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戳泡沫

陈永基牙都快咬碎了,其他方面他还能跟陈东基拼一拼。

可儿子这块,是真的拼不过啊,但凡儿子争气点,也不至于被他送到美国那么远。

老太太李必玉见到王征免不了又是一阵嘘寒问暖,王征一副乖巧的模样,很得老太太的喜爱。

直到楼上老爷子陈养喆弄出了动静,陈东基才带着王征上了二楼。

陈永基见状也跟了上去,一进门就急吼吼的争夺起顺洋半导体的管理权。

陈养喆瞥了兄弟俩一眼:“你们不是一直在劝我甩掉顺洋半导体这个包袱吗?”

陈永基跟陈东基脸上都有些尴尬。

陈东基则是一个劲的给王征使眼色,让他帮自己说说好话。

然而,王征却当做没看见,把陈东基气得吹胡子瞪眼,陈永基则是幸灾乐祸,一副:你这儿子也不顶用啊,的表情。

陈养喆看着这对卧龙凤雏,最后的耐心也被消磨掉了,一挥手。

“你们先出去吧,浩俊留下来陪我就好了。”

等这对难兄难弟不情不愿的离开,会议室大门重新关上,陈养喆才好奇的问。

“对于顺洋半导体,你怎么看?”

王征笑盈盈的反问:“爷爷其实是想问,顺洋半导体的管理权应该交给谁吧?”

“你小子,鬼精鬼精的。”陈养喆忍不住笑骂。

王征不紧不慢的分析道:“顺洋半导体虽然收购了永进半导体。

但两家企业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永进半导体的体量并不比顺洋半导体小多少。

整合难度极高,同时后续还要跟美国半导体企业谈技术引进。

跟资金支持,我爸玩儿玩儿资本运作还行,管理实体企业经验不足。

大伯虽然有管理实体企业的经验,但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也不是合适的人选。”

陈养喆眼珠一亮,孙子这番话算是说到他心坎上了。

其实他最近也一直在为这件事苦恼,老大老二的能力都不堪大任。

“唉,这小子要是年龄再大一点就好了。”陈养喆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看似荒唐的念头。

很快又被他抛诸脑后。

毕竟,面前的孙子才十一岁,即便是二十岁。

没有任何管理实体企业的经验,也很难掌控顺洋半导体这种高精尖产业。

“哦,那你觉得李室长合适吗?”

面对陈养喆的问题,王征笑了笑,伸手指向对方:“其实,爷爷难道不觉得,您才是顺洋半导体最合适的管理者吗?”

陈养喆明显愣了一下,他已经很久没有亲自掌管哪个项目了。

顺洋集团的业务要么交给儿子女儿管理,要么就交给职业经理人代管。

他主要把控集团发展的大方向。

“哈哈,你这小子,就不怕爷爷累着?”

王征眨眨眼:“难道爷爷觉得自己老了吗?”

陈养喆怎么可能服老呢?随后就把两个儿子叫进办公室,宣布了自己亲自披挂上阵的消息。

陈永基跟陈东基都有些不甘心。

“爸爸,您的身体.......还是不要太过操劳了吧。”

“是吧,您还是坐镇大后方会比较好.......”

陈养喆闻言,吹胡子瞪眼的吼道:“你们两个家伙,是觉得我老了吗?”

这下可把兄弟俩给吓坏了,屁都不敢再放一个。

事实证明,陈养喆的确宝刀未老,顺洋半导体在他的主导下。

在半年内就完成了整合,同时在接下来跟美国企业的谈判当中。

陈养喆依旧霸气十足,寸土必争,为顺洋半导体赢得了主动权。

虽然在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夹击之下,顺洋半导体的发展依旧受限,不过总算是活了下来。

两年之后,日本半导体企业也无法支撑长期的倾销,开始收缩战场。

顺洋半导体趁机扩张,虽然依旧没有超过众多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

但已经稳居第二梯队头部,这个成绩即便是苛刻的陈养喆都十分满意。

这两年里,王征自然也没有闲着,刚刚经历了“黑色星期一”的美国股市。

各种优质股票价值暴跌,王征相继买入了大量“可口可乐”“通用电气”“运通公司”的股票。

在随后的两年恢复期中,这些股票的价值也逐渐被市场重新认可。

股价随之逐渐恢复,虽然还远远达不到“黑色星期一”之前的水平。

但王征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截止1989年12月30号。

王征手头上拥有的股票价值已经超过了1.6亿美元。

1990年1月1号,王征做了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他抛掉了手头上所有的股票。

将其全部换成了现金,这次他的目标是日本股市。

在美股“黑色星期一”的股灾下,全球金融体系都受到了巨大冲击。

但诡异的是,日本却只是出现了短暂的波动,就迅速恢复过来。

这里面固然有一部分资本逃离欧美,进入日本金融市场的原因,更多的是日本的金融政策导致的。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导致日本企业大量破产、倒闭,日本政府为了稳住局势。

向这些企业发放了大量贷款,然而他们低估了人性的贪婪。

日本资本家拿着这些贷款,并没有投入生产,而是转投了赚钱更容易的金融市场。

1985至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经济泡沫已经吹得足够大。

只要轻轻一戳,属于日本的时代即将结束。

而这恰恰是王征的机会。

清明看书礼!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5日到4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