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天不垂怜

可之前也说过,想要有仕途的官员,就要与国师送礼交好。他们哪里来的钱送礼?

仁帝一再降低官员的俸禄,这些官员就去收敛百姓的钱,五花八门的理由来收税。

例如人头税,就是一口人收多少税,没钱就交粮食。没粮食就卖土地。地主也要每年纳税,什么平安税啊。

还有的官员,随便找个莫须有的罪名。

将百姓关起来,让他的家人来赎人。至于赎人需要多少钱,那就要看当时的心情了。

更有甚者,让自己手下的衙役,假扮劫匪。去地主家大抢特抢。

世家富贵弟子,想要有仕途,要么去科举,要么去找国师。交给国师万金,便可入朝为官。

在权贵流传着一句话,蛟龙胜似真龙。

平国半数官员,都与国师私交甚好。

有的武将甚至被国师的重金收买下,成为了国师的义弟,或是义子。

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要么闭世不出,要么以死明志。

比如秦家,武将世家,秦家族长带领族人迁到了唐王的封地去了。

比如魏青,在仁帝,劝谏仁帝收起享乐之心。并开口指出了国师与丞相的勾结。

但瘦骨嶙峋的仁帝,看向魏青。

竟误以为是曾经的敌人。活生生的将魏青砸死。用酒樽将魏青砸死。

或许说从这时候的仁帝身下,已经可以看出服用增寿丸的弊端了。

但仁帝始终没有意识到,听从国师进言。让禁军统领李纵横去平国北部当个四品镇北将军。

此时的仁帝,彻彻底底没有了往日的雄姿。

如果仁帝是一条金龙的话,那么这条金龙的生命就快走到尽头了。

总而言之,平国的天变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或许从仁帝选择贪图享乐的时候,平国的天就已经变了,但国师的操控朝政,导致平国的天更黑了。

平国的天,愈发的黑暗,百姓就愈发的受苦。

本来一年辛苦到头的劳苦工作,可以养活一大家子。

还能留下一大部分粮食过冬。可惜现在的官员大贪特贪。

百姓们从粮食有余,到粮食勉强糊口。

留下过冬的食物,只能靠四处去借,又或者去地主家赊。来年种出来的粮食,除去要还的,剩下的更加不够了。

平和119年全国大旱,颗粒不收。

百姓们苦不堪言。起初吃存粮,没有存粮开始吃来年的谷种。

谷种吃完了,有的为了能吃饱饭,全家去给地主,世家当奴。只求饱饭。但地主世家也就收取一批人做奴。

说句难听的,那时候的平国穷苦百姓,给人做奴隶还得竞争。

剩下的饥民只能去找树皮草根,想尽一切办法来填满的肚子。

有的孩子老人被活活饿死。有太多因为吃下太多土,消化不了。

渐渐的实在没办法了,就衍生出一种规则。

互相换孩子来吃。自己家的孩子不忍下手,就拿自己家的孩子来换别的孩子。

而且那时候家人如果逝去了,要派几个人给家里人守墓。有人专门去挖墓翻出尸体来吃。

饥民们四散逃离故乡,只为了活路。有的甚至跑到了最西边的镇山关,被王守慈妥善安置。

恰恰就在此时,在位于平合城东方三百里的鼎山,出现了一个黄天教。

开粮仓救民,但前提是要加入黄天教。

大部分饥民听闻,加入黄天教就可以吃饱饭。纷纷去投奔黄天教了。

至于这个黄天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教主,也十分的熟悉。就是国师。

用自己卖官的钱,有着韩家的关系。大肆收购粮食,成立个黄天教。设在鼎山。

施粥救民,进入黄天教的。附和要求的,教授武功。不符合的,要么赏块地给种。每年只收三成的地租。

要么学打铁,制造兵器盔甲。

如果都不行,就做些杂活。

而那些嚷嚷着要回家的,都被秘密处死了。

入教做贡献,都记录功德榜。

功德高的人,有机会进入封神榜。死后封神。

黄天教的教众越来越多。

平和119年10月的某一日,从中有两个人钻进了破庙里。

就把孩子放着走吧!一个男人冷冷地说到。

一个女人抽抽凄凄的答道:“我的孩子啊!是我们对不起你啊!可是这世道!”

行了别废话了,趁着没人赶紧走吧。男人说到,听了男人说的话,女人要哭的声音也呃住了。

看见了那个不知名的神像,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喃喃道:“我们夫妻二人实在是养活不起了。

带着他逃荒这孩子会饿死的。请您保佑这个孩子被富贵人家捡到。”

于是把襁褓中的孩子放在了神像案台上,男人深深的瞥了一眼那个孩子,拽着女人胳膊走进了浓雾中去。

只留下孩子在哇哇的大哭,这时候只听见神像后面叹了一声。

一个老者走了出来看着外头喃喃道:“哎!这世道,种地的也不比要饭好哪里去啊!”

破庙外头的浓雾渐渐散了,哎~罢了罢了老头子我这辈子也没有个一儿半女的,要饭多要点应该凑合凑合能养活。说罢,抱起孩子,哄着。

这世道中抚养着孩子长大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啊!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