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闲暇的时光

伟人故居是2001年为了纪念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建设的,至今已有十四个年头了

幅员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核心区也有八百多亩

景区按照“保护、发展、美化、繁荣“的方针,对邓伟人故居、洗砚池、翰林院子等多处伟人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进行了修缮、恢复,

同时精心培植了各种花草树木,一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已经展现,这个就是陈清水前世看到的那个植满前来瞻仰伟人留作纪念的树林

里面景点很多,修建的如同园林一样,是当地人踏青休闲瞻仰的好去处

节假日前来休闲游玩的人很多,车辆行驶到离故居大门还有一两里路的地方就被拦了下来,前面是亲爱的交警通知在执勤,因为景区今天人车太多,限流,车辆只能靠路边停放,无法驶入

于是岳父只得将车辆靠边挺好,陈清水提着水,往大门走去

今天阳光很好,暖洋洋的不像夏日的阳光那么炙热,这里里故居不是很远,透过通透式的栅栏能看到里面游人如织

顺着道路往前走,来来往往的游玩的人脸上带着笑容,路上不是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还有在路上跑来跑去的儿童,其乐融融

为人故居属于公益性的景点,里面的支出维护全部由财政保障,所以也没有门票一说,大家排着队有序进入就行了

进去后里面是个广阔的广场,时间较远陈清水也记不得里面的路线怎么规划,岳父岳母本地人来过一两次,其他时间忙着开点也不常来,所以大家就顺着人流往前走

景区里面绿意盎然,很是幽静,时不时地有鸟儿叽叽喳喳在地上跳来跳去,一点也不怕,当然也没谁会伤害他们

顺着道往前走,路两边有些路标和介绍,顺着指示牌陈清水他们走到了照片陈列馆

陈列主要分八个部分,展现了伟人光辉的革命历程。如“革命年代“、“建国时期“、“动乱岁月“、“开创新时期“、“外事活动“、“休戚与共““92南巡“等

记录着伟人一生的伟大征程,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那种为国家奉献一生奋斗一生的信念,值得我们后人去瞻仰凭吊

陈列馆里面图文并茂介绍的很是详细,有的屏幕上播放着一些重大的历史片段以及为人革命生活的精彩照片,陈清水看的津津有味,不时和父亲说上几句

父亲那个年代的人对这些历史知道的很详细,毕竟那段时期正是他们生活的年代,可能是在入伍时打的底子好,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结合着图片和陈清水说的头头是道

兜兜转转的逛完了陈列馆,陈清水和家人顺着指示牌来到里面最有意义的为人老宅

伟人在旅法之前在这里生活了十五个春秋,是伟人童年重要的岁月,这座老院子在当地很出名,被称为邓家老宅,占地八百多平,一共十七个房间

这个三合院子充盈着浓郁的蜀乡风情,如粉墙黛瓦、青石铺地、院内铁树绽花、屋后竹影婆娑,庭前河塘泛绿,与四周相映成趣,别有一番底蕴气象

故居里面的右厢房是伟人生活的地方,是独一无二的,里面完美的再现了伟人童年时候里面的摆设

因为节假日游玩的人很多,所以大家参观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顺着长廊又陆陆续续的参观了一些生活设施,如老井、洗砚池、放牛坪等便沿着指示出了老宅

出了老宅外面是个小型的广场,老宅的位置地势高于四周,从门前的广场眺望远方能看到前面的一汪湖泊,湖边有着为人的铜像,此时正有着其他地方的政府组织者参观学习,对整齐的站着三排队伍,前面一位领导打扮的人正在做着报告,离的远陈清水只能隐约的听到是湖北那个地市的

一上午走走转转妻子有点累,众人便在这个小广场上休息,广场上分布着一些石凳供人们休憩,众人捡空坐了下来

陈清水将带着的零食和水拿了出来,给妻子拧开瓶盖,做的很贴心

微风从湖面吹了过来引着两边种植的竹林哗哗作响,带来阵阵凉意

修整了一会,众人便沿着神道碑继续向前走着,路上还路过了陈清水印象最深的那片纪念的树林,里面大树参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派兴盛的景象

看到了想看的,陈清水心满意足,游玩也是个体力活,等这一圈逛完了太阳也已升到了正中,陈清水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已经十二点了,便提议出去吃个饭

吃饭的地方是岳父带着的,离这里并不远,出了大门向外走了几百米,在来的路上有一片小的生态农庄,里面有私人开着的饭店,生意不错

里面造型都是蛮有特色的,外面看着像一排排草房

就像杜甫诗中写到的草堂一样,里面装修的到时很不错,文人墨客的字画,庭院里面假山流水绿植看起来很有中国风

院子中间还晾晒着很多熏肉香肠,这里的熏香肠风排骨、腊肉等都是特色的没事,第一次吃可能不习惯那种烟熏味,等吃习惯了会发现味道挺好,很特别,特别是熏肉,一片一片的纹理很清晰,口感很好

岳父要了个临窗的包间,透过窗户还能看到外面的田园风光

陈清水打开菜单,当然那些好吃的还是要岳父来点

不过陈清水要了个咸肉拼盘,干炸小酥肉

加上岳父点了一共要了七八只菜,有荤有素有汤,多了吃不掉就浪费了

点的大部分是半成品,所以上菜的速度很快,在这边吃饭大家喜欢要上一份干碟,是用干辣椒磨成的辣椒面,当然里面应该也加了一些其他的调料,腊肉切的很薄,片片晶莹白皙

走了一上午,众人也都饿了,岳父招呼着众人动筷子

陈清水便用筷子夹上一片在防止干碟的碗里沾了沾,包裹上一层干碟便送入口中

腊肉的咸香夹上干碟的麻辣味道很好吃起来很有嚼劲

妻子看着陈清水的吃法说道“你比我更像本地人,我本来还准备问你吃不吃干碟了”

不像不行,这次虽然是第一次过来,也是第一次吃这边的食物,但前世妻子比较喜欢这样吃,陈清水跟在后面也不知道吃过都少次了

陈清水嘿嘿一笑道“那当然了,取本地媳妇当然要提前做好工作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