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承包

听完了李二陛下的想法,李承乾实在是无语了。

难怪那些朝臣们不肯答应呢,按着李二陛下的设想,这个花会要足够长安城和下面的几个县所有的百姓欣赏,要不然怎么能叫与民同乐呢。

他的这个想法是挺好的,可是有些不切实际。

长安城有多少人?根据去年长安令衙门的统计,长安城现在有居民十万多户,近六十万人,如果再加上周边的几个县,估计没有一百万也差不多了。

要让一百万人赏花,这个花会得至少也要能够容纳十万人才堪堪够用。

先不说到哪找那么大的地方,光是花会的布置要花费的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民部去年赈灾支出了不少,今年的税还没收上来,国库里的钱本来就不多,如果拿去办花会,万一接下来有什么事发生,国库可就拿不出来钱了,因此也难怪百官不同意。

百官可以找借口拒绝李二陛下,李承乾可不行,谁叫他是李二陛下的儿子呢。

父母有事,儿子服其劳。

李承乾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答应下来。

答应是答应了,不过李承乾手下的那些商号去年赈灾也损失了不少,如果真把这件事扛下来,只怕要好一阵子才能恢复元气。

所以,李承乾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父皇。”李承乾轻施一礼,说道,“儿臣有个想法,不如我们干脆就将这件事承包出去如何?”

“何为‘承包’?”李二陛下对于这个从没听过的词有些迷茫。

“所谓‘承包’,其实很简单。以眼下这件事为例,朝廷想要举办花会,但是国库没钱,所以朝廷自己办不了。”

“既然朝廷办不了,那么我们不如就把这件事交给有能力去办的人。他们承接了朝廷这个差事,就要负责把这件事办好。”

“那这钱该谁出?”李二陛下最关心的还是钱的问题。

“自然是承包者出。朝廷就是因为没钱才办不了这件事,怎么可能让国库出钱。”李承乾一脸的理所当然。

“真的有这种倒贴钱还帮你办事的人?”

李二陛下有些狐疑,在他的理解里,除了自己下圣旨,否则要让人办事的话,总要付出点什么,不可能人家帮你白干吧,别人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李二陛下平生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名声,他还以为李承乾是准备假借自己的圣旨强迫那些有钱人担下这件事,顿时有些不快。

李二陛下的神色都被李承乾看在眼里,他可不想被李二陛下误会,连忙解释道:“父皇且听儿臣解释。朝廷因为没钱,才把这件事交给别人去办,那么自然是要找钱多的人了。”

“在这长安城中,最有钱的无非就是那些商人。朝廷把这件事交给他们,朝廷省了钱,他们虽然花了钱,但是朝廷可以答应他们,给他们卖的货物做宣传。”

“有了朝廷的宣传,他们的货物肯定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日后的收益自然能弥补这次的损失,而且我们还可以规定,参与承包的商家可以在花会中售卖自己的货物,那可是全长安的人都要来的,那些商人肯定乐意之至......”

李承乾还有不少的想法,不过此时倒是不用介绍的那么详细,只要能让李二陛下同意这么办就行了。

李二陛下考虑了一下,说道:“这么说来这倒是一件双方都有好处的事了?”

“是的,父皇。”李承乾点头。

“那就按你说的这么办吧,不过那些商人要是不同意,你也万不可用强。”李二陛下还是有些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因此特地嘱咐了一句。

“儿臣遵旨。”李承乾躬身拜道。

......

有了李二陛下的首肯,这件事就好办多了,李承乾从天海商号调了几个人到自己身边专门负责招标的事。

民部根据李承乾的要求把告示贴了出去,不到半天功夫,整个长安城的商号都知道了朝廷要举办花会,不过因为朝廷事务繁忙,所以准备把这件事承包给长安城中的商号去办。

虽然所有人都不明白告示里说的那个什么“承包”是什么意思,但是朝廷的打算众人还是清楚的。

无非就是朝廷有这么个项目,承包的商户负责组织和出钱,作为补偿,朝廷会给出资的商户宣传,还会挑选一部分优秀的商品作为贡品,出资最多的商户还能获得这次花会的冠名权。

经商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挣钱。

怎么才能挣更多的钱呢?

自然是东西卖的越多挣的也就越多了。

这些商人平常想尽办法的提升自己商号的知名度,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买自己的东西。眼下这个花会在他们眼里看来无疑就是最好的机会。

不管是获得冠名权还是选拔成为贡品,都无疑是对自己商号的商品最好的宣传。

连我们现在的人都知道特供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何况唐朝的时候。

那时候能成为贡品,无形中就比同类的其他商品高出一头。

为了成为贡品,为了得到朝廷的宣传,这些商号竞争的那叫一个惨烈,花会需要的资金才几天功夫就凑齐了。

不只是长安本地的商户,甚至还有不少其他地方的商户赶来参加投标。

李承乾作为幕后主脑,自然要借机给自己手下的商号捞点好处了,他很不厚道的把自己手下几个商号写进了贡品名单里,虽然他一文钱都没出。

有了钱,其他的都好办了,李二陛下特批把芙蓉园暂借出来举办花会。

不过大半个月功夫,花会就隆重举办了。

虽然芙蓉园是皇家园林,面积那不是一般的大,可是再大也不可能容纳的下全长安的百姓。

为了维持花会会场的安全,李承乾命令长安令衙门连夜赶制了不少的“门票”,一级一级的往下,发到每户人家手上,等到花会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凭票入场。

每张门票上都写着日期,花会前后十天,这些门票上的日期也有前有后,为的就是把人流分散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