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楚武王第12节沈鹿会盟

从卑微的子爵,一下子升至了最高大上的王爵,虽然是自封的,但那是多么隆重的一件大事。在那个时代,凡遇大事,得祭祀祖先,告诉先祖,我们实现了先祖宏愿等等。然后,便是昭告群众,从此,楚国站起来了。

昭告的形式之一便是筑高台,陈冠冕,恭贺王。一切都按王的规格来操作。楚武王派人向汉江诸国分发了请柬,这是主要的,花那么多物力和人力搞这么个仪式,主要的就是让这些诸侯知道,咱楚国称王了。

楚武王这番惊世之举,早就将汉江诸国给震住了,一个个心惊胆战。摊上这么一个不但孔武有力而且还蛮不讲理的邻居,真是倒霉透顶。好了好了,别折腾了,咱惹不起,也不敢躲,反正现在天子管不到,咱只有做根墙头草,先倒向你楚国吧。于是,不管是口头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的,都来朝贺。

这正是楚武王战略的重要一部分,不需要打仗,就招来了一大帮小弟!楚武王站在高台,威风凛凛,虎目四顾。嗯?怎么不见随、郧、绞、罗四国诸侯?好哇,敢情你们不服是吧?不服,咱就打得你服为止。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教训这四国之前,楚武王得先完成一件大事。什么事?他要学郑庄公那样,先搞个会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嘛。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给予他称王加冕时未来朝贺的那几个国家一个机会。

公元前704年夏,楚武王在沈鹿会合诸侯,沈鹿就是今天湖北省钟祥县一带地方。

会盟,其实便是正式国际会议,大家达成互相结盟的决议。在春秋时代,国与国之间召开会议,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样简单与随便,程序很复杂,而且非常有讲究,搞不好便是对别国的不尊重,导致外交纠纷甚至国家之间的战争。

会盟是当时达成一致意见的最高形式,会盟时,先在会盟地一个大坑,然后当场宰杀牛羊马各一头作为牺牲,割下其左耳,用一个专用的器皿接牺牲品左耳之血,将牺牲品推到坑里。再大家轮流各添一添在耳之血,在盟书上签字画押,最后将盟书也埋进坑里,代表已经得到神灵的证实,这场盟会是合法有效的。

当然盟书还有一个副本,每个参与会盟的国家都有一份。而牺牲品里最主要的是牛,谁割牛耳则代表谁是老大。一般是主持会议的国家代表负责割牛耳,这便是所谓的执牛耳。

当然盟会的核心内容还是所达成的一致意见什么,一般会盟都会形成一个针对某国的会议决议,然后在主持国的领导下,去教训某国。会议决议也很快出来了,那便是大家要在楚国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为打倒随国奋斗!

而这次会盟,楚国是当然的会盟主持人,也是执牛耳者,即老大。这就样,楚武王他兵不血刃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势力范围,周边许多国家因为威慑于楚国的强大,不得不来参加。连那些本还有点小九九敢于在楚武王称王时不来朝贺的国家,如郧、绞、罗等国,这一次都胆战心惊地参加了会议。

楚国在汉水流域的霸主地位,就此确立。或者形象一点讲,如果将以周天子为中心的中原诸侯视为北约组织,那以楚国就组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南联盟。

根据沈鹿的决议,楚国首先将战火烧向了随国。其实,当时没来开会的,还有一个黄国。对于这个黄国,楚武王觉得可以暂时不必理会,毕竟,他称王时,人家黄侯还送了礼来朝贺。

对这种分分钟可以捏一把就成渣的国家,不需要大动干戈。楚武王派人去黄国,狠狠批评了黄侯。黄侯表示自己知错了,搬出一大堆理由来说明未能参加的原因,请上国的大王一定要理解,下次绝不再犯了等等。最后表态,今后,大王要我们黄国做什么,我们紧紧跟着便是。

解决了黄国,楚武王将全部精力指向了随国。好啊,随国,上次我们兵临城下,你那差点尿裤子的怂样,居然还敢跟咱大楚作对?你要作死,便让你死!楚武王下令伐随,亲率大军十万,直奔随国而来。这是楚国第二次伐随之战。

打随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打疼这个汉水诸姬的老大,同时,楚武王以其独到的战略眼光,盯上了随国濒临汉水的一片国土。那里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楚国迟早是要向中原进发的,那里可以成为楚国东进战略的“桥头堡”。夺取之,从眼前来看,增加楚国国土面积;从长远来看,是整个战略的需要。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可以得兼嘛。

两军摆开阵势,直接开打,结果楚军大败随军。随国这个国家也是有意思的,总是要等大棒打下来打疼了,才知道原来自己所谓的汉阳诸姬之首在强大的楚国面前,相当于是轻轻一敲就碎的鸡蛋。第一次楚国打随时是攻了随国一个不备,兵临城下,随国请和。这一次是双方摆开架势大干一架,结果是随兵大败,随国请和。

楚武王知道,一时直接将随时灭掉对整体形势不利,他只需要随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你听周天子的是没有好下场的。杀鸡儆猴就要做到见好即收。于是,在收到了随侯写的忏悔书和保证书,并愿意楚国的要求,与楚国订立盟约后,楚武王便收兵回国了。

盟约上应该没有割地赔款的条款,那楚武王看中的那块土地呢?据史料记载,楚武王是率大军归国的途中,顺便霸占而来的。这可是随国濒临汉水的一片国土。随国新败,却无可奈何。

但两国既然签订了盟约,你楚国虽强,总不能这么过分吧?只能外交解决领土争端了,于是随侯便派使者去楚国交涉。楚武王明知理亏,但就是以各种理由应付,什么反正我们是盟军,这里先借我们建立军事基地,大不了军事情报共享嘛之类的。反正随国后来多次交涉,楚国就是承认这是你们随国的,但就是不还给你们。典型的弱国无外交啊。

作为弱国的随国,又能怎么办?随国不敢得罪于楚国,但在心里却永远存着对楚国的怒火种子。

随国的投降,意味着汉江流域已经完全被楚武王牢牢控制,原本对周天子还存有幻想的汉阳诸姬们,从此再也不敢惹楚国。楚武王为自己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周边环境,然后,他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领土的扩张运动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