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火锅二

掌教真人红敬天和大长老顾道安两个老头吃得额头冒汗眼睛冒光。红敬天一边一筷子接一筷子的吃着涮羊肉,嘴里一边絮叨着说以前也曾有下山游历归来的弟子带回过这种吃法。只是可能学艺不精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做出来的火锅就如同水煮菜,味道寡淡一股子菜水味道。一次就吃出了心理阴影再就没人提及火锅之事了。昨天晚上听掌律副使提起火锅之事心中还十分不屑。不想今日一试完全是两重天地,这究竟是怎的回事呢?这般美食可有什么来历?

张友仁微笑解释道:“中盛神洲之南有地名蜀,蜀地一年四季之中夏季不明显,光照不足多雨水云雾潮湿,春秋冬季偏于阴冷,故蜀地之人易患风湿之症。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无论在哪里智慧的人类都会总结出因地制宜的生存办法。他们逐渐发现了本地盛产的金阳麻椒花椒和辣椒火性最大,常食便能排除或预防体内的寒湿之患。故而当地人炒菜都会投放大量的辣椒和花椒麻椒,尤其以火锅最赋盛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色彩鲜明的饮食文化风格。独特纯正的口味广受众人追捧和钟爱。掌教真人所说的情况就是外出游历的弟子偶然吃到了正宗的蜀地火锅。心中不能忘怀其美味愿意与同门分享,只是不知那种口味唯有纯正的当地调料方能烹调出那种具有当地灵魂的味道。就比如这金阳青麻椒的纯正口味几乎无可替代。”

经张友仁这么一番渲染,本来受不住嘴唇舌头麻得突突直跳的众人纷纷又都来了几口。花红柳绿和大师姐白灵儿忙活着涮着鲜嫩好吃的黑鱼片儿,黑鱼属于水中凶猛的肉食鱼类,肉质特别细腻嫩滑。张友仁一开始就亲自给她们示范过涮制的手法,当汤汁滾动沸腾时夹起鱼片儿放入汤中轻轻晃动,肉质由柔软变成挺实就可蘸料享用了――此时口感最是鲜嫩爽滑。世间何物最鲜美,且看这个鲜字的组成就一目了然了,一个鱼字加上一个羊字就是一个鲜字。可见羊汤涮鱼片得是多么鲜美的口感。最为难得的就是大师姐白灵儿居然能够抓到这么大的一条黑鱼。这鱼的腥味儿混合了羊肉的膻味儿二者的结合恰好成就了爽爆味蕾的极鲜。

良丫一边吃一边注视着下筷如飞的张三风问道:“三风啊,你家曾是一地主官家境殷实,想必以前经常吃火锅吧?”

张三风闻言放下碗筷笑言道:“我爹为官清廉不贪不沾人称两袖清风张大人。家里钱财早被父亲周济穷苦用尽,只够维持个基本开销能吃饱肚子而已。我在家里哪吃过这么多肉的火锅。”一边说一边做双手拥抱羊肉片儿小山状。

张友仁从就近的锅里捞出一大筷子涮好的肉片放在张三风的碗里。然后笑着玩笑道:“多吃点儿三风,别理她。他就是担心肉不够吃,想逗你多说话少吃肉。”

良丫赶紧澄清道:“这可是冤枉死我了,三风你要是不信吃完饭我就带你去我家山头转一圈去。咱就看看咱家那山头上是不是岩羊遍地走。”然后也学着张友仁夹了一大筷子涮好的羊肉放在张三风碗里说:“多吃点,多吃点!”

红菱素、于十虎和顾念堂则是对毛肚情有独钟,一开始掌教真人红敬天和大长老顾道安听说那是羊的胃时都觉得不可思议拒绝拿来吃。后来架不住孙子孙女不停的劝说才勉强尝了一口,那毛毛绒绒饱含汤汁麻酱蘸料的爽脆口感顿时征服了老头儿。于是也加入了推荐行列,结果你一口我一口,后来就都觉得仅仅一口哪里够,没过多久桌上量最少,原本没人问津的羊杂反而最早被消灭干净。

除了良丫、大师姐白灵儿和花红柳绿之外,其他人都对蔬菜蘑菇很有好感。红菱素则是表示从来没有发现蘑菇青菜能够这么好吃。而良丫只对涮羊肉感兴趣吃鱼也凑合,大师姐白灵儿和花红柳绿姐弟俩最喜欢吃鱼,涮羊肉也可以,涮菜就算了吧不感兴趣。

灶房里熬制的大锅羊骨汤不停的往锅里续,张友仁、红菱素、于十虎、顾念堂、张三风、掌教真人红敬天和大长老顾道安对所有的蔬菜和部分的羊肉片发起最后的围歼。良丫、大师姐白灵儿、花红和柳绿姐弟俩开始对残余的肉片小山和一盆腌制好的鱼片发起突击。大师姐将吃空的菜盘撤了下去,把汤锅里的带肉羊骨装盆端上桌,骨汤装盆也端上桌随时续锅。众人趁热一边拆骨啃肉一边吸棒骨里的骨髓。十一个人啃三只羊的羊骨,只是片刻之间就消灭一空。随后把目光又转移到了羊肉片和生鱼片上。今晚的酒水下的很慢,因为今天的美食胜于酒。今天十一个人彼此之间的对话很少,因为今天的美食太过诱人,压倒了所有的话题。不想过多喝酒,是想留出更多的地方多吃些涮羊肉。不想多说话,是因为说话会耽误吃涮羊肉。

于十虎提议吃涮菜涮蘑菇的坐在一侧用一个锅,吃涮肉片儿涮鱼片儿的坐在另一侧用一个锅。张友仁告诉他那是绝对不行的,一个火锅里只是涮菜不下肉,时间一长了骨汤的香味就会逐渐变淡,最终就只剩下一股水煮菜的菜水味道了。同样的一个火锅只放肉不放菜,久而久之上面就会积攒厚厚的一层羊油,很快就腻歪的你一口也吃不下了。我们吃涮菜好吃是因为菜里饱含了羊肉的油脂,既具有蔬菜的营养又富有肉质的美味。我们吃涮羊肉不腻,就是因为涮蔬菜时带走了多余的油脂。所以荤素分锅是绝对不行的,若是有一半儿人怕辣,一半儿人喜欢吃麻辣,那倒是可以分成一个放辣椒的锅一个不放辣椒的锅。

蔬菜看着虽多但是下锅一煮就没了,吃着也不腻人正适合普通人来享用。肉片小山恰好能满足几位大胃王的需求――既解馋又饱腹。

于是接下来就一直重复的给火锅添骨汤,直至所有骨汤全部添加完为止,所有蔬菜肉片终于全部吃光。只剩下部分焯洗干净的蘑菇被张友仁收入空间留着明晚做菜使用,而放入空间的物品就等于陷入了时间静止状态不易腐坏。

众人吃完纷纷起身告辞,拍拍肚皮都说今天吃得是真的饱,张友仁闻言打趣说看来每天都没吃饱。于十虎闻言接口道:“哪里哪里,每天是都吃得很饱,今天分明是吃撑了。”大家闻言哄堂大笑各归山头。

今晚吃了许多肉月色也不错,花红柳绿姐弟俩就没如往日一般嗖的一下就跑回池塘边的竹楼。而是很贴心乖巧的留下来帮忙收拾刷洗厨具杯盘碗碟。而这些都不是有人刻意要求的,完全是姐弟二人经过两天的相处下来认可了这个新家庭的表现。张友仁和良丫看到这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如此变化――都倍感欣慰。

良丫知道这都是张友仁榜样的力量所影响下的结果。这个还有本事还有学问的人,从来不去挑剔别人身上的缺点和毛病。也不强求别人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凡事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无闻的为别人分担付出着一切。总是一如既往的开朗乐观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埋怨抱怨过一句半句。让人见之心生喜悦,让人见之心生敬意,让人久而久之心生亲近。

这一切最初是从红菱素开始的,原来在这个山头就只有张友仁一个人烧饭炒菜。大家都悠哉悠哉的各忙各的,谁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惭愧与违和之感。久而久之的某一时刻,当看到只有他一个身影在那里忙忙碌碌,或是看他艰难吃力,的确需要别人搭把手时,就开始伸手援助一下,一来二去做着做着就形成了习惯。而且这种习惯就像会传染一般,大师姐白灵儿原来那是坚决的打算油瓶倒了都不扶一下的。如今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主动承担起来的劳动越来越多。如今这种良好的习惯还在奇迹般的继续传染着,当花红和柳绿吃饱了拍拍屁股就要开溜时,看到别人都走了之后张友仁、大师姐白灵儿、良丫和张三风都自觉的开始忙碌着清理餐桌时,觉得自己二人就这么嗖的一下走了,怎么显得那么的薄情寡义,怎么就那么的不像一家人呢?吃的时候眼睛瞪得那叫一个圆,吃完之后走得那叫一个快。谁人不知舒服好,谁人不闲琐事烦?我们见好处就上来了,见到困难的烦心的就躲避了退缩了。那么这些我们都不喜欢的事儿都被谁做了?那句话说得太好了,是说当我们身处幸福安逸之中的时候,必定是有人在为你默默的负重前行。

必定是友仁在为你默默的负重前行。有人,友仁!这名字咋想出来的,师兄咋起这么个命苦的名字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