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批阅奏疏

昨天晚上的时候,李阙又做了一个不可描述的梦,半夜打了个激灵一下子惊醒了,早上又是被尿憋醒的。

打开被子的时候,看到被子上那一团已经干了的污渍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可是也无可奈何,只能在自己的心里叹了一口气。

毕竟这个年纪,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身体在晚上的时候总有一团无法熄灭的火。

然后就是起床洗漱,练了一下武,做了一百个俯卧撑,又跑了两圈,身体出了一些汗了以后,身体里的火焰似乎才慢慢的消退了下去了。

“皇爷爷起了吗?”坐着在偏殿的书桌面前,李阙一边洗脸,一边问道。

和善站着在一边,毕恭毕敬的说道:“回殿下的话,昨晚陛下没有回百福殿,是在贤妃娘娘那安置的。”

李阙一下子就好像是明白了什么一样,哑然失笑道:“皇爷爷可以啊,老当益壮啊!”

然后他没有马上就吃早膳,而是让和善把奏疏拿来,认真地看着。

作为储君,他现在要在皇爷爷和大臣们商量大事的时候在一遍旁听,还要发表意见,而且现在皇爷爷还给了他批阅奏疏的权利。

只不过他批阅后的奏疏,李二总归还是要看看的。

毕竟要从一个储君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到底也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有先知道这个帝国的政务上的一切缺点和机构是怎么样的,以后想要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

改革,就是要在之前的制度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良。

要是要开始就说要怎么的大力发展商业,这个也要改,那个也要换也要变的,这种不切实际的虚无的改革,恐怕不能够让这个国家越来越强大,只会让这个国家朝着下坡路一直的走下去。

越是深入的认知到这个朝代现在的所有的实际情况的时候,很多事情的感触就更深了,许多的事情都不能是靠着灵机一动的,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对于下面的地方来说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身为决策者一定要斟酌再三。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之欲亦勿施于人。

你所觉得好东西,要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看看是否真的适合这个朝代的,真正能给到百姓们带来好处,改善百姓们,改善国家现状的,这才是好东西。

满朝文武百官们,多数都是世家子弟们的出身,隋唐虽然有科举制度的了,可是能真正的读书参加科举的,还是世家子弟!

为什么?

因为书本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普通百姓们能够知道写字就不错了,还读书科举!

是在北宋时期以后,四大发明的印刷术被发明出来了,书本的价格才降下来了,才有更多的人读得起书了。

这些世家子弟们,也都是有自己的骄傲的,他们虽然也为自己的利益集团打算,可是他们在处理国家大事上,他们也是比一般人都更有能力的。

第一个奏疏是陇右道观察使李进的奏疏。

“今岁,陇右甘肃肃州等地多干旱,田收十不足五,百姓只够温饱,无礼缴纳赋税,臣李进斗胆,请免肃州赋税。”

第一个奏疏呈上来的就不是什么好消息,国土疆域太大了,每年的时候总会不是这里,就是那里的,有一些天灾人祸的什么。

李阙提笔,在上面写上了“准奏,着民部右侍郎,朝廷御史台巡查御史,核算肃州干旱受灾影响百姓人口,免除赋税,稳定民心,彰显朝廷隆恩。”

想了一下以后,李阙又写道:“地方官员切不可因掩盖过失,少报瞒报,民田收成,关乎百姓生计之大事,新岁刚过,百姓若春耕有何需求困难,皆要上报,或是从关中粮仓救济灾民,或是民部调拨钱粮,万不可使百姓有失。”

“今明后三年的春耕事宜,皆得慎重,一切以百姓为重,以民为重,肃州旱情和百姓生计之艰难,务必详细奏报,不得有误。”

他是储君,李二也准许他用御笔朱批,可是他不能以皇帝的口吻批阅,他用的还是储君的口吻,让地方官员也能分辨的出来。

这也是李世民的故意的,就是想让李阙这个储君,都提前和一下这些朝廷的大员们通一个气,大家先熟悉一下。

看完了陇右道的奏疏以后,李阙又拿起一份空白的奏疏,提笔写了起来,“天灾人祸,非人力可能避,然总有官员为前程仕途瞒报少报,使得百姓无法沐浴皇恩,使得朝廷不能第一时间得知百姓民生民情。”

“皇太孙李阙,谨奏皇祖父,北方和西北都是天灾频发之地,朝廷应该派遣御史台巡查御史,朝廷中的重要官员为钦差,体察民情,及时上报地方弊政和百姓民生情况详细上报,如有灾情,御史,钦差,当地官府一起赈灾救民,互相监督。”

“以往情况下,朝廷惩办官员,皆以地方官员为主要,孙儿李阙以为地方里长,甲长也不可幸免。”

“凡各自所辖之百姓遭遇水、旱、蝗虫、雪灾等天灾的情况下,一有损伤农田者,有司官员应该立刻层层禀告,不得隐瞒,懈怠政事者,不理灾情者,推脱责任者,在其位不谋其职者!各打六十!”

“里长,甲长同罪!”

“趁天灾侵害田地者,里长、甲长、侵占田地大户,侵占一亩杖四十,五亩一百,家产充公,分发百姓。”

写完了以后,李阙看了又看,然后又放下,等着墨迹被晾干。

天灾不是最可怕的,大唐虽然现在国泰民安,国力强盛,在天灾来临的时候可以安顿好百姓们,稳定好,但是最怕的还是在大灾之年那些不作为的官员们。

更害怕那些底下的蛀虫在天灾之年,百姓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侵占了百姓当做命根子一样的田地。

在天灾之年的时候,地方官员可以说就是当地的百姓们的靠山,他们不作为,百姓们就只能是民不聊生了。

百姓们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肯定是要和大户人家借高利贷的,拿着田地作为抵押,等灾情过去了,不论如何,他们的田地都已经是那些大户的了。

而这些大户们可以在天灾之年不断的吞并百姓们的田地,就是因为他们身后的官员们。

这些人都不需要攀附什么知府,知州的这样的大官,只需要和当地的里长,甲长勾结着在一起。

这些人就是最可恶恶的恶霸,仗着手里的那点屁大的权利,就把百姓们的生路给堵的死死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