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楚武王第17节伐灭绞国

接连收拾了邓、郧这两个诸侯,接下来要找谁的晦气呢?楚武王将目光定在了绞国。好吧,据说绞国曾经与郧国密谋欲袭我楚兵,那就有了揍绞国的理由喽。

公元前700年,楚武王令莫敖屈瑕率三万楚军代绞,仍以斗廉为副将,大军一路杀入绞境,兵锋直指绞国都城。绞国,约在今天的湖北丹江口西北,是一个古老的小国,但能了解到的资料比较少。但有一点,绞国并不是你大楚侵略者来了我便死给你看的那种货,而是坚决拿起武器奋勇抗战的主。

绞国大将杜猛雄亲自指挥守城事宜,这也是一位有头脑的将军,见楚军势猛,定下了加强防守、坚守至楚军粮尽,同时派出使者赴友好国家求援。绞国的城防非常坚固,屈瑕指挥楚军强攻了将近一个月,竟然没能攻下。

斗廉对屈瑕说:“绞军坚守,我们如此强攻,损兵折将不是办法。最好是引他们出城来战,则一举可破城。”他向屈瑕献了一计,如此这般。屈瑕大喜。

第二天,杜猛雄在城头紧张了一天,楚军却没有攻城。连续三天,楚军均毫于动静。他派情报人员去了解情况。情报人员回报说,楚军假扮采樵人在城池北边的附近山丘砍柴。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砍柴?为何要砍柴?难道想堆柴火攻?杜猛雄心头嘀咕。不行,得弄清楚情况。于是他派人去抓那些砍柴的楚兵。砍柴的楚兵正四散砍柴,哪里有所防备?顿时大乱,被俘虏的有好几十人。

杜猛雄亲自审问俘虏:“你们怎么出来砍柴?”

俘虏答道:“我们都是楚军的非主力部队,因为担心伐绞时其他国家趁机进犯楚国,所以楚王令莫敖率军来攻伐绞国,本是认为你们会立即投降,哪知道你们居然如此勇武,非但没降,还抵抗了一月许。

楚王的限期是一个月,所带粮草也仅一个月之需。现一个月限期已到,军中已断粮。大军准备撤退,怕被你们看出粮草不济率兵来追,莫敖便令我们砍柴,在辎重车里佯装成粮草。不料今日被将军擒获,请将军饶命。”

“你们有多少人在砍柴?”杜猛雄问。“至少五百人吧。”俘虏诚惶诚恐答道。

杜猛雄本就感觉楚军确实有点问题,不是听说楚军很勇猛吗,怎么这次攻打本国如此不济?原来不是主力部队啊。哦,现在你们打不过,便想跑?咱堂堂绞国,岂是你想来便来想走便走的?机会来了,将士们,咱们不跟楚军硬磕,但多抓些楚兵来当奴隶也好。

于是绞军便出北门向附近山丘正在砍柴的楚兵追去。楚兵见绞军追至,四散逃去。

杜猛雄正得意间,忽听身后鼓声大作,大惊之下,情知中计。但已然来不及了,伏兵四起,楚兵见主将计成,人人争先,个个奋勇,杀得绞兵狼狈逃窜。但北门已被楚军预先埋伏的精兵封死,杜猛雄所率主力全悉被歼于城外。

屈瑕引大胜之军,借余威全力攻城。绞国国君绞侯在城头看着心碎啊。大哥,别打了,咱玩不转了。于是举白旗投降。

绞国既降,被迫与楚军签订了“城下之盟”,沦为楚国的附庸。这就是成语“城下之盟”的来历。什么是城下之盟?就是战败者向战胜者认罪呗,附带着胜利者的种种条件:奴隶、粮草、军器、财宝等。

这正是斗廉之计,再次展现了斗廉这位智能双全的名将。当年明月先生在他的著作《明朝那些事》细述了名将是如何炼成的,非常通俗易懂。

当年明月先生说,要炼成名将,应具备六个素质:学兵书懂理论、参加战斗实践、冷酷无情之心、沉着冷静、判断能力、坚强毅力。

他还说,名将要想成名,还要有些运气。这里,我们的斗廉将军,便是具备了这些素质。当然,也许斗廉同志不读兵书的,因为也许他如同《亮剑》里的独立团长李云龙一样,主要不是读兵书的,而是不断在战斗中学到经验,综合成自己的理论。所以,他是名将。

楚国伐绞之战,是春秋时期典型的一场用“诱敌计”破敌的战役。诱敌是兵法三十六计其中一计,这是斗廉名将的创新,已是他第二次熟练地运用此战术了。

纵观整个春秋史,在各大诸侯中,主要有两个国家,根本不理会中原打仗的那一套,那便是秦和楚。中原搞先礼后兵以及遵礼用兵,象宋襄公搞仁义之师,把残酷的战场当成是礼制修炼场,放在如今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但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中原,确实是这样的,甚至还包括不杀未成年的士兵、不斩须发已白的老兵等。

秦楚则以战胜敌人为根本目的,所以才造就了象斗廉这样的能够诱敌、伏兵、偷袭等等灵活多变的战法,这些战法,后来被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收录,写就了一本叫《孙子兵法》的传世巨著。

绞国,春秋时期位于湖北西北的汉水中上游地区的一个小诸侯国,中心在今天的丹江口市习家店一带,绞国国都故址在今郧县西北的青曲镇店子河一带。

楚国伐灭绞国后,楚武王将绞国都改名为郧关,绞国遗民迁往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境内,如今该镇还有叫上绞、下绞、左绞等村庄。令人遗憾的是,一般一个诸侯被灭,其后人往往会以国为氏,但百家姓中却无绞姓。

唯一的是曾经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有一个彝族绞姓,不知是否来源于这个绞国。而就是这个绞姓,在晚清时却改为爱姓,后演绎为艾姓。

绞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处秦楚、蜀楚之间,是典型的“秦楚走廊”、“楚蜀通道”。对楚国来讲,取得块战略要地,对楚图谋霸业意义重大。

确实,在后来战国时代,楚国正是借此驰骋汉江流域,占汉中,控商洛,扼守商於古道及少习关,迫秦在崇山峻岭中筑长城御楚,为楚国饮马黄河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