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林颔首,觉得李梁的脑子满够用的。
他认为不管什么教,都应该倡导社会和谐,百姓安康幸福。但是他不主张朝廷下圣旨交代,那样的话性质就变了。就是礼部召集宗教协会座谈,统一意见后叫各路宗教协会主动办。
他说:害群之马无处不在,宗教、寺庙不是法外之地,咱们还是要督促紧了,决不能叫那些人面兽心之徒披着行善的外衣祸害人。
李梁不住的点头,经他点拨后立即去办差。
很快,新宋国的各大寺院、道场的主位树起了新宋“国基永固,百姓安康”的牌位,老百姓争相前去磕头上香祈福,这就是后话了。
德黑蓝,呼毕力也在和干臣商议国事。
呼毕力的西元帝国转移到此地后总算安顿下来,神威军不再大举进攻,让他好好的休息了大半年,彻底治理了境内反叛分子后正逐步恢复元气。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草原人大举进入这些地区后由于信的神各不相同,时常发生矛盾,西元的军将信撒满教,一边倒的斩杀穿长衫、戴面纱的异教徒。
这就造成当地教众的严重对立和反抗,此起彼伏的起义不断,给当地秩序恢复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更有甚者,那些异教徒竟然千方百计偷跑去新宋国境内。
呼毕力心里在咒骂,真是良心大大的坏啦。
姚宰辅给他奏报,西元也应该像新宋国那样允许不同教派并存,只要爱国,爱家,遵守西元的法度就是好教。
当年,他的弟弟旭列务西征来到这里,为了稳定,已经皈依了伊思兰教,自然不愿看到无端的杀戮。旭列务给他讲:这里的人穿长衫,戴面纱已经有好几百年,大多数人都信奉伊思兰,杀是杀不完的,真要将异教徒全部杀死,就没得人替圣上做事啦。
呼毕力面带微笑的颔首,心中并不完全认同姚宰辅和旭列务的观点。
因为他信撒满教,他弟弟旭列务信伊思兰,肯定不能便宜了他弟弟噻。必须打压伊思兰,扶持撒满。
他一面下令禁止滥杀异教徒,一面发下圣旨要所有的教众写保证书,保证拥戴呼毕力皇帝,拥戴他这位天可汗,保证效忠西元帝国。
谁敢不写便逮住杀头,必须人人过关。
同时,呼毕力下诏,在他的国内推行撒满,尊为国教,凡是没入教派的都要信撒满,主动投入的减一成税赋。
还要规定,今后的新生儿百日宴上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入撒满。
呼毕力要一劳永逸的解决百姓信教问题。
他的亲卫大哥董宰辅献上一计,就是招募那些异教徒西征,讨伐金帐汗国。因为八都已死,金帐汗国群龙无首,王子们正在争夺汗位,大元此时出兵正好各个击破,同时还利用这场战争消灭了不听话的异教徒。
无良合当即赞同,连呼大善。
眼下帝国兵强马壮,就是异教徒在作乱,咱们可给异教徒许愿,待立下军功后准予信教自由,组建单独的异教徒军团给他们立功的机会,将来战争结束,为他们安排独立的城堡居住、生活。
呼毕力心中欢喜,嘴里猛吐:妙啊,大善,就这么办。
呼毕力收到他娘苏禄赫尼娣的来信了。
他娘告诉他:玉林对她很好,没有用羞辱的言辞和仪式受降。呼兰做了岭北路安抚使,新宋拨出大批银钱和物资帮助王庭周围的奴隶过冬,草原上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厮看得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当年他们在的时候把族人当奴隶使唤,几十上百年来当牛做马、像牲口一样四处征战。
神威军占领漠北后解放了奴隶,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牛羊啦,养的牛羊马匹按照市价卖给官府换生活用品。
他娘在信里说呼兰正在发放铁锅,菜刀等铁器,没有银子的还可以赊账,上交马匹还钱,朝廷保证家家户户都能用上铁锅。有的部落马匹、牛羊多,老百姓分到后拿去换了银子,都吃上秦风琼浆和金花茯砖茶啦。
这个变化实在是太大。
要知道,秦风琼浆在过去可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吃到,一般的小部落首领都是贵客登门才舍得开一坛子好酒。更别说陕西新出的金花茯砖茶了,那个好东西在他的宫殿里视为东土的顶级贡品,都是来往的商旅费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给他转运来的。
漠北草原上的奴隶们咋就能随便吃这些稀罕货?
一定是赵玉林为了拉拢咱们草原人做的赔钱买卖。
新宋国还向牧民发放铁器,老百姓能用上铁锅、菜刀和铁铲,绝对向着他妹子顶礼膜拜。
而且,他娘说新宋国并不限制、排斥他们心中的神撒满。新宋讲信教自由,爱国、爱家,只需遵守法度即可。
赵玉林的这些招数厉害呐,既不干涉百姓的自由,还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草原人必然安心接受呼兰的治理。
呼毕力看完他娘的书信反省自己,觉得是不是对异教徒做得太过分了。他也可以下诏,只要爱国爱家嘛。
然而,这厮一想到实力决定成败,马上打消了念头,眼下的任务是开疆拓土呐,必须要自己最强大才行。
他猛地甩甩头,集中精力看向大厅中的巨幅军用地图。
这些,呼毕力因为不能亲眼看见,当然不明白。
他因为连年征战,钢铁都拿去用于战争还不够消耗,当然晓得铁的重要性,不能轻易用来给百姓制作生活用的铁锅,铁铲。
但是新宋国有铁呀,不但有,而且因为河北无战事,产铁区稳定,建立起大量的新式冶炼高炉,大幅度提高的出铁能力,铁器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远大于从前,供应草原上的铁器需求就简单啦。
再说那金花茯砖茶,陕西泾阳的供销合作社已经完全掌握了制作技术,而荆湖产茶区不断扩大的茶叶生产又为茯茶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金花茯砖茶的产量就起来了。
商人有好的商品,草原人卖了牛羊有银子,自然是哪里有钱赚就去那里做营生,况且新宋国在漠北大肆修路、架桥,交通便利了不少,行脚的商人当然愿意去那里贩货啦。
反观西域就难了,一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二是生命安全不能保证,通向撒马尔罕的沿途不但有土匪,还有呼毕力的官军和官差强买、强买,每走一趟货都是把脑袋悬挂在裤腰带上干活,有多少人愿意去冒险?
成都,呼兰陪着她娘苏禄赫尼娣到家啦。
小女子从金堂坐上官船赵玉林就晓得了,早早的来到码头迎接,热情的招呼他丈母娘。
苏禄赫尼娣看到仪表堂堂、恭敬有加的赵玉林丝毫没有天可汗高高在上的压迫感,心中欢喜,笑盈盈的下船来仔细打量。
呼兰上岸就将小马驹递给赵玉林叫他抱着,笑哈哈的对着她娘说:往后要住在一起呐,有的是时间看,咱们先回去吧,进了院子让咱娘好生看个够。
她娘被呼兰逗乐了,嘀咕小妮子在说啥呢。
赵玉林笑呵呵的伺候一老一小上车,抱起儿子坐上后面的马车直接去西门的花溪村用膳。
苏禄赫尼娣乘坐的马车穿行在成都的大街上,犹如徜徉在车流人海之中,左右全是生意火爆的街铺。她惊讶的四下里打量,连呼不得了啦,果真是个大都市。
呼兰得意的告诉她: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呐。玉林哥说是地球上最大的城市。
苏禄赫尼娣十分羡慕的说她:嘚瑟了,张口玉林哥,闭口玉林哥的,回到成都来就像换了一张脸似的,堆满花儿啦。
小女子得意的对着她娘翘起了小嘴巴。
一行人来到花溪村口,换乘观光马车行进在葡萄架下的乡间小道上,头顶就是半熟的葡萄,她娘欢喜的抬头张望,问谁想出来的主意,真是太妙啦。
呼兰就更加得意了,拍着小胸脯连呼:看这儿呐,本宫的杰作。把全部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赵玉林在花溪别院前面下车,让呼兰陪着她娘一路游览,自己进去找老皇帝叙话。
皇后正在大门口看着嬷嬷采买新鲜蔬菜,见他走来马上欢喜的上去接住,吩咐丫鬟快些通报。
他喊了一声“娘。”叫别急,搀扶着皇后朝里面走去。
老皇帝得了消息很快就和史儿子一路出来接住,迎去花廊下吃茶。
史儿子欢喜的给他讲:赵先生此次黄陵祭祀收获颇多啊,这才短短几年时间,新宋国的变化太大了,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
老皇帝十分感慨的说新宋的四海一家好啊,大家在一个国度里和睦相处,一心过日子好啊。
皇妃给他讲:老百姓记着咱老赵家的好呐,开封和洛阳的先祖陵都有布衣上香朝拜,还有专人维护,官家心里欢喜呢。
赵玉林点点头说:历史不能忘记,咱们要晓得自己是如何来的,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