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集

改组骑兵和炮兵。腓特烈二世继位时,普鲁士骑兵由骑着笨拙的马匹、只受过射击训练的重装骑兵组成。1741年4月10日,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的首次会战莫尔维茨会战中,数量和质量均居劣势的普鲁士骑兵很快被奥地利骑兵逐出战场。这次会战后,腓特烈二世和骑兵指挥官泽德利茨立即着手改组骑兵。改组后的骑兵包括胸甲骑兵、龙骑兵和镖骑后骑兵。前两种骑兵通常以5个中队编成一个团,后一种骑兵则以10个中队编成一个团,每个中队约120人。为对付奥地利的边防轻步兵部队,腓特烈二世增加了轻骑兵的数量。在骑兵训练方面,骑术受到重视,射击和徒步行走退居次要地位。胸甲骑兵不再配备手枪,龙骑兵也不再配备卡冰枪,骑兵的武器装备大大减轻,提高了前进速度和冲锋的猛烈性。普鲁士骑兵在神速地有组织地冲锋,迅速变换队形,巧妙向翼侧冲锋,冲锋后迅速集合变更部署等方面,是任何骑兵都不能相比的。对炮兵的改组最重要的是把炮兵分成营属炮兵和重炮兵。3英磅和6英镑属于营属炮,在作战中伴随步兵,在会战时通常置于营团之间前20步。前进时需要大量的人力拖炮行进,在1200步的距离上开火,当接近400步时就转入中间地带占领阵地。当步兵开始端刺刀冲锋时,营属炮兵停止炮击,以免误伤前进中的本方步兵。他还首创了骑炮兵,即让自己的部分炮手乘马以增强炮兵的机动性。炮兵由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开始时的辅助兵种发展为与步兵和骑兵并列的三大兵种之一。

严明纪律。贵族和军队是普鲁士王权的统治支柱。军官只能由贵族担任,使贵族和农民之间的阶级对立充分反映到军队内部来。士兵则是招募来的,以打仗为职业的雇佣兵,其中还有不少外国人。士兵绝大部分出身农民,也有不少流氓、地痞和无赖。把这样的乌合之众组成军队和仅用年轻的贵族担任军官,官兵之间的对立十分尖锐,士兵们不可能有报效国家和人民等高尚的精神,所以随着普鲁士军队的迅速壮大,腓特烈二世极力要求军队具有铁的纪律,把”严明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当时腓特烈二世着重培养军官的忠诚服从精神和军人荣誉感,并通过他们和严厉的军法来控制整个军队。对士兵的训练更是异常严格,皮鞭加棍棒的野蛮军法充斥整个军队。

完善战略战术。腓特烈二世打破了单纯依赖兵站进行物质补给的陈规,采取的办法是:每个士兵的背袋里装带3天的口粮,团属补给车队携带部队8天的面包定量,军的补给车队携带1个月的食品供应量。同时,他又在柏林、施潘多、布雷斯劳、比尔格、卡塞尔、尼斯、格里高等地建立了仓库,从而将部队和兵站连结起来,创造了十分有效的运输体系。在战略上善于利用军队高速敏捷的运动,在迟钝的敌人来不及作出有效反应之前,在关键性的阵地和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力求速战速决。

腓特烈二世把线式战术发展到最完善的地步,创造了斜形线式战术。军队使用燧发枪后,战斗队形的纵深越来越浅,开始从6列减少到4列乃至3列。这种战斗队形通常中间是纵深极浅、正面极宽的线状横队,两翼是骑兵横队,步兵火炮配置在正面或横队之间,而重炮则配置在两冀。线式战术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扬火力,致命的缺陷是纵深极浅的横队显得异常单薄,十分容易被突破,而且由于正面过宽,翼侧遭到攻击时不能相互救援。许多战术家已经认识到这个弱点,并试图增加一条步兵线加以解决。第二条步兵线的功能是加强第一条步兵线的薄弱点和击退来自侧翼或背后的进攻。大多数将领都把自己一方的正面摆得尽可能长,以便进行侧翼运动,包围敌一翼,从侧面动摇敌人而不是从正面进攻并击败敌人。但是战线越长兵力就越薄弱,结果采用这种战术的军队缺少必要的兵力取得成功。在腓特烈二世之前就有人研究斜形线式战术问题,腓特烈二世非常熟悉蒙特柯考利等人研究斜形线式战术的著作,并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尝试、完善和创造,成为集大成者。要使一翼比另一翼强非常简单,但只要敌人发现就会采取反措施,用较强的一翼对付较弱的一翼。因此为达成击败敌一翼之目的,需要进行巧妙的机动。腓特烈二世通常的做法是,用进行包围的一翼及中央的部分兵力攻击所选定的那一翼,其余部队配置在后面。其他部分敌军因被固定在线式战术队形中自己位置上,无法救援被攻击的一翼。这样攻击部队以优势兵力在一冀取得胜利后,其余部队立即前进取齐对中央敌军展开进攻,已得手的一翼转而猛攻中央敌军的翼侧。采用斜形线式战术既可以保持线式队形,又可以用优势兵力攻击敌军战斗队形的任何部分。斜形线式战术是腓特烈二世多次取胜的战术上的原因。

腓特烈二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其铁腕统治下,普鲁士的国力迅速上升,在很短时间内便跃居欧洲强国之列。在此基础上,腓特烈二世不断进行对外战争,扩张领土。到1786年他去世时,www.youxs.org,人口也由300万增至500万。普鲁士的迅速崛起,为19世纪下半叶德意志的统一和复兴奠定了基础。

腓特烈二世于1740年继承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无子,将皇位传给了年轻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西娅。玛丽亚·特蕾西娅刚一即位,便面临着贵族密谋叛乱的局面。腓特烈大帝抓住时机,在即位7个月之后,向哈布斯堡家族发动战争,攻占了富庶的西里西亚省。

腓特烈二世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是他内政的特色之一。在柏林的弗里德里克花园那里,一座新教的教堂和一座天主教教堂并排而立,可算得上18世纪独一无二的景致。但是对犹太人的歧视,腓特烈二世却是一字不漏的继承了前任的政策--1750年修订后的总特权政策,1763年犹太规定。

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希望彻底废除农奴制,却在普鲁士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失败。但在国王的属地上却能逐步实行,腓特烈二世在新开辟的地区里建立小镇和农村,让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入住。当出于国务原因而需要延长农奴合同的时候,这些帮工,雇农和女仆会被问及他们雇主的情况及待遇,管理不善的雇主,其手下的雇农将有可能被调派到有妥善管理记录的雇主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