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狐仙婴宁

她,看年纪也就是三十出头,剪发头,大眼睛,长相富态,虽谈不上体态风流,亦具备一个少妇特有的丰满、俊朗。衣着朴素整洁,显得干净利落,很有气质,待人极是热情大方。在她面前,我就不再拘束,得知男主人是个拖拉机手,在外搞运输,很少回家,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人打点。男人外面挣钱,女人家中务地,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里其余人家,大致情况都差不多。因为土地到户,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家家都有余粮卖,门上就能搞副业,诸如采挖野生药材、种木耳、串竹帘等等,收入也很可观,经济活便的很,生活没有一点问题。

吃完饭,我抬头望天,已是日落西山。估摸到奇土村非得摸黑,就问她:“村里有人开店吗?”

“嘻嘻······”未曾回话,她先笑了两声。开始我还以为自己说话唐突,但细一回味,亦觉没有可笑之处。相处时间长了,发现她说话总是带笑,便臆断此乃先天癖好,也就不十分在意。只是这次笑的时间稍长一点。笑过之后,她抿住嘴说:

“别看咱这里是山区,人都粗梗,但待人却极厚诚。谁也不图剥葱岔蒜的蝇头小利,坏了庄风。平日里的过往客,困住的话,谁家碰上都是大腕饭供他吃,热炕头供他滚,更无人伸手收他一毛半块的饭钱店钱。不信的话你去问问,除了金家楼外,没听说过有开店的村庄。”

她的回答,给人带来一喜一愁:喜的是此处虽属山林地带,地方偏僻,人烟稀少,但民风淳厚,确是理想的栖身之所;愁的是天已擦黑,无旅店歇息,此家主妇虽热情大方,怎奈男主人不在,多有不便,住宿一事实难启齿。这却怎么办好呢?胡思乱想,了无主张,她倒看穿了我的心事,笑着问道:“你看人马虎不马虎,都这么时候了,还没有问你高名大姓,家居何处,要到哪儿去?”

“哦,我······”她这一问,倒真难回答。我不好意思地笑道,“我离这儿吗?说远不算远,说近不算近,离此地大约百十里路。现在······现在准备去奇土村,”

“奇土村?”她邹了一下眉头,寻思一阵,才又说道,“奇土村倒是不远,就不知你去过没有?”

“没有。”

“是走亲戚还是找熟人?”

“都不是,我是去······”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她。

“这倒奇了。”她脸上笑容瞬间消失,微蹙双眉说,“一没亲戚,二没熟人,这天都快黑了,虽说只有二十几里路,但路径不好,到那之后黑天半夜的可怎么办呢?”

她那难为情的样子,我更不好提住宿的事,略微一想,就下了决心:“还是先离开此地。天下如此之大,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里不能容身?实在不行,大路边有村人守庄稼的草庵,也可借住一宿。反正天气已经暖和,也冻不死人。”想到这里,便起身收拾药箱,不料却被她给拦住:

“人家说你是走江湖的游医,我看不像。也不像个生意人,说说,你上奇土村究竟干什么?”

“找个人。”见她很急迫,我只能直言相告。

“找谁?”

“找个······找个叫李丽的人。”

“李丽?”她眨巴一下眼睛,寻思一会,自言自语道,“奇土村总共‘金王’两姓,没有李姓人家,感情你错认了人。”

“没有此人?”我心一沉,该不可能吧?自问一声,便恍然大悟,笑道:“我没弄错,大概你不熟悉,她原来的名字叫‘金山花’或‘金牡丹’。”

“这就对了。”我这句话,分明勾起她极大兴致,刹那间恢复其本来面目,满脸挂笑说,“嘻嘻······我现在明白了。你准定是被那个‘狐狸精’迷来的东床驸马······”

此话虽把人的脸说红了,但心中就像灌了蜂蜜一样甜,恨不得背插双翅,即刻飞到意中人身边。“哼,为了她,我刀山火海亦在所不辞,还怕什么天黑路险?”走的念头更加坚定。我连辩解的话都没说,便背上药箱,就要上路······

父亲,曾记得儿毎一次出门,您总是再三叮咛,无论有天大的事,绝不可以孤身一人走夜路。这条充满慈爱的严令,儿绝对顺从,也从没违拗过,您一直很放心。儿当下的决定,肯定让您万分担心。还好,这只是一场虚惊,您就放心好了。我没有冒险摸黑走山路,就在此地住了一夜——热烘烘的炕头,软绵绵的被褥,头一落枕,便一觉天明,舒坦极了。这里,您一定会骂我故弄玄虚,多此一举。其实,当时情景确是那样,儿曾经承诺,要把此行的真实情况,滴水不漏地全盘托出,也就只能如此。

闲话打住,言归正传。——我要走,她死活不依:“你既然要找牡丹,那就只好在这里屈就一夜,明天再走。要不,牡丹丫头会骂死我的。”说到这里,她顿住话头,扫了一眼,见我有些吃惊,就笑着解释道,“是你不知,牡丹是我生死结拜的姊妹,情分最好。此后她若知晓我这做姐姐的眼睁睁地看着你冒险摸黑,会恨我一辈子。你就别再难为人家,好歹住上一晚,白天好走路。”

这几句半开玩笑的话,却有几分道理,我竟无话推辞。想说是你男人不在,多有不便,却又难于启齿。正在犹豫,她已出了院门,朝着放自行车的地方走去,要去推车。这一手“先斩后奏”的绝招,确是厉害!我只得追上前去,从她手中接过车子,一同返回。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回到屋内,我探询自己的住处。她笑说道,家中别的没有,但不值钱的土炕却有三个,住上十头八个人,倒也不挤。这个大炕,就我一个,她和孩子睡东边小房。我不好推让,对其安排,一味依从。她把炕席重新扫了一遍,铺上羊毛毡,从炕柜里抱出一床新缎被,又把煤油灯芯用针拨亮,方才离去。

天色渐渐暗淡,夜幕终于降临。我关好房门,睡在暖烘烘的被窝里,双腿酸痛,疲乏难耐,但一闭上眼睛,脑海里便浮现出她的影像——“唉,我与她素不相识,家中男人不在,她竟敢热情地留宿陌生路人,还安置在放着全部家产的房间,虽说是‘知恩图报’,但她一个年轻妇人,如此胆识,当真难得!”感叹良久,方才入睡。

早上起来,拉开房门,就见她挑着一担水进了院子,离老远便对我说:“天还早着呢,再睡一阵罢。”我回说:“起早一点,趁凉好赶路。”她放下水担,带笑说道:“再急也没在一顿饭的时间。你要是空着肚子上路,牡丹以后定会骂我,到头来落个好心不得好报,太不划算。等我做顿便饭,吃罢再走不迟。”见她说话绝,语气诚恳,我不好推辞,洗嗽完毕,静心坐等,

早餐很是丰盛:两碟菜,一荤一素,一盘油蒸花卷,鸡蛋汤。饭后,她顾不上收拾碗筷,便从兜里掏出两张五元的票子,要我拿上,算作医疗费。我解释道,不要说这是随便碰上,就是平素出诊,像这样的小手术,都是很少收钱的。再说,在她家里白吃白住,要算细账,应该我掏钱才对。她死活不依,言说要不是遇上我,孩子的伤不知要担多少心,我确实是他家的救命恩人,怎能提吃住二字?推来让去,无法收场,我只好收起五元钱,对她说:“孩子的舌头经常活动,伤口也许会发生感染,我给他配三天的消炎药,要是没有异常变化,一周后我来拆线。倘若出现红肿,可给我捎信或到卫生院诊治。”她自是千恩万谢,满口应允。

后来,我对丽丽提及此事,根本没有结拜一事,纯属对方瞎说。其实,那些说辞,实是为了不让我摸黑冒险赶路,能留住我而编排的。

父亲,每当想起这一件普通的小事,就让人感动。您说,我能离开那些善良、淳朴、忠厚老实而又不乏机警、善解人意的“山里人”吗?我能离开这块洋溢着精神文明、美满生活而又急需我这样一个人的地方吗?

刚要动身,又涌来些看病、买药、说闲话、瞧稀奇的人,我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竭尽平生所学,逐一满足他们。这样忙活好一阵子,听到一些平素不知的奇闻轶事,就我的收入,也相当可观。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抉择,充满了十分的自信。

九点左右,村人才心满意足地离去,我就整装上路。正午时刻,到达梦魂萦绕的奇土村。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