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欢场见闻

平淡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一晃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在这半个月里崔户的新茶,也渐渐地在上层贵族圈以及士大夫圈子里有了一定的名声了。尤其是花茶,在贵妇圈更是掀起了一群风潮,本来贵妇们对茶是没什么兴趣的,以往什么茶艺、茶道都是读书人附庸风雅的玩意儿。但是现在,崔户的花茶更是让贵妇们趋之若鹜,入口便是浓郁的茉莉花香,其次是滋味醇厚鲜爽、口感柔和、不苦不涩。

时间已到四月中旬,这一天,崔户正在书房内漫无目地翻着书看,毕竟这个时代娱乐生活匮乏,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可以说如果不出门,在家就只有看书了。

正在此时,小书童进门禀告道:“少爷,沈掌柜来了。”

“哦,快叫他进来。”崔户听到沈泰来了,也顿时来了兴致,毕竟这一晃大半个月过去了,他的茶庄到现在还没开张呢,因此他也想和沈泰见见,看到底走到哪一步了。

沈泰进了书房后,躬身给崔户行了一礼后,便道:“少爷,东市的总店我已经选好了,租了一个临街的铺面,这段时间,小人在梁州又购买了数个茶园,并在梁州建立了一个制茶作坊。这样到时候就不用将新鲜茶叶送到长安来制作了。小人自作主张,请少爷责罚。”quwo.org 橙子小说网

“你做的很好,我们不仅要掌握制作工艺、销售渠道,更要掌握原材料,如果可以,在梁州你还可以再多买一些茶园,到时候,我们的绿茶、花茶可不仅仅只在长安售卖。”崔户听到沈泰的汇报后,不由得对沈泰刮目想干,这个沈泰敢想敢干,是个人才。以后可以培养。

“对了,我们的茶铺准备什么时候开张?”崔户问道。

“正要与少爷汇报,茶铺前期的装修都已经接近尾声了,估摸着这两天就可以收尾了,小人计划月底茶铺就开张。”沈泰答道。

崔户想了想道:“月底开张啊,也行,到时候你差人来通知我一声,到时候我一定过来参加。”

“属下省得。”沈泰躬身答道。

两人在书房内继续商定了一些开业的细节后,沈泰便离开了。

就在沈泰离开不久,崔明又一次来到了崔户的书房,并送来一份请柬,说是李崇义送来的,邀请他今晚上去平康坊听曲。

作为一名灵魂是成年人的LSP,此时的崔户虽然身体还没张开,但是他的灵魂怎么也按奈不住那一阵sao动,作为一名现代人,可以说他对长安城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平康坊去逛逛,感受感受这大唐风月。

巳时(下午5点至7点之间)刚到,崔户走出府门,便坐上了马车,一路出坊门,穿过第五横街便来到了传说中的平康坊,他翻了翻手上李崇义差人送来的请柬,一看地点:玉香楼。这青楼取名还真是俗气啊!崔户不由得内心吐槽道,随后便撩开车帘对马夫说道:“去玉香楼。”

说完,便继续坐在车里闭目养神了,不一会儿,马车停了下来,只听车外马夫道:“少爷,玉香楼到了。”

崔户走下马车,只见今晚的玉香楼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崔户走到门口,拉着一个迎宾小厮问道:“你们这玉香楼每天都这么多人吗?”

“哟,这位少爷,您还不知道呢,今晚上可是我们玉香楼新晋花魁婉儿姑娘出阁的日子呢,因此才有这么多的士子们前来捧场啊,毕竟谁不想一亲花魁的芳泽呢?”那小厮答道。

“原来如此,对了,李崇义李公子今日约我前来,你可知道他现在在何处?”崔户恍然大悟后,便又问道。

“李公子在二楼,小的这就引您过去。”小厮谄媚地笑道,说完便便引着崔户进了楼,一路来到二楼一个靠近内院舞台的桌子前,李崇义此刻和唐善识已经在等着他了,见到小厮引着崔户过来,连忙起身相迎。

“贤弟,你终于肯出府了,我本以为这次你还是会推脱不来呢,没想到下午下人们回来给我复命时,说你晚上会准时参加。这可着实让为兄吃了一惊啊!”李崇义笑道。

“好久没出门了,再说我也想来这平康坊看看,正好,李兄你的帖子来了。”崔户笑着答道。

“好了,先坐下说吧,稍后婉儿姑娘就要出来了。”唐善识插嘴道。

三人落座,李崇义和唐善识有一句没一句地吐槽着这长安城近来所发生的的闲文趣事。崔户不怎么出门,作为一名宅男,他此刻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了。

不多时,华灯初上,原本沸腾的玉香楼顿时便安静了下来,只见一名身穿宫装长裙、身材妩媚、眼眉婀娜的年轻女子缓缓走出暖阁,轻声道:“诸位公子,料想诸位都已知晓今晚是婉儿出阁的日子,为了感谢诸位公子的厚爱,请容婉儿先弹奏一曲,聊表谢意。”

说完,便转身抽出琵琶,左手拿出琵琶抵住腰间,右手拿出拨子,缓缓弹奏了起来。只见琵琶弦中发出一声精铁之音,仿佛透露着肃杀之气,更有金戈铁马的味道,让人不觉间置身于战场之中一般;众人正听着入神,忽然画风一转,曲调瞬间一变,低沉婉转,仿佛那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让人宁静而又自然。

听到这里,可以说,这婉儿姑娘的一手琵琶,已经渐入大家之列了。

一曲终了,只见玉香楼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有鼓掌的、有尖叫的、更有甚者吹起了口哨,人性如此,当真是可见一斑!

放下琵琶的婉儿姑娘起身走到台前道:“诸位公子,今日婉儿出阁,诸位又都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婉儿对各位公子更是万分仰慕,可是毕竟婉儿只有一人,因此今日婉儿便以三题为限,哪位公子能拔得头筹,那他便是今晚婉儿的入幕之宾,各位公子觉得如何?”

听完婉儿的话,楼下的气氛再度达道了**,各种欢呼声不绝于耳,纷纷达到:“正该如此”。

只见那侍女从婉儿手中接过一张纸条,便当中念了出来:“今诸位公子,婉儿姑娘日常喜欢诗词歌赋,尤其喜欢送别诗、离别诗,那么今天就请诸位公子以送别为题,赋诗一首吧?”

此刻楼下也安静了下来,才子们开始冥思苦想了起来。不多时,便开始有人在桌上奋笔疾书了起来。

不一会儿便有人送上了自己所作的诗。那侍女接过后,便当众诵读道:“京兆府王敬直公子赋诗一首---《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杨柳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有归不归。”

楼下众人听后,纷纷为其喝彩。

崔户听后,也觉得这王敬直确实还是有些实力的,这首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没有用一个留字,却将送别时的那种离别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时,李崇义打趣道:“今天可让这王敬直露脸了啊!崔贤弟,你家学渊源,不准备作诗一首,压一压他的锐气吗?”话说,这王敬直乃是太子中书舍人王珪的幼子,后来也是李二陛下的驸马,只是最后牵连了李承乾,被流放岭南了。

崔户笑道:“李兄不用打趣我,如若李兄愿意,小弟倒是可以赋诗一首,但要用兄长的名义呈上去可好?”

“那怎么好意思呢?贤弟,这样你不是太吃亏了吗?”李崇义笑道,他虽然出生皇族,平素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对于诗词一道,却还是稍微缺了一丝火候。

“这有什么,都是自家兄弟。”崔户笑道,便伸手在面前的纸上开始写了起来,待写好之后,便交给身边的小厮,呈了上去。

此时,楼上侍女已经吟诗十余首了,可是却再也没有出现一首能和王敬直的《送别》相提并论的了。

只见那侍女打开了崔户送上来的卷轴,朗声诵读了起来:“京兆府李公子赋诗一首《赠别》送与婉儿姑娘。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话音刚落,楼下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了,众人纷纷夸赞,此诗若是在别处,可能未必又王敬直的送别好,但,此时用在此地正好合适!此诗描述了与女子在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那婉儿姑娘在听到了这首诗后,也不由得眼眉微红,像是刚哭过一样。当真是喜欢诗词歌赋的柔情女子啊!入戏太深。

最终,在崔户呈上诗词后,便再无人呈上自己的作品了,婉儿姑娘见此,便道:“今晚的第一轮比试应该没有哪位公子还有大作了吧?那诸位公子以为哪篇诗赋当为第一呢?”

楼下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是王敬直的《离别》,但更多的是推崇李崇义的《赠别》,在众多士子的争吵声中,婉儿道:“这两篇诗赋都是极好的,但是在此情此景,小女子还是推崇李公子的《赠别》为最,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见婉儿姑娘已经表态,便纷纷附和了起来。

在这祥和的气氛中,第二轮比试拉开了帷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