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柳暗花明

马彻到祁连山的时侯气力已经接近枯竭,马彻通过询问附近的牧人知道了听音洞的大概位置。可茫茫祁连山何其大,单凭一个模糊的位置找起来何其难。

可马彻无法,只得伪装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来寻找,时已深秋,祁连山的温度已经很低了,尤其是晚上,冷冽的寒风吹过来几乎让马彻难以为继。

马彻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真气正在流失,自己的精力和力量已经慢慢退化。长途跋涉的辛苦使他的身体受到了创伤,马彻身体消瘦,脸色枯黄,犹如流民乞丐

西夏国人向佛之心甚重,而祁连山又水草丰盛,兼之靠近河西商道因此民风剽悍之余外也多了些古道热肠。马彻佛教徒的身份得到了不少西夏人的照顾

这是马彻进入祁连山第五天了,马彻已经到了牧民所说的听音洞的位置。可茫茫群山马彻找了一座又一座。听音洞还是杳无踪迹

站在山顶上看着山下枯黄的牧草,祁连山并不巍峨,可重重山峰相连,大片大片的草场之上夹杂着稀疏的矮木。点点毡包点缀其中,羊群马群点缀其中,夹杂着呼呼西北风说不出的苍凉广袤。天空特别的蓝,特别的干净,阳光照射下来刺眼但并没有多少温度

马彻心中不由得想,如果找不到听音洞,葬身在这群山之中未尝不见得是件坏事。夜幕降临,马彻烧起了篝火,大火驱散了寒冷,马彻艰难地扎起了帐篷,胡乱吃了些从牧民手里买的奶酪和肉干后看了眼繁星满天的天空后钻进了帐篷。

悠扬的胡笳之声响起,沿着山谷升到了山腰,山峰。这种苍凉的乐声沉溺,感知着心被牵动,随着乐声登上了祁连最高峰之顶,俯瞰着大地。随着登高大风刮起,呼呼地风声很快地遮盖住了乐声,

乐声一旦消失,马彻感觉到脚底踏空,从高处直直摔了下来。马彻随即惊醒这才知道帐篷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了大风。

祁连山的秋天风很多很大,马彻起初并没有当回事,可风中隐隐约约传来了胡笳之声,马彻猛然惊醒,这和梦中的声音一样。

马彻急忙走了出去,初一接触马彻差点没有把持住被大风吹到。他一眼望去,天黑黢黢地完全看不到任何光亮。就连天空的星光也没了踪迹,远处的毡包根本看不到任何踪迹。

这种情况下根本不会有人吹奏胡笳,很可能是听音洞传出的声音,马彻急忙顺着若隐若现的乐声追随而去,风太大了根本无法生火,马彻凭着感觉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不一会儿就摔得鼻青脸肿,精疲力尽。

胡笳声也更加的清晰了,此时的马彻知道到了关键时期,他拿出了仅剩的一粒丹药赶快吞了下来,体力稍微增强了些,于是加快速度追了上去。

不知走了多久,声音越来清晰可也越来越飘忽了,再走声音也是如此,马彻不由得心中大急,他知道已经到了听音洞的附近。可洞穴在哪里呢?

马彻的情绪慢慢转入焦躁,多日的辛劳,多日的煎熬眼看即将踏入门槛,谁知道老天又给他开了个玩笑,临门而无法入。

一阵狂风吹来,焦急的马彻站立不稳一脚踏空滚了下去,在下去的瞬间马彻本能地抓住了滚落的石块,石块哗哗落下。砸在了马彻脸上,锋利的石块划破了马彻的肌肤。

马彻感觉下落了数十丈才重重地砸到了地上,此时马彻的手指已经皮开肉绽,指甲也被掰掉了,如若不是下坠过程中有树枝遮挡缓冲,恐怕马彻早已摔成一团烂泥。

饶是如此马彻也是五内俱痛,难受异常,足足在地上趴了数个时辰,在天色将亮时才缓过来。他抬头转望,发下自己在一个山洞里。

洞不算深,只有几十丈,洞里分布着厚厚的黑泥,怪不得自己被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大碍,原来不光是树枝阻挡,这些厚泥也起了大作用。

而且黑泥上面散发这丝丝白烟,马彻用鼻子嗅了嗅,硫磺的味道扑鼻而来。而且洞内的温度明显的比外面高出了不少,此时的马彻已经明显感觉到汗流浃背了

他向着洞口深处走了几十步,突然一股狂风扑来,昨晚传来的胡笳之声就是从洞口深处传来。马彻大喜,他急忙走了过去。此时的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往下走。

越走风越大,以至于他都几乎把握不住了。往下走了数十丈马彻竟然感觉温度越来越冷,洞内的水汽也越来越大。

马彻哆嗦着强忍着走了下去,在即将坚持不住之时,他走进了洞底。原本暗淡的光线陡然大亮,他惊奇地发现,莫不是走入了琉璃宫。只见洞四周布满了巨冰,巨冰晶莹剔透,把整个洞映射的犹如水晶宫殿般。

上天的鬼斧神工真是让人敬佩,原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听音洞,就是听音洞的极寒之处,可刚刚兴奋完马彻就犯愁了,只有极寒之地,那么极热之地又在那里呢?

马彻犯愁起来了,不禁摸了摸自己怀中的书籍,心中默念:“成败在此一举了,愿上天保佑。”想罢开始四处找寻起来。

找了一会一无所获,马彻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休息一会马彻感觉到四肢皆疼,又累又饿。尤其是伤口火辣辣地生疼。

马彻急忙往怀中掏去,摸了半天才找到了半个硬邦邦的饼,于是拿出了,带着胸口余温的饼把清源给的《五京游记》的抄本一并带出。

马彻一边吃饼一边随意翻看着清源默写的《五京游记》,“余至祁连,多闻此地耄耋云听音洞之事,余好奇之,多方询问,多听得妖魔鬼怪之事,余窃以为多为愚民莽夫以讹传讹。可也自知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之理,遂多方查询,一日偶遇一游方老僧,与其闲谈,得知听音洞者,并非妄言,却也非愚民所言妖魔之事”

“皆因附近有洞穴,十数丈之下窖藏巨冰所至,巨冰奇寒,遇极热天气时,阴阳相激,以至生狂风,此地兼地形怪异,奇石丛生,狂风所出声自发出”

“正所谓鬼斧神工,天生畏服,余对此认同。可余也尝闻,酷寒之天亦有如此,阴阳相激生狂风,阴阴相激非如此?余询游僧,僧道,天行有常,高深莫测,言罢告辞,余百思不得其解,因路急,遂离开”

“离开之日忽遇火山喷发,狼烟冲天数十丈,硫磺刺鼻数十里皆闻,夜间火光焰焰百里可现,居民大惊皆言地龙翻身,余尝遍查与此地关联书籍数十册,知千年以降未闻火龙之现,余冒烟火之熏,失石之险,亲望验之”

“行路数里,黑烟遮目,火光屡现,汗如雨下不得前行,却虽非一无所获,遇黑色粘稠汁液,此物当地人称之石漆,火油,遇火易燃,气味恶臭,黑烟升天”

余窃以为,地龙翻身火油深地涌现,山火遇此大火升起,气温急升遇到寒冰阴阳相激生狂风。此论为余自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