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BJ雍亲王府(今雍和宫),雍正帝第四子[1],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时期武功繁盛,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但他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中文名

爱新觉罗·弘历

主要成就

清朝达到全盛

开创十全武功

内外宾服;有很高的书法

诗文造诣

民族

满族

出生日期

1711年9月25日

谥号

纯皇帝

人物关系(共277人)查看全部

爱新觉罗·胤禛

父亲

孝圣宪皇后

母亲

孝仪纯皇后

妻子

皇后那拉氏

妻子

孝贤纯皇后

妻子

慧贤皇贵妃

妻子

愉妃

妻子

婉贵妃

妻子

查看更多

相关集合

清朝历代皇帝

共12个词条阅读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祖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太宗

爱新觉罗·福临

清世祖

查看更多

饰演过乾隆皇帝的男演员

共33个词条2225阅读

张国立

1996《宰相刘罗锅》

郑少秋

1991《戏说乾隆》

王书麒

1980《大内群英》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皇帝之“最”

共16个词条阅读

秦始皇嬴政

最早使用“皇帝”称号的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

嫔妃最多的皇帝

汉文帝刘恒

最孝顺的皇帝

查看更多

中国长寿皇帝TOP10

共10个词条阅读

乾隆帝

89岁

梁武帝

86岁

武则天

82岁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

共6个词条4396阅读

刘太公

汉高祖刘邦之父

司马衷

晋惠帝

吕光

后凉太祖

查看更多

历史上八位茶痴

共8个词条784阅读

陆羽

陆羽(别名:陆疾,733年-804年),字鸿渐、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岗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有“茶山御史”之称。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对茶叶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760年,他从栖霞山麓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耗时著成《茶经》,使茶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对世界茶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卢仝

卢仝(795年-835年),汉族,范阳(治今河北涿州市)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自号玉川子,中国唐朝中期诗人,早年隐少室山,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死于甘露之变。卢仝诗风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有《玉川子诗集》传世,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今SD省JN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上做过太上皇的皇帝

共19个词条445阅读

北魏献文帝

传位于北魏孝文帝元宏

高湛

传位于北齐后主高纬

高纬

传位于北齐幼主高恒

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5日)子夜,弘历出生于BJ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幼名“元寿”。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一说为侍女)。此时,弘历的二兄弘昐两岁时早殇,未曾与序行次;而与序行次的长兄弘晖、三兄弘昀又先后去世,年长于弘历的只有弘时一人,所以弘历在胤禛诸子中排行第四而实为第二子。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康熙六十年(1721年),据说康熙帝在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帝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随祖父巡幸热河避暑山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

宝亲王时期的弘历(1733年)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由于雍正帝忙于争夺储位的斗争,因而,弘历接受启蒙教育比其他皇族子弟为晚,直至九岁才入学读书。雍正帝即位并决定弘历为储君之后,才加强了对他的教育。除原来教师福敏之外,还选派了朱轼、徐元梦、张廷玉、嵇曾筠、蔡世远等著名文臣辅导弘历学习文化知识和儒家经典,又以宗室重臣允禄、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马骑射。在雍正帝的精心培养下,短短几年的时间,弘历便兼通满、汉文,遍习文武。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替父“祭景陵”[2]。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赐成大婚,弘历与出身满洲名门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富察氏结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3]。是年,三阿哥弘时因放纵不谨,被削宗籍[4],弘历的有力竞争对手不存在了。

雍正八年(1730年),弘历的嫡子出生,雍正帝亲自命名为永琏,隐含继承皇位之意,将所著论赋诗词等编成十四卷之《乐善堂全集》。该年冬,由其弟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作序,翌年由朱轼、蔡世远等作序,雍正十年(1732年)又有允禄、允礼、允禧等作序,目的在于为今后做皇帝做舆论准备。为了进一步培养从政能力,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让他参与处理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平定贵州苗民起义等重要政治军事事务。弘历在雍正时期受到了全面而又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表现出色,深得信任。自此,弘历经常奉命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

乾隆初政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九月初三日,弘历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九月二十七日,乾隆帝移居养心殿,免民欠丁赋及额赋。[5]十月,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乾隆初政,总的政策走向是以儒家理念为指导,用宽缓代替父皇雍正的严苛,对百姓实行仁政,对大臣官员宽容开明。乾隆帝即位之初,集中力量纠正前两朝特别是雍正朝的一些弊政,并在这一过程中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干。

乾隆帝即位后,为了调整皇室内部关系失调的局面,收揽人心,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他首先将雍正帝长期监禁的政敌允禵等释放出狱,恢复爵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来十分尖锐的矛盾,为保持统治阶级各阶层人员的一致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调整皇室内部关系的同时,乾隆帝还对雍正朝年羹尧、隆科多两案的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乾隆二年(1737年),他就释放了雍正末因贻误军机而判死罪的岳钟琪、傅尔丹,赐予允禟等公爵。十一月,谕令大学士鄂尔泰等仍办理军机事务[6]。

郎世宁所作乾隆元年画像

在缓解朝廷内部局势的同时,乾隆帝还坚持安定边疆的叛乱。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张广泗讨平贵州苗乱。十月,皇储永琏病殁,追谥端慧皇太子。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上表请求以阿尔泰山为界,为清准议和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七月,额驸策棱上奏率兵驻鄂尔海西拉乌苏,并分兵驻鄂尔坤河、齐齐尔里克、额尔德尼昭、塔密尔及乌里雅苏台,防范准噶尔叛乱。同年十月,爆发了庄亲王允禄、理亲王弘皙结党营私案,乾隆帝革除允禄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的职位,弘皙削爵圈禁,贝勒弘昌等革降、停俸。十二月,晋XZ贝勒颇罗鼐为郡王。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张广泗率军彻底平定广西、湖南的苗民叛乱。

乾隆帝又采取步骤纠正或放弃雍正帝推行的一些错误政策和措施。例如,由于崇信“祥瑞”,迷信炼丹长生之术。乾隆帝不信丹术,将宫中僧道驱逐出宫,下令严禁呈报“祥瑞”,“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针对耗羡归公和摊丁入地中的失误,乾隆帝也予以纠正。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乾隆帝规定,以后各地奏报垦荒田亩时,必详办查核,“不得丝毫假饰以滋闾阎之累”。乾隆帝以很大的勇气调整和纠正了雍正朝某些失误政策,当然他也继承和发展了雍正时所有积极意义的政策,这就使得乾隆朝的政治和经济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对清朝的统治全盛局面出现,是一个良好开端。

摒除困局

主词条:贵州苗疆之乱、瞻对之役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乾隆帝首次举行木兰秋狝典礼。奉崇庆皇太后至避暑山庄,免除所经过地区额赋之十分之三,减行围所经过州县额赋,岁以为常。乾隆帝坚持行围木兰,并非为了狩猎取乐,其目的是为了遵循祖制,整饬风气日下的军队作风。乾隆帝在即位第六年恢复木兰秋狝,并非偶然,继平定贵州苗疆之乱,清朝与准噶尔部息兵议和,雍正帝留给乾隆的两项未竟之业都已经完成。更为重要的是,他虽即位伊始,着手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盲目乐观。他曾多次就军队中贪图安逸、军备废驰的现象,申斥将领。因此乾隆六年的木兰秋狝有重要的开局意义。

乾隆古装御容图

乾隆帝“冀为成康”之治,除了通过木兰秋狝整顿军队之外,还通过解决经济上面临的最严重困扰,即粮价上涨、民食艰难问题。起初他以为造成粮价上涨的问题是浪费,特别是烧锅酿酒,因此颁布了“禁止烧锅令”,但以后变成了一纸空文。各地粮价飞涨、抢米风潮此起彼伏。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乾隆帝一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继续鼓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