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6

到了今天, 徐见鹤仍然很难判断有些人擅长说瞎话的这一事实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是他还刚上大学那会儿,那他必定会咬牙切齿、斩钉截铁地说当然是坏。毕竟,这会让他很难找到恰当的时机坦诚和对方说些想说的话, 就算想尽办法、甩开面子真说了, 也基本不会达到自己心里想要的结果。但他比同龄人更早地开始接触工作的繁杂和无聊, 和形形色色、怀着各种各样心思的人打过交道, 磨炼久了, 同样清楚地知道一个事实:

人不会事事如意,但可以千方百计,不断靠近自己想要的目标。

徐见鹤习惯总结。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 遇见困难的地方, 但凡稍微归纳出有关困难的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结论的时候,徐见鹤就会按照他的逻辑追根溯源,找出一套符合自己思路的做事方法。

送完人一袋杏子,隔了几天, 他在朋友圈发出一张老宅院子里杏树的照片——和在四川那会儿不一样, 这次是对他个人的好友全公开,并没有仅仅对哪几个人可见。

照片里,一树橙黄被光照得耀眼。晚霞落日,他人没露面,只有角落隐隐出现了一只戴着手套、沾满泥土的手,一把随手摆在地上的剪刀, 散落的几个杏子。

徐见鹤几年来不常发朋友圈, 这段时间却突然像变了个人, 开始在圈子里用照片简单地记录生活,愿意给面子的人肯定不少。

薛陶是第一个留言的,在他的评论区变着花样耍宝:哎哟喂……什么风水宝地哦, 能长这么好,考虑分我点儿不[龇牙]?

汤则明更求实际,言简意赅,问他结的这么多果,是打算送人还是卖,如果要卖的话他可以买一些。

汤小优关注点更加直接,只有两个字:酸吗?

他想了想,只回了最后一条,语气很平淡,总结出来,大概的意思是没来得及尝,今年的第一批全部直接送人了。看起来轻描淡写得很。

徐见鹤回这条的时候,人又飞到了北京,刚从谈判桌上下来往机场赶。

要做精力旺盛的空中飞人,必然要懂得分配时间,他特意跟空姐打了招呼,在班机上安安静静补了一觉,等下飞机时再看朋友圈,评论区又多了不少各种评论,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抓准时机吹捧他的说徐总好雅兴,工作之余,原来还喜欢园艺,佩服佩服;有过一面之缘的、不懂生活常识的哪家公子还在问这是什么果,看起来挺好吃的,跟他开玩笑地讨要两个;也有一些人觉得他日理万机,忙于工作,在这个时间节点发这个出来必有自己隐含的用意,隐隐地说着听不懂的人话。

徐见鹤坐上车,粗略瞄了一眼,跳过全部内容,仍然没找到想找的头像,最后摩挲着手机,又略略等了几分钟,换了个地方,终于在点赞区发现了对方的影子。

点赞的人名字没换,简简单单的本名。但头像换了——

一碗牛肉面,旁边一本专业书的封面若隐若现,一只蓝色的马克杯跟着靠在旁边,很像是闲暇时偶然记录的某个生活细节。

他抿了抿唇,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波动,不过点进又点出连着看了两三次,两分钟后才想起来应该抬头出声,捏了捏额角,沉声静气,让司机直接把他送回公寓。

……

要是按照往常,他的习惯会是让助理帮忙订一餐,或者叫常吃的酒店餐厅送一份外卖,就这么解决掉出差后吃饭的问题。但今天心情不错,徐见鹤想了想,破天荒地从橱柜里翻出没怎么用过的高压锅,花半个小时炖了块牛肉,手边没有其它面条,就就着临时翻出来的速食意面,煮完后,配上炖制的牛肉酱汁一裹,再另给自己一杯红酒,一个人坐在岛台前慢慢吃净。

在外读书那那会儿,请他的人很多,他请的人也多,虽然不怎么跟人表露,但实际上能吃得惯的餐厅就那么固定的几家——学校内部餐厅里的番茄意面太坨,酱也压根就是生西红柿打碎,毫无口感可言;蛋糕胚太湿软,奶油太腻;汉堡肉多量大但肉质一般、甜品更是甜得过分……但固定的几家店总会有关门闭店的时候,尤其是美国人随心所欲,生日、节日、假期全是理由,好在他的行动力在,去超市买点原材料,学着一些网络上的视频也能自力更生。最后几年下来,养成做饭风格和做事风格也差不了多少了——图个高效快速,喜欢捡着方便快捷能将就的来。

在形成风格以前,徐见鹤第一次实打实地做饭其实可以追溯到中学,只不过品尝过成品的人不多,知道的人更少。那个时候,徐见云观摩过全过程,看完后,就怎么也不愿意再以身试法。其他的,姜女士算一个,徐启算一个,前者嘴上夸他,说他这种实践精神挺好,实则动了一筷子就没再动;后者就更加直接,他爸给出评价,也和提点下属的时候没两样,说他不是这块料,但如果实在想学,可以考虑找个老师,这样也不至于一顿瞎忙活。只有一个人把他做的吃完了,不仅吃完,还看起来平平静静地,没有给出任何评价。

可能是一顿饭吃的称心如意,当天夜里,徐见鹤终于久违地没有做梦,平稳入眠。

第二天一早,助理如常带着司机和文件夹来接人,抬头低头间,对着人观察了一会儿,笑着比平时多说了些话。

“徐总心情挺好的。”

徐见鹤没有否认。

他靠着窗户边沿闭目养神,睁开眼,神色淡淡,不笑只问,“很明显吗?”

助理指了指前侧的后视镜,又没忍住笑了:“挺明显的。”

寒暄结束,助理继续隔着椅背,低声跟他确认起之后几天的行程:之后要开几场会,但比假期刚刚回来那会儿应该要轻松些,至少暂时是不用隔三差五往外地跑了,其它的全是日常工作,在公司内就能完成。除此以外,还有几个采访邀约,一些节目组的访谈询问,不过这都是可以推脱拒绝的,好办得很,全看他自己想与不想。哦,还有之前大学那边合作项目的电话,也是小事情,问他们这边是否能够派出什么代表人,去给正值毕业季的学生们颁个奖之类的……

徐见鹤这次笑了。

他稍微往座位椅背靠了靠,歪着脑袋抬眼听事,人也更加散漫轻松起来,“什么时候?”

他先问,问完又立刻改了主意,简短平静地交代,“我去吧,麻烦你帮忙确认下日程。”

时间是下周一。

周一当天,天气不错,阳光普照,飘了些云,风也是凉的,竟然难得的不算太热。

徐见鹤只带了助理,车才开到后门,就有上回见过面的面熟的年轻老师主动上前跟他们打招呼,和门卫说了些什么,开了大门带他们进去。

通往校内停车场的林荫道,还有不少骑车或走路的学生,徐见鹤隔着窗户盯着看了一会儿,不知道想了什么,又慢悠悠收回目光。

等下了车,去礼堂的路上,接他们的年轻老师继续在前面带路,人很实诚,说的话更实诚。

“说实话,真没想到徐总能来。”

老师笑得很温和,“上次见了您以后,副院就一直说有机会想和您再见见,当时就觉得可能以后机会难得了,所以才临时起意,做了决定请您进来参观……”

对方搭话,徐见鹤就还是上回的态度,被人引着路,就落在稍后的一两步,微微笑了,不远不近地回话:

“是贵校挺值得再来的。”

他认为自己说的是事实。

礼堂里,已经零零散散坐了不少学生,互相之间聊天合影的居多,没什么人把注意力放在别处。他们从侧门无声地进去,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没有人注意,发现徐见鹤的人就更少。这也很好理解,毕业季是学生的主场,上台一讲就是半天的领导们总是无趣的,尤其,还是看起来就要说上两句,坐在老师堆里的“领导”。

第一个发现徐见鹤的学生纯属路过前排,无意间瞥过一眼。学生很惊讶,惊讶之余,反应更快,当即折回去,装作玩手机,随手拍了张照。

“我去,咱学校今年动静挺大的啊[震惊][震惊]……看看这是谁?”

照片被随手发在了学校论坛上,又投稿给校内表白墙,随后一传十,十传百,传播速度极快。

启越名气大,但徐见鹤近些年在网络上风头正劲,无论是形象还是身份,都正巧撞上了这个网络话题的讨论时代——有因为他年纪的出身的,也有因为他外形个性能力的。总之,这个人光在原地摆着,就挺值得话题。

徐见鹤当然不知道这些,或者说,知道了也无所谓。

他在被引进来的位置上坐着,一会儿跟人握手,略略招呼一下,一会儿侧过头,和主动跟他说话的老师们聊几句,还是和上次一样,维持着人模狗样的从容。

直到上次见过的资深技术大牛过来,教授主动喊小徐,他笑着起身,点头应了,也不过分疏远,称呼对方一句老师。对方大概很满意他的反应,态度上比上次更亲切一点,和他握完手,即刻转过身,低声交代一直挂着相机跟在身后的学生过来,帮忙给他们在场的人留个影。

徐见鹤目光跟着追过去,心头一动,但没其它动静,波澜不惊地收回目光。

合照时,他站在人群的中心,注视着镜头,目光炯炯。

镜头之后,拍照的人今天穿得格外像个学生——白T牛仔长裤,扎了一束马尾,眼睛隐藏在相机后,所以也猜不到亮不亮。合影完了,教授们引他入座,徐见鹤也不急,而是转过身,微微倾身,客气妥帖,不远不近地和人说话:

“辛苦了。”

好像真和一个不太熟的学生说话似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