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儒家的问题

腐朽官僚们的怨念,并没有影响到台上的孔宣。

和昨天演讲时的手足无措不同,今天孔宣的表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鲁儒虽然有些腐朽落后,但怎么说也传承了上千年,理论体系趋于完善,无论诸子百家提出怎样刁钻的问题,他总能从前人的经验中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这些做法究竟对不对,未经朝堂公议,没有付诸实践之前,谁也不敢妄下结论。

可是有办法,就比没有办法要强。

靠着前人的智慧,孔宣游刃有余地应付着诸子百家的诘难,直到一刻钟的时限结束,才满面春风地走下讲台,和昨天的狼狈比起来,简直判若两人。

......

在鲁儒之后,孔颖达第二个登上讲台,先对着御座上的皇帝皇后行了一礼,继而转身面对全场,作揖道:“新儒孔颖达,恭请天下贤达指正......”

孔颖达的话说完,诸子百家的反应远没有刚才孔宣登台时那么热烈。

尽管也有几个人站出来提了几个问题,但提问的几个人都出自儒家内部,而且那些问题也根本不像是在刁难,反而像是在为孔颖达保驾护航。

显然,面对来势汹汹,且极有可能结成联盟的墨法黄老三家,本来已经成为一盘散沙的儒家,重新又团结在了一起。

只不过他们想抱团取暖,李承乾却不能坐视他们这么干。

一来当然是因为他知道墨家并不会跟黄老、法家联盟,如果让儒家拧成一股绳,其他三家就要被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二来也是因为李承乾一直觉得,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是处理好政治、军事、经济的关系。

说到底,就是读书人,军人,普通百姓的问题。

这三个群体都好了,这个国家就会好,

一旦这三个群体中的某个或多个出了问题,国家就会走上下坡路,最终天下鼎革,神器易主。

......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唐的百姓虽然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但过得都还算不错。

至少历史上同时期本该出现的土地兼并现象,如今还没有看出任何苗头。

而且,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和对外战争的红利,如今大唐中产阶级的数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百姓们有了钱,有了产业,传宗接代的意愿自然也随之而来。(这句话有点嘲讽啊)

据户部最近几年的统计,自贞观十四年新君登基,颁布鼓励生育和各项惠民政策至今,官方在册的总户数,从最初的三百来万,一下子暴涨到了近五百万,人口总数也越过了两千万大关,比先帝在位时多了近四百万。

这还是在没有算安北、安西、新罗、东瀛等地以及异族奴隶的情况下。

如果把安北等地和那些异族奴隶也算上,如今大唐治下的人口规模,很有可能已经突破了三千万!

三千万人口,在这个前工业化,讲究“人多力量大”的时代,绝对属于那种能够横扫全图的终极boss。

只要各项技术继续发展,对外扩张的脚步不停,确保普通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要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能够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迁,那么百姓的问题就暂时不需要朝廷担心。

与此同时,大唐的军队建设,在淘汰了府兵制,经历了两轮改革之后,也走上了正轨。

唐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在接连的胜利和各种物质、精神奖励的刺激下,达到大唐立国以来的巅峰,颇有几分史书上秦国锐士“闻战则喜”的味道。

李承乾和大唐朝廷需要思考的,只是该如何控制将士们的自大心理,防止骄兵必败的情况出现。

至于其他的,完全不需要考虑。

......

三个影响国政的问题去掉了两个,也就只剩一个读书人的问题了。

或者不该说是读书人的问题,而是儒生的问题。

儒生,不只是李承乾和大唐一家的心病,而是自秦汉以来,以至于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无法绕过去的一块顽疾。

对于儒生这个群体来说,天下如何,百姓如何,他们很多时候都不会去考虑。

上下尊卑,三纲五常,见皇帝应该怎么走路,怎么跪拜,怎么......

这些虚无缥缈,对国家,对民族屁用没有的东西,反而备受他们关注。

所以,儒家向来清谈者多,而躬行者少。

当然,儒家内部也不是完全没有清醒者,能看出儒家的弊病所在,想要做出一些改变。

只不过无论是前世的孟子、荀子,还是后世的王安石、张居正,最终都失败了。

他们的失败,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但是,那些自己想当咸鱼,还拦着不让别人做事的所谓“清流”,绝对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自从李承乾登基以来,就一直在尝试改造儒家,帮助儒家发展。

而他选择的办法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分裂儒家......

......

分裂儒家等于改造儒家、发展儒家,听上去似乎不合逻辑,但确实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儒家思想最活跃,最具先进性的几个阶段,无不是儒家分裂的时期。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子思、子夏、子弓等人因为理念不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韩非子说“世有八儒三墨”,足可见当时儒家内部有多混乱。

可就是在这样混乱的局势下,儒家诞生了自孔子之后思想成就最高的两个人——孟子和荀子。

诞生了公羊,谷梁,韩诗,楚诗等等学派,儒学成为当世显学,其他诸子百家的弟子数量加起来,也不足儒家的一半。

然后......

儒家就萎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往后上千年,儒家除了在汉宣帝的“指导”下搞出一个经学,其他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毫无进步。

一直到北宋灭亡,儒家分成北儒、南儒两派,程朱理学才应运而生,并一直延续到满清灭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