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集

1月9日,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复照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表示“愿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贵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接受阁下所指定为临时代办的胡阶森先生”为“建交谈判的代表”,中方“当给予胡阶森先生及其随员以及档案自南京迁来北京所需之一切便利。”然而,英国政府对于周恩来外长的复照只接受胡阶森为英国政府代表来京谈判建立外交关系问题不理解,认为两国外长换文本身已构成外交关系的建立。中国政府主张经过谈判,在明确英方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后方可建交。对此,英国政府同意与中方先谈判。中国政府给留在北京的英国谈判代表以外交人员的待遇。

3月17日,胡阶森答复章汉夫,称英国政府已在1950年1月6日撤销对前中华民国政府之承认,并于同日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予以法律上之承认;由该日起,对前国民党政府已无外交关系存在;在伦敦前中国大使馆已行封闭而前大使已不享受外交官之身份。

联合国及安理会历次讨论中国代表权资格时,英国政府都投了弃权票。

1954年,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政府代表团出席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于4月30日,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会面,就中英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5月3日,中国外交部欧非司司长宦乡与英国驻华临时代办杜维廉会面。双方代表团高层人员随后又多次见面。1954年6月17日,中国与英国发表联合公报,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其任务是继续谈判两国的完全建交以及处理两国的侨务和贸易问题。这是世界上首例“半建交”的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同年8月,英国前首相、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访问中国。同样在1954年,伦敦出口公司(LondonExportCorporation)董事长杰克·佩里率领的48位英国工商界代表访问北京,推动次年中英双方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签订《中英贸易协定》。

1967年,wenhuadageg期间,发生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

1971年1月15日,中国驻英临时代办裴坚章向英外交部驻议会次官罗伊尔进行新任到任拜会时,罗伊尔提出中英两国应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3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会见英国驻华代办谭森。

1971年6月22日,罗伊尔约见裴坚章,表示英方愿完全满足中方前两项条件,但对台湾地位问题并未表态。1971年7月10日至10月5日,中英双方经多轮反复修改换文稿,对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达成协议,确定了1972年3月13日双方签字生效、正式建交。

1984年12月19日,中国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缠挠两国关系的香港主权问题终告解决。香港的主权于1997年7月1日移交予中国。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的政权由英国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此时结束英国156年殖民管治。

2013年,金融海啸后最高位官员;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访问北京,宣言加深双方经贸关系。

同印度的关系

印度在英国伦敦设有高级专员公署,亦在伯明翰和爱丁堡设有总领事馆。英国在新德里设高级专员公署,又在五个印度城市(即孟买、钦奈、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和加尔各答)设有副高级专员公署。这两个国家都是英联邦的正式成员。自1947年,两国关系一直友好。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2010年曾描述印度和英国的关系是“新兴的特殊关系”。

印度和英国主要是通过多边合作组织(如英联邦、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在政治上合作。历史上有三名印度总统曾国事访问英国,包括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拉马斯瓦米·文卡塔拉曼及普拉蒂巴·帕蒂尔;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在1963年11月、1990年4月和1997年10月国事访问印度。法国外交家马克福(英语:Marbatier)曾指印度是英国在亚洲政治和战略的关键,两国亦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因为印度曾是大英帝国最重要的一部分,且英印同为英联邦成员,因此英国与印度关系密切,自印度独立后,两国一直关系良好。

2022年4月,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英国和印度同意建立新的国防和安全伙伴关系。

同日本的关系

2022年6月28日,在德国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期间,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谈时确认,英国将在周三撤销针对福岛食品的剩余限制措施。约翰逊告诉岸田文雄,英日关系正在“越来越强”。

旅游资源:

古迹

为数众多的城堡和乡村宅邸是长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房产都为贵族家庭所拥有的历史见证。大量珍贵的古式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仍然为人所用的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宫、德文郡公爵的察兹沃斯宫(CZ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园(LOHOUSE),这些王公贵族在都铎王朝、汉诺威王朝、温莎王朝及其它历史时期修建的私人庄园和宅邸是英国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镇乡村的很多私人庄园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中还包括古老的采矿场塔楼、工业革命时期的磨房和工厂、托马斯·特尔福德修建的铁桥及其它桥梁、钢铁建筑的杰作-福斯大桥、以及造型优美的克里夫敦悬索桥等等。画家高贺琪运用中国水墨画表现苏格兰的斯托老人石,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面对异域风光所引起的融合。

园林

在英语中,传统园林称为Garden或Park。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园林设计从历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园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供休憩、交往和游赏的场所。

英国国家信托组织和苏格兰国家信托组织在英国照管大约240个园林,并对公众开发。英国遗产保护组织也是部分英国最重要的风景胜地的监护人,其照管的园林中包括肯特郡唐豪斯的查尔斯·达尔文园林、埃塞克斯郡的奥德雷庄园由多才多艺的布朗设计的十八世纪景观园林、以及位于肯特郡的沃尔姆尔城堡,由朋尼洛普·霍布霍斯设计的伊丽莎白女王皇太后园林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设计师伊莎贝尔·冯·格罗内尼根为伦敦南部埃尔珊姆宫(Eltha)设计的南护城河园林、奥斯本庄园中由鲁伯特·高尔比设计的带围墙的花果园林和怀特岛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园林等。

英国的各大城市,特别是伦敦,都以其美丽动人、受到良好保护的公园而声名远扬。包括海德公园、圣詹姆士公园和格林公园在内的伦敦皇家园林代表了欧洲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在大伦敦随处都可以看到造型优美、看护得当的园林供公众娱乐和休闲使用。位于伦敦西南部基尤的皇家植物园收集了大量现存和被保护的树木、种子和植物,植物园本身就是一本植物王国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成为全球植物学研究的科学中心。在康沃尔,千年委员会提供了四千万英镑的资金,用以将一个废弃的粘土坑转化成为一个全新的、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园林,即众所周知的伊甸项目。

英格兰有7个国家公园,威尔士有3个国家公园,每个国家公园内都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美景,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私人所有。苏格兰将在洛克洛蒙德和托萨奇斯建立一个国家公园,并计划在卡恩高姆斯再建立一个国家公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