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楚武王第22节令尹斗伯比2

熊通当上了楚国国君后,斗伯比便开始在楚国政坛露脸了。

当时,在楚国周围是一大堆的姬姓诸侯国,基本盘踞在汉阳一带,史称汉阳诸姬。

阳,指东面。汉,指汉水。故汉阳的概念就是汉水以东,而汉水以西基本是楚国的地盘。而楚国历经万难逐渐巩固了在西南一带的统治,国力逐渐强盛,为进一步开拓疆域,势必要对汉阳诸姬下手。

在汉水以东的诸侯国则已形成了有效的自我保护体系。楚国之前的几代君王都曾想瓦解这个“抗楚联盟”,但是都没有成功,反而让这些小诸侯国更加团结了。

熊通决心瓦解这个“抗楚联盟”。但汉阳诸姬以随国为首,联合起来力量强大,楚国是不能轻易惹的。

斗伯比走上楚国政坛时,正是楚国基本巩固了汉水以西的地盘,当然当时还有个别国家在那里等着楚国收拾。

斗伯比提出了分化汉阳诸姬的计策,先是对随国武力近迫,给随国来点神经痛,扰乱君臣判断。再借机提出两国结盟,或者通过条约确立互不侵犯关系。然后是通过公告这层关系,令汉阳诸姬对随国不满,从而达到分化诸姬联盟的目的。

一旦这个目的达到,那楚国便在整个南方区域,犹如虎入羊群,想吃哪个诸侯便吃掉哪个。而历史证明,楚国的战略成功了。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于是,楚国在基本稳固了后方后,便立即出兵随国,大军在随国边境驻扎,把随国给吓了一跳。

随国当然也不甘示弱,马上启动联盟模式,告知各联盟诸侯,同时自己国内作好应战准备。但楚军只是军临随国而已,并未正式进攻,这下随侯便想不通了:这个南蛮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熊通此时按照斗伯比的计策,派使者到随国,说是希望与随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随侯狐疑不定,他派出了一个叫少师的大夫去刺探楚军动向。少师也算是历史留名人物了,当然,留下的是一个坏名声,因为正是他将一切搞砸了。说确切一点,他正中了斗伯比之计。

听说随国使臣少师要来楚军军营,斗伯比对楚通说:“主公,我听说那个少师无多少真材实学,靠阿谀奉承而获得随侯的信任。我们借机示弱,并提出与随国结盟要求。

他一定会假装与我国结盟,然后回去后,将率军来追杀我们。到时我们便可以以逸待劳,一击而溃之,将随国灭了。如果不来追杀我们,我们也可以达到分化诸姬联盟之目的。”

熊通大喜,按斗伯比计策,令军队“藏其壮锐,以弱示之”。

少师来到楚营,见楚军军容不整,士兵疲惫不堪,心下甚喜。

见到熊通,少师道:“楚随两国本互不侵犯,各守各国,如今贵军驻扎随边境,又说要签订条约,到底意欲何为啊?”

斗伯比脸露尴尬之色,对少师讲:“大夫休要怪罪,只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楚国连年受灾,军民疲惫,实在是担心一些宵小之国联合起来攻打我们楚国。

我们知道你们随国这样的上国受众国拥戴,所以我们想与你们随国结盟,成为兄弟之国,这样一旦受到侵略,互相可以援助。不知贵国国君意下如何?”

少师哈哈笑道:“原来是这样啊。汉阳各小国,一直以来听我们随国的,既然贵国有此良意,那实在是我们随国之福。这个条约,我们就签订了吧。”

于是,随国与楚国便签订了盟约。盟约一签订,楚国便立即班师。

少师回到随国后,将楚军的情况添油加醋地讲了一通,还说:“现在我们虽然签订了盟约,我看楚军也确实不堪一击了,因为他们实在是怕我们随军的,盟约一订立便立即班师了。

臣建议立即派军攻击,必定取得大胜。哪怕不能全歼楚军,也可以借机教训他们一顿,让他们知道,随便屯兵我国边境可不是闹着玩的。”

随侯大喜,便欲点兵追击。幸亏有一位叫季梁的大夫察觉此中有诈,一番痛陈利害后,终于使随侯放弃出兵。

由于随国并未中计,楚国只达到了初步分化汉阳诸姬的目的,而并未借机灭了随国。但灭随国必然是楚国的重要战略,斗伯比继续献计:通知各国在沈鹿会盟。

讲春秋故事,必须要讲会盟。会盟就是约好了开个国际会议,而谁提议开会并且由谁主持会议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说明参会的将认谁为老大。

此次由楚国提出会盟,如果随国参会,那相当于告知汉阳诸姬,今后,这一带便以楚国为老大了,以后大家便要听老大的话。如果随国不参会,那意味着你随国存心破坏两国盟约,楚国便找到了教训随国的理由。

当时,谁都知道楚国与随国是结了盟的,所以当大家接到通知,便以为这是随国与楚国两国商议着办的事,谁敢不来?到开会那一天,巴、庸、猴、邓、邵、绞、罗、郧、贰、转、申、江等诸国都到了,只有黄国与随国没来。

黄国没来是因为国君身体真的不舒服,所以当楚君熊通派人去质问时,黄国马上道歉,意思就是不是不愿来,实在是来不了,因为象这样重要会议,非得诸侯亲自参加不可。这样吧,以后咱黄国就听你楚国的好了。

熊通又派人去质问随国,随侯当汉阳诸姬的老大当习惯了,态度当然很傲慢:你楚国是什么东西,虽说我们两国结盟在先,但说到底还是应该以我们随国为首,你个南蛮子,不跟我商量便擅自通知开会,想抢老大做啊?

这下正中楚国之意。熊通得到了攻伐随国的理由:大家都是盟国,咱楚国不过是提议大家开一个团结的、进步的大会,你随国居然反对,那岂不是破坏国际联盟吗?

熊通立即点兵,率斗伯比、屈瑕、斗丹等亲征随国。

随国当然也不是吃素的,出兵迎战。原以为楚军不堪一击,谁知一接触,才知楚军战斗力之强悍,实属罕见。楚军不但善战,更有斗伯比、屈瑕等一干名将谋士,设下诱敌之计,对随军来了个大包围。

随军大败,少师战死于军中,随侯在季梁的保护下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逃回随都,可怜随军主力被歼大半,剩余小部分保着随侯逃回随都。

楚军团团包围随都,此时汉阳诸姬本就对随国私自与楚国订立盟约很不满,一个也不来救。随侯无奈,只好派人出城谈判。

这次谈判当然也得签条约了,而这次是真正的城下之盟:随国表示今后臣服楚国,并愿意以汉阳诸姬之长的身份,约束各国今后都听楚国号令。

斗伯比建议熊通暂时不灭随国,因为时机未到,对于楚国来讲,最主要的还是要好好利用随国。而这个利用的目的,在于让楚国顺理成章地称王。

在斗伯比看来,随国是有用的,虽然可以一把灭了,但这个汉阳诸姬之长的名头,对于急需要一个政治地位提升的楚国来讲,是有着大用的。

斗伯比并非一开始便鼓动熊通称王,他提议应该由随国出面向周天子请命,弄一个公爵这样的高级别也差不多了。

当时,诸侯国的级别是按爵位来划分的,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楚国当时的爵位实在太低了一点,子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