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针锋相对

削藩?

在朱元璋最初的构想之中,诸塞王在边塞拱卫大明京师。

但没想到在未来。

老四这崽子。

会直接起兵谋反。

塞王的防御体系失败了吗?

朱元璋执拗的认为没有。

如果不是老大英年早逝,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最为关键的是,如今的塞王体系,正是为老大所建立的。

兄弟携手。

让大明江山如铁桶牢靠。

然而现在。

老大却要否定他所创立的一切。

朱元璋顿时心生不悦。

他还没死呢!

老大就敢提这茬!

那以后还是不是要当着他的面,修改皇明祖训!?

“父皇!”

“你也看到了!”

“后世大明灭亡之时,塞王和藩王都没有勤王。”

“与其把藩王这个难题留给后世,不如我们在创立之初就行修改!”

朱标捕捉到了朱元璋的不悦,他没一丝退让,反而劝诫的声势更盛。

“那肯定是后世君王不敢让勤王!”

“谁知道勤王,会不会再勤出个老四?!”

朱元璋也来了脾气,一双大手把桌子拍的直响。

朱标深吸了口气,直视老朱的双眼,直面怒火。

“藩王之中的塞王,在残元没有彻底倒下前,儿臣可以不建议裁撤。

但对于其他藩王,儿臣有想法。

不如分封九州外,为我大明开疆拓土,而不是被困于富饶之地坐享其成!”

“呼——”

朱元璋已经吹胡子瞪眼了,“老大,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你想害死你弟弟们,可以直说!”

朱标反倒显得心平气和,不由想起苏先生曾说的话,“那么当年周武王,分封诸姬时,难道也是想要害死自己的宗亲吗?!”

“把我大明的光泽,带去蛮荒之地,是我大明宗室,享受天家富贵应尽的责任。”

“等到徐伯打下高丽。”

“儿臣愿作表率,把允炆或者允熥,分封到那里!”

朱元璋不说话了。

认真看着老大,似乎是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儿子,一直挺得笔直的腰杆也不由向下变得佝偻。

“老大啊。”

“你知道咱为什么要设那么多藩王吗?”

朱标没有回答。

老朱继续自言自语道:“都是为了你啊,如果咱不在了,一但国中、塞外有叛乱,这些藩王就能祝你一臂之力,而不是全部都让你一个人承担。”

“大臣们哪都好,可都是外姓啊。”

不可一世的洪武大帝,首次放下了威严。

像极了老父亲对着长大后,有了主见逐渐不听劝的儿子,放下以往的父辈骄傲,讲述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以往坚强如山峦的父亲,主动褪去最有防护力的一面。

朱标泪流满面直接跪伏在地,泣不成声。

老朱也不禁潸然泪下,“也许是爹的自私,滋长了老四在未来的野心,但始终舍不得,让你们知道苦是什么味道。”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看了老四那一脉的未来后,咱也要好好想想孟子这句话的含义了。”

“别哭了!”

“我大明的皇太子,可不能这么软弱!”

“相爷!”

“汪相。”

“韩国公都来了。”

管家躬着身子,向书房内正在翻阅的胡惟庸,进行汇报。

放下中庸的胡惟庸,一脸凝重,“是从后门进来的吧?”

“是跟着相府装绸缎的马车,一同从后门进的府。”

“那就好。”

“这件事稍有不慎,让陛下知晓了,我们将万劫不复。”

“相爷放心,小的一直谨记于心,一直按照相爷的吩咐在办。”

“嗯,下去领赏吧。”

再三确保不会走漏消息后,胡惟庸这才浑身放松,走向了相府早已经准备好的房间。

“陛下似乎不再信任我们,这个信号相当危险!”

“重开科举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有中书省通过气!”

刚落座汪广洋就说出了,近日一直在担心的事情。

“陛下不会发现我们曾经做了什么。”

“都察院、御史台都是我们人了,陛下想查?”

“早已经无人可用!”

胡惟庸示意不用担心,整个六部早已经是他们的人了。

“该善后的还是要善后,现在当务之急是科举。”

“显然易见我们的陛下,是想开科取士,不再使用我们举荐的官员。”

李善长捋着胡子,提醒着如今大明的两位丞相,不要光顾着屁股干不干净。

“科举?”

“不知道过了几年,他们有没有长进。”

汪广洋不由嗤笑了一声。

洪武五年暂停科举的那一次殿试,汪广洋正是彼时的丞相,他可是亲眼见过举子们的不堪。

胡惟庸喝着江南龙井,惬意道:“有没有长进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人榜上有名。”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不言而已。

操纵科举。

年事已高不再怎么过问政事的李善长,眼光依旧毒辣,“陛下,已经心生戒心,肯定不会用我们淮西众人。”

“那陛下能用谁?”

“不过是浙东那群文官。”

“只需要一个轻飘飘的承诺,让他们的同门亲朋榜上有名,这些文官就能彻底倒向我们。”

“至于硬骨头?”

“那就让他的同门师生,和家族长辈好好劝劝他。”

胡惟庸和汪广洋一唱一和,指定了拉拢方案。

李善长皱了下眉头,凝视着大明的两位丞相,提醒道:“我们淮西本就不干净,你们这次要注意分寸,不然陛下要对我们算账了!”

“韩国公放心。”

胡惟庸连忙宽慰,身为大明的丞相,他能把握不好度?

暑期三天优惠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8月13日到8月1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