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楚康王第10节弭兵运动上

解决了吴国问题,楚康王终于可以将精力集中到对付晋国佬上了。该怎么对付这号称中原霸主的晋国呢?楚康王思考了很多,他希望晋国乱一点,再乱一点。

晋国此时怎么样了呢?

晋国自晋悼公薨后公族势力大跌,大权基本旁落到六卿手中。公元前648年,赵氏孤儿赵武任中军帅,晋国由赵氏、荀氏、韩氏、魏氏、中行氏、智氏这六大家族掌握。

赵武算是一个温和派,他虽以武为名,但内心不想打仗。只是齐国最近很不老实,多次挑起战火,所以赵武便召集各诸侯出了一次兵,教训了一把齐国。

对于楚国,赵武执政下的晋国很清楚,这不是一个打几场仗便可以让他服的大国。当然,在楚康王领导下的楚国眼里,晋国更是不易撼动。

晋、楚两国都很清楚,晋楚两国争雄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不,应该说是整个春秋江湖的伤。晋国需要更多的精力处理内政,因为作为世界第一大家族的栾氏家族之乱后,晋国权力需要重新分配。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楚国也需要和平,吴国威胁暂时消除,楚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也需要楚康王去协调。而齐国的齐顷公不服晋导致的晋齐之战后,齐国迅速内乱,到后来,国君也被杀了。至于其他的郑、宋、卫、曹等等诸侯国,在春秋到了这个时期,跟着晋国一会儿打这个一会儿打那个,都累了。

而这些诸侯中受伤最重的郑国、宋国终于发出了世界需要和平的呐喊。

与上次一样,这一次又是作为周朝贵宾的宋国出面了,上一次,是宋国右师华元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被历史记住了。这一次,是一位叫向戍的宋国大夫,积极奔走晋楚两国,终于说服晋楚两国坐到了谈判席上。这便是春秋史上晋楚第二次弭兵会盟。

弭兵的意思是放下刀兵,不再打仗,大家过上和平的日子,实现世界和谐。说穿了,弭兵会盟就是一场外交活动。公元前579年,宋国人主导了第一次弭兵会盟,但由于没有实质性内容,只是大家发个誓,说什么不要互相讨伐、谁兴刀兵大家都去讨伐谁之类的空对空屁话,注定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结果只持续了短短三年便宣告破产。

公元前546年春夏之交,五月,确实是一个谈判的好日子。根据宋国精心准备的方案,晋、楚两国都同意在宋国都城睢阳(即今河南省商丘市)谈判。谈判的主题就是世界和平。

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期待着这次谈判会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晋国、楚国、齐国、秦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宋国、邾国、滕国等共14个诸侯国派出了豪华外交团队参加了会议。

任何一次国际会议,都分内容与形式两部分,不要以为内容是第一的,有时形式也很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大国面子以及国际礼仪的问题。

我们先说内容。内容很实在很具体,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各国间停止战争,一切国际争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

第二,全世界的诸侯国都尊晋国、楚国为共同的江湖盟主。

第三,确定保护费缴纳。在交保护费问题上,矛盾其实是很多的,经多轮谈判,最终定下的决议是这样的:晋国的附庸国也要朝贡楚国,同样,楚国的附庸国要朝贡晋国。但是齐国人不干,他们本就是泱泱大国,从来不交什么保护费,齐桓公时代只收人家的保护费。而且,齐国确实是东方一强国,所以,齐国人通过据理力争,免除了这项义务。

那秦国这个西方大国呢?秦国没有参加会议,但秦国是楚国的盟国,楚国必须要为秦国说几句话。最终定下来,秦国的地位与齐国一样,免除保护费上交义务。

齐国另外还争取到了一项特权,那就是虽然邾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但邾国是齐国的附庸国,所以,邾国只需要上交保护费给齐国就是,不需要给楚晋两国。

宋国人作为东道主,自然有一定的优势,于是,宋国人也争取到了自己的利益,宋国的附庸国滕国,只需要对宋国负责,不需要另外再出保护费给晋国和楚国。

至于其他的诸侯,从此后保费费翻倍。“与会14国中,齐国作为晋的盟国,与楚国实力相当,朝拜晋国而不朝拜楚国;邾国为齐国的附庸,滕国为宋国的附庸,不参与盟会。秦国,作为独霸西戎的一方霸主,是楚国的盟国,不朝拜晋国。

第四,谁敢破坏盟约,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讨伐。

核心内容就这四点,除第一点外,其余三点实在是太实在的,尤其是对晋国和楚国来讲。这意味着,各诸侯国原本只要缴纳一份保护费,现在得缴纳两份了。但大家似乎愿意接受,因为花点钱消除兵祸,还是挺划算的。

晋国和楚国都很满意,因为晋国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而楚国终于得到了中原各诸侯的承认:与晋国平起平坐,共同成为中原盟主,享受到了各诸侯国的岁贡。

就这样,世界被划分成了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楚国和晋国,同为盟主,享受着各诸侯国的进贡。第二世界,秦国和齐国,不需要缴纳保护费,只享受自己附庸国的纳贡。第三世界,卫、郑、宋、曹、陈、蔡等国,既要向楚国纳贡,同时也要向晋国纳贡。第四世界,那便是各诸侯国自己的附庸国,继续向自己的宗主国纳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