姓不还是一样喜欢肤白貌美大长腿,顺其自然就是,这东西的话语权,王旭内心其实没那么看重。

那些时尚杂志宣传折腾了半天,也没见谁真的照着那个形象整容,倒是小日子弄出来的各种美瞳啊,假双眼皮大行其道,他才懒得瞎操心,有功夫弄点无人机出来不好嘛。

不过唐芸自己提出来了,而自己早就有了时尚品牌,还有洪荒这个不错的操盘手,涉及到钱包的问题,那自然也要支持自己人争一争,能多挣一点是一点不是吗。

所以,王旭自然就点头了,让唐芸继续撺掇洪荒出来搞杂志,洪荒是红三代,帝都人脉可不是王二这个吹出来的人可比的。

当然你要说实打实的人脉,还是王旭硬,他要说做点什么,出来展台都是真正的大人物。

但涉及到什么狐朋狗友之类二代之类的,那就是洪荒的主场了。

这种东西,王旭知道,洪荒早晚动心,她其实文笔挺不错,眼光也足够,更是见过海外的花花世界,可以说是操盘时尚杂志的最佳人选。

再说了,她这会儿刚和大导演分手,正伤心着呢,出来创业那不正合适吗。

什么,你说王旭在干什么?哈哈,他正搂着裸体的妹子讲课呢,没错,讲课,这事要从王霏开学进入央音深造说起。

进入音乐学院嘛,有些基础知识就得补上,除了基本的唱功之类的,当然也有各种音乐赏析和音乐历史,两人就谈到了一个挺让人,嗯,至少是挺让王旭恶心的事情。

这会儿的华夏其实在音乐界和历史界也有过一次大争论,那就是七阶音是哪里来的。

华夏宫商角徵羽的五音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现代音律却大都使用七阶,1234567的标定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七阶音律。

西方音乐界认为华夏的七音是后来由佛教传过来的,但却没法说明是什么时候,怎么传过来的。而华夏音乐界,则是有信的,也有不信的,这个事情还好,毕竟即便是传来的,也是两千年前的事情了。

华夏古曲却多有流失,很多古籍中记载的乐曲都流失了,直接的文字记录证据很少能证明七音到底是哪里来的。

这也是华夏重词而轻曲的一个例证,许多的词千古流芳,但曲却近乎遗失殆尽,当然这也有文字更易于保存,被更多人熟知的因素在,但那些古曲的遗失也不能不成为一种遗憾。

大家都说华夏音律五阶,但有意思的是,其实华夏的流传下来的曲谱却很少有单纯使用五音的,而是大量使用了半音,整体则体现出六音,七音都存在的情况。

不是没有,茉莉花就是纯五音的,但并不多。

而所谓的五阶声律反而是近代才流行的说法,华夏古代说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而47这两个半音却被隐藏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