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万历其实自己并没有做过什么生意, 以前内帑的收入,大部分都来自于各处皇庄的产出,皇帝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地主, 以万历为例,他的个人名下就有四万多顷的土地, 光是这一项就够万历挥霍的了。这里面大部分的土地当然是从他们朱家皇帝的祖祖辈辈继承下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抄家夺爵后纳入到皇帝自己名下的。

所以当万历发现还有这么快速的一条致富之道后, 未来他十分热衷于抄家,这也是他快速增长收入来源的渠道之一。

当然, 除此之外,户部每年也会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到皇帝的内帑里, 但是这部分钱不是说他可以任意挥霍的, 皇帝也要做人,朝臣有功就要赏赐, 这些户部拨过来的银子, 其实大部分还是用在了朝臣自己身上。不过皇帝如果不要脸一点, 当然可以自己也在里面挪用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享乐。

除了这些大头收入外,皇室还有一个特权, 那就是贡品。皇帝的日常用品, 都由全国各地运送最好的产品往皇宫, 而这部分钱都是由地方财政所承担的。

可以说, 只要不太过分,皇帝的吃穿用度绝对是整个大明朝的第一人, 集天下之富供养皇帝一人, 这就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能享受到的待遇。

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万历是一个没过过苦日子的皇帝,自亲政以来, 他花钱十分大手大脚,将自己内帑里的银两花的快见底了,就想着伸手问户部要,可惜那些朝臣也不是吃素的,在发现万历这位皇帝是个花钱无度的之后,不管是之前的杨尚书还是他自己提拔起来的宋尚书,对这方面的态度倒是出奇的一致——哭穷,一直哭穷!实在没办法了,从牙缝里挤出来一点点给万历,让万历十分不痛快。

如今有了秦修文,万历感觉自己又找到了一条发财之路,自从秦修文将做报纸能赚到的钱说了一番后,万历就期待上了。

不得不说,为了赚钱,万历也是挺配合的,虽然说没有给银子吧,但是人家确实也出地也出人力了,那篇开篇词还真的是他自己写下来的,没有假他人之手。

从决定做这个生意,到现在“京报”的第一期发行,万历虽然人在深宫,但是身边的探子一直有关注秦修文的一举一动。当万历知道第一期就卖了三十五万份的时候,他也有些惊了,但是一看所获之利,万历又心里不悦了。

等到秦修文到了之后,万历直接就质问秦修文:“秦爱卿,你不觉得五日就赚1800两,这个数目可太少了么?算下来一日也就360两,你是觉得,朕差这点银子?”

对于别人来讲,一天360两白银,还想要怎么样?做梦都要笑醒了吧?但是万历是见惯了用惯了的,他这话也不是全然刁难,他是真这么想的。

觉得自己付出了挺多,卖出去的报纸也挺多的,但是没想到一看利润就这么点。而且万历还没说的是,这里面还要抽出3成给秦修文呢!

秦修文也没想到这位皇帝这般性急,把他招过来就是说这个事情,心里也是有点无语,但是他听得出万历还有未尽之言,连忙恭敬道:“还请皇上示下。”

万历当然有他的想法在,所以才会特意把秦修文召来:“秦爱卿啊,朕觉得你定价10文钱一份报纸实在是太过便宜了,你看啊,10文钱一份都抢光了,还不够卖,说明这个定价太低了啊!若是卖20文或者30文一份,这样一来,利润不就翻个两到三倍了么?”

万历说出来这个话的时候,心中是非常自信的。他觉得自己虽然久居深宫,但是自己到底是真命天子,和这种凡夫俗子还是不一样的,眼光更长远、想的点子也更好。

虽然万历说的只是建议,但是他其实差不多就是命令秦修文这么干了,也准备好秦修文领命退下了。

然而没想到,秦修文却上前一步,故作面色惊慌地直接阻止道:“陛下,这样不可!”

和自己预想中的反应不一样!

万历顿时就不高兴了!

以往对他压制的朝臣,那都是一二品有实权、有朋党的大员,那些小官到了他面前,哪个不是战战兢兢、连个屁都不敢放的?

就像第一次召见秦修文的时候,这人不也乖顺的很?自己叫他如何就如何?今儿个真是反了天了!

虽然万历心中气急,但是他从小就接受帝王教育,而帝王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喜怒不形于色。

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是绝对不能让下面的人轻易看透自己的心理的,否则这些人就会反客为主,从而压制不住他们。

这是刻在万历骨髓里的东西,所以虽然此刻他很不高兴,但是面上表情却依旧不显,眉眼低垂下来,看向下面的秦修文:“秦爱卿何出此言?”

“陛下,微臣定价十文一份是有原因的,因为只有这样,咱们的报纸才能卖的更多,卖了多了才有更广大的影响力,有了影响力了,才能让那些大商人大财主心甘情愿地掏钱做广告。”

“微臣已经将接下来三期的广告费以五千两一个广告位的价格卖了出去,这里是一万五千两银票,还请陛下过目。”

还好秦修文做了几手准备,否则拿不出银票,上面这位估计要不好说话了。

秦修文知道,和这位陛下现在说什么增加识字率、获取科技人才、给百姓科普更多法律、文教以及医学农业类的知识,应该是说不通的,那么就还是从上面可以赚的最直观的利润说起好了。

张公公连忙躬着身子,将银票接了过去,亲自送到了万历的手中。

上次万历召见秦修文的时候,其实也是匆忙的很,大致知道要做报纸的生意,至于里面的很多细节,万历没有功夫去听,如今一边看着手里的厚厚一叠银票,一边听秦修文讲述将“京报”影响力扩大之后,其他的好处,万历也终于明白秦修文定价如此低廉的原因了。

就算定价翻到30文一份,也不一定比卖出一个广告位的所获之利强啊!而且若是价格太高,当然也卖不出那么多。

原来竟是如此道理!

万历不知不觉间,被秦修文洗脑上了一课。

但是不得不说,万历的脑子转的也快,很快他就又抓住了一个重点:“那若是多刊登几个广告位,岂不是所获之利更大?”

此刻万历的想法和当年季方和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秦修文不觉得荒唐,反而心里暗自发笑:原来爱财如命之人,脑回路都差不多。这一瞬间,秦修文都觉得万历亲切了一些。

但是和万历说话,可不是和季方和一样的了,秦修文面色从容道:“陛下,如今咱们的“京报”才刚出了第一期,报刊内容还不够详实,若是等我们后面能做到版面更多、受众群体更多的情况下,自然是可以多增加几个广告位的。否则那些商人们也不傻,若是现在就增多广告位,广告效果不佳的话,后面他们就会压低价格或者是不投放广告了。”

“而要增加版面,在定价和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那就是革新我们的印刷技术,目前最新的印刷机已经试验完成,马上就要从卫辉府运送过来,但是如果继续革新,那么就还需要投入大笔的银子。”

“此外,若是要将“京报”的影响力扩大到最大,少不得我们要在各个大的州府设立中转点,如今的“京报”在京城,就卖出了三十五份,若是能卖往大明各地,那么突破百万份,也是极有可能的!”

一听到秦修文说“突破百万份”都有可能,万历的呼吸都不由得粗重了一些。

他是真的没想到,一个十文钱生意的买卖,居然可以做到这么大!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微小的生意,若是能做到极致,其实也是很可怕的了,在现代有靠着卖售价低廉的矿泉水就低调做成首富的,在这个全民推崇读书的年代,从事文化产业,当然也能开辟出新的天地。

若是每日百万份,那广告再加上报刊本身的利润就能获利至少一万两!

每日一万两!一年下来就要365万两,就是皇帝,也不由地咽了咽口水。

“但是陛下,若要做到这个目标,第一我们需要不断革新印刷的技术,将成本压下来,还有一个则是要修路。”秦修文话锋一转,给万历泼了点冷水让他醒醒脑。

“修路?”第一点革新印刷技术,万历能理解,但是和修路有什么关系?

秦修文眼神坚定道:“没错,陛下,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他今日要说的重点。

“若是咱们到达各处的官道不够顺畅,那么印好的报刊如何快速地发往大明各地?这报刊赚的也是一个时效的钱,时效慢了,赚钱的速度自然也慢了。”

秦修文一方面是夹带私货,一方面也确实是若是路途更加顺畅了,报刊的传播速度也就更快了。

交通不够顺畅,什么都做不好。

军队不能快速抵达战场、商业不能快速流通,要发展经济,“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是一点错都没有的。

万历低下头开始沉思。

确实,若是要将“京报”发往各地,若是路途不畅,很难做到那什么百万份,但是修路啊,多大一个事情啊!况且,这路要怎么修才算好?以后还要维护吧?所投入的钱财太过巨大了,根本行不通啊!

而且万历也是有政治眼光的,修路其实之前也一直有皇帝在做,但是修出来的官道也不过如此而已,就是杂草少一点,地稍微平坦一点。若是碰到什么山石堵了路、连续下雨之后道路泥泞不堪,那都是得绕道。

若是真能将路修好了,这后世史书上可能都要记自己一笔功绩。

万历正琢磨着这个事情的可行性,但是秦修文接下来的话,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陛下,其实之前微臣就想给您敬献一个修路的方子,但是那时候还在试验中,没有结果,如今结果已成。在卫辉府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曾大福的人曾经投了一份稿件,言明自己可以将道路修建的更加平整,而且遇到雨水也不会湿滑,数年平整如新。一开始微臣也有所怀疑,但是如今卫辉府已经有了消息,按照他的方法修建了一段道路,如今半年已过,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并无半点出入,卫辉府的人将这新的路叫做水泥路,它主要由水和一些石灰石,还有黏土混合而成,造价也不算太高,完全值得推广。”

那位曾大福并非卫辉府之人,是恰好路过卫辉府之时,买了“卫辉时报”,看到了类似的科普文章,当时他就非常感兴趣。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位曾大福其实在化学领域有个极有天赋的人,但是这个年代还没有化学这样的学科,但是曾大福却非常喜欢捣鼓一些各种各样的材料,喜欢观察他们在遇到不同物质时发生的变化,并将他们一一记录下来。

曾大福曾经研究出了用石灰石和黏土作为原材料,对地面进行加固,他认为这非常适用于道路的修建。不过曾大福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行脚小商人,这个发现还是他少年时偶然研究出来的,如今他也为人父为人夫,好多年不曾碰他的瓶瓶罐罐了,若不是在卫辉府读了“卫辉时报”,他都快忘记以前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了。

那时候他也是来去匆匆,第二天就要在卫辉码头转道,不过当时他按耐不住心中的那点残余下来的热血,在客栈里写下了方子,第二日快要走的时候投了稿子,然后就登上客船走了。

这个年代山高路远,其实热血过后,就连曾大福自己都忘记了这回事。然而,秦修文心细,虽然卫辉府的稿子众多,但他还是派人专门去整理,除去那些一眼就看的出来胡说八道的,其他的他让人分门别类整理好,有可以刊登上报刊的,验证后就刊登普及,有些其实已经是机密性的信息,秦修文则会秘密收集起来,一方面招募这些人才,另外一方面则是按照目前的现实情况去尝试。

曾大福不是卫辉府本地人,所以找起这个人来还有点麻烦,但是他的方子写到很详细,秦修文是在上京城之前就发现了这个方子,再没找到人之前,就已经让人开始实践起来。

好在这些年秦修文在卫辉府开展了不少工程,也搜罗了不少建筑领域的人才,他们一拿到这个方子也是啧啧称奇,并且用卫辉城门口到卫辉码头这一段官道作为试验点去修了这一段路,毕竟这段路如今每日都有众多车辆进出,经常要维护修建,导致这段路还经常堵住,大排长龙,让许多商人都不满许久了。

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已经和现代的水泥马路非常相近了,耐久度上面秦修文还没有更长时间的数据,但是就承重性、平整度、坚固度而言,甩现在的官道几条街都不止。

而且现在还没有大卡车集装箱之类的重型运输车辆,就那些马车、骡车运送这点东西,秦修文虽然知道现代的高性能混凝土水泥要比曾大福发明出来的要好的多,但是因地制宜来讲,曾大福的水泥路也完全够用了。

万历听完秦修文对水泥路的描绘,是真的激动了:“爱卿,你此话当真?这水泥路真的有这般好?”

听到秦修文的再一次肯定,万历都直接从御座上走了下来,来回踱步了两圈,然后才站定:“爱卿,若是这水泥路真的能修成,那绝对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啊!”

万历脑海里转了很多念头,他想到了自己这五年来亲政的郁郁不得志,他也想到了那些大臣们对他的压迫和动不动地指手画脚!他一开始是多想成为一个比他老师张居正更厉害的人,现在就有多么颓废。

当年少年天子的意气风发,立志要做一个千古明君、名传史册的那个人,如今还在哪里?只剩下了一个败退朝堂,躲在深宫,日日与妃嫔为伍、用这种任性手段无声抗议的失败君王。

万历恨否?悔否?有时候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他一想到自己百年后要到地下面对列祖列宗,他是羞愧不敢的。

当年太祖打天下是何等英姿?天下豪杰如过江之鲫,独独太祖一人能拨得头筹,文臣武将没有一个不拜服的,后来的成祖、宣宗又是何等雄才大略,盛世鼎昌?祖宗们将家业交到他手中,他却连朝堂都左右不了,连立个太子都要受他们牵制!万历扪心自问,若是这件事交到的是自己这些老祖宗手里,还有这种烦恼吗?估计不会吧。

在这一刻,万历想的已经不是什么赚钱了,而是如何利用这件事,重新夺回朝堂的控制权。

万历除了贪财其实也多疑,当然做君王的其实没有一个不多疑的,如果说秦修文直接敬献这个水泥的方子给他,那么他可能会怀疑秦修文背后有人推动此事,秦修文所图甚大等等。

但是秦修文是因为想要多售卖“京报”,而想出来的修路的法子,从而敬献出水泥方子,反而让万历觉得很安全。

万历认为,秦修文没有政治眼光,看不到这水泥路修成后,对大明真正的作用,而他只要在里面推动一把,就能名利双收。

毕竟要是修路,这钱当然是国库出,就连他这个做皇帝的都出不了那么多的钱,况且这已经算是国事了,如何再能让他自己掏腰包?

而这道路修建好了,他都能想象天下百姓将如何称颂他,史书上将会如何评价他,同时这也满足了秦修文一开始提出的以更快地速度将“京报”发往各地的要求,这不就是一箭双雕吗?

万历现在是越看秦修文越顺眼,这就是上天赐给他的福将!

“爱卿,此事我们得从长计议,不若如此…….”

万历对秦修文讲了自己的计划,甚至还十分耐心地告诉秦修文到时候该如何表现,秦修文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样子,诚惶诚恐地记了下来。

万历讲完之后,将手背在身后,心中十分畅快得意,在秦修文即将告退之际,对张公公道:“张公公,将朕书房里那对沉香木雕八仙纹如意给朕的爱卿拿来。”

张公公应了“喏”,脸上看不出什么,但是心中大为震惊——这位秦侍郎,以后可万万不可怠慢了!这对如意可是皇上近来的心头好,上次郑贵妃撒娇想要皇上都推了过去,没想到今儿个赏赐给了秦侍郎!

万历想了想,又将那一万五千两的银票让张公公给秦修文送回去:“修路一事不在一时半会儿,但是爱卿刚刚说的那个什么革新印刷机,朕见十分有必要投入,这银子你也不必先给朕,就当朕拿去革新印刷机了吧。”

这次就连秦修文都有些惊讶了,没想到今儿个铁公鸡不仅仅拔毛了,还一口气拔了这么多,一幅英明君主的样子,实在是让秦修文不习惯。

但是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秦修文只能借坡下驴,说了一堆感激涕零的话,让万历十分受用,觉得这个秦修文不仅仅有生财之道,而且为人也知情识趣,关键长得还清俊,一样的话、一样的表情,由秦侍郎说出来做出来,就是格外让人待见。

秦修文自然不知道,就在刚刚,万历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来哄郑贵妃,若是哄好了,这个周岁宴办不办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万历去了郑贵妃的居所翊坤宫,这是整个东西十二宫中,除了皇后的坤宁宫外,后宫中最尊贵的宫殿,整个宫殿的布局非常奢华,光翊坤宫的正殿就有正常的五间房间那么大,里头的摆设更是无一不精致富贵,万历恨不得将整个大明最好的东西都捧到郑贵妃面前,郑贵妃又是一个爱张扬的性子,所以万历送的起劲,郑贵妃也收得开心。

可以说在整个后宫中,真的拿出家当来看,就是皇后的坤宁宫都比不上翊坤宫的布置,万历将郑贵妃宠到何种地步可见一斑。

此刻正殿后面用屏门隔断的东间里面,郑贵妃正歪在软榻上逗弄着孩儿,快满周岁的小孩已经张开,眉眼极为肖似万历,如今已经会自己扶着墙自己慢慢站起来了,郑贵妃逗着他:“洵儿,快过来,到母妃这里来!”

郑贵妃逗着儿子,想引他自己走过来,朱常洵尝试着迈动着自己的小脚丫,然而虽然屋内烧着最上等的用檀木做成的“天炭”,但是郑贵妃也担心小儿体弱,受不得寒,给他穿的衣服还是不算少,朱常洵不过走了几步,就被厚厚的裤子绊住了,直接屁股蹲往后一坐,吓得旁边伺候的乳母连忙过来要扶。

幸好穿的多,软榻上又铺了厚厚的褥子,朱常洵并未摔疼,反而觉得好玩,咧嘴笑了起来。

郑贵妃被儿子这么一笑,心也化作了一滩水似的,将儿子搂在怀里亲了几下,更加逗得小人儿“咯咯”直笑。

万历一进来,就看到这幅画面,心里不由微微一暖,从郑贵妃怀里接过儿子,逗弄了一番,看小家伙有些不乐意地要撇嘴了,忙将胖墩墩的朱常洵往乳母怀里一塞,挥手让她们退下。

郑贵妃走下榻来要给万历行礼,却被万历拉着坐回了踏上。

“皇上,前儿个你说洵儿的周岁宴包在您身上,您现在是怎么个章程呢?”

郑贵妃是个爱打直球的选手,有话从来不藏着掖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万历当初看上她,除了她俏丽美艳的容貌外,就是喜欢她什么都不藏着的性子,让万历觉得特别的同时,呆在她身边也特别安心。

但是这样的性子有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就是难为他的话,也是直接就说出口,但是万历作为男人,又是一国之君,自己又答应过要好好给朱常洵办一场周岁宴的,如果直接推脱或者是草草了事,估计郑贵妃肯定是要闹的。

毕竟自己之前出手大方惯了,而且因为立太子的事情,已经给郑贵妃母子不少憋屈事了。

“爱妃,朕决定到时候洵儿的周岁宴,就咱们宫里办两桌酒席热闹热闹,这次就不大操大办了。”

万历这样一说完,郑贵妃瞬间就抬起头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万历,一双美目里面泪水盈盈,泫而未泣,咬了咬她丰盈的下唇,想说什么,却是一言不发。

这可把万历给心疼坏了,顿时也不卖关子了,将自己刚刚想好的主意给郑贵妃说了一说。

原本还要哭一场的郑贵妃听完之后瞬间就收声了,搅了搅手中的丝帕,有些难以置信地问:“真的到时候要将从那些官道重新修建好了之后用洵儿的名字命名?这,这会不会福气太大,小孩子家家的压不住啊?”

万历大手一挥,豪情万丈道:“有什么压不住的?他乃真龙天子之子,承天之佑!朕就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这条路朕是为谁而修,谁才是朕属意的太子!让所有经过这条路的人,都感恩于洵儿!也让那些老匹夫瞧一瞧,朕的决心!所以,在此之前,爱妃就低调行事,等看朕到时候再如何与这些人斗法!”

原来,万历竟然是准备等到水泥路制成一段后,又要开朝会讨论此事,郑贵妃见万历居然为了她和洵儿做到了这种地步,再得陇望蜀,那就是太不应该了。

况且郑贵妃也是真的爱万历的,听完之后,忍不住扑到了万历怀里,柔情似水道:“皇上,您说什么就是什么,妾身一切都听皇上的就是了。”

原本郑贵妃以为皇帝这样闹一闹,不开朝会了,那些朝臣定然会服软,结果呢?他们除了照常请示万历一些事情,其他一切照旧,都大半年过去了,仿佛这个大明有没有皇帝都是不重要的!

那皇上做的一切,不就成了一场笑话了么!

郑贵妃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但是自己也不能去劝万历重新去上朝,当时万历可都是为了自己和孩子才和朝臣闹的这么僵的。郑贵妃原想通过这一次的周岁宴,再次弄出点动静,没想到竟然有了意外之喜,皇上再次重新燃起了斗志,看样子是要和这些朝臣斗到底了。

这样一来,她悬着的心好歹放回去了一些,同时她也深深记住了万历刚刚提及的那个名字——秦修文。

“这是一个她以后一定要拉拢住的人。”郑贵妃心中默默想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