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六年

谢幺从锅边拿了菜饼,给开张第一天的潜在客户,尝了尝味道。

她在心里暗暗期待,她能买一个野菜饼,毕竟以前常听那些做生意的人说,开张生意最重要了,开张开的好,一天做生意都顺,开的不好,一天都没人。

那人掰了一块吃过后道:“味道还真不错,给我装两个。”

谢幺喜笑颜开地帮人家装了两个,还把那人尝过的也放了进去。

谢山看着那人道:“好吃您再来。”

“好好好,”那人爽快地答应道。

鸡蛋野菜饼,也算一个很好的噱头,来尝鲜的人还挺多的,而且吃完后,都夸赞味道不错,两桶野菜鸡蛋面糊很快就买完了。

看还有人来买,刘樱兰忙去切野菜准备,再做一桶出来,谢幺也去旁边帮忙打鸡蛋。

大约一个小时后,第三桶也买的差不多了,看上早班的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刘樱兰就把剩下的面糊全做成了饼,四个人一起吃了。

为了开店,几人已经忙忙碌碌好一阵了,这会儿看第一天开张成果不错,也就准备收摊回去了。

“幺幺我就不去你家了,我补课的时间到了,下回再来找你玩儿。”

“好,那你快去上课吧!”

回去后,刘樱兰开始算账,“香油八毛一斤,面粉一毛一斤,今天买的野菜三分钱,两大包,只用了一包,还有鸡蛋五分先一个用了十五个。”

“香油今天用了一斤左右,面粉用了七斤,野菜就当用了两分钱的,鸡蛋用了七毛五的。”

“幺幺你来帮奶奶算算,咱家今天成本多少。”

谢幺按照奶奶说的,把所有钱加了一遍,“奶奶成本大概两块多。”

“两块多,”刘樱兰把装钱的小桶递给谢幺,“那你再数数今天买了多少钱。”

谢幺一分一毛的认真数了,然后道:“奶奶有六块两毛五分钱。”

“那咱们今天就是赚了三块多钱了,”刘樱兰道。

“啊!才赚了三块钱啊!”谢幺有些失望地道。

“这孩子,赚这些钱也不错了,总比一点收入也没有的好,”刘樱兰乐观地道。

山里也没啥好吃的,就是漫山遍野的野菜多,从小采摘了野菜回家,刘樱兰就学着用各种方式烹饪它们,力求把它们做的美味好吃些。

后来试来试去的,就数自己做的野菜饼,吃过的都夸好吃,这回做了野菜饼来城里买,没想到这些城里人也挺喜欢吃的,刘樱兰心里还挺有成就感的。

谢山摸了摸孙女的发顶,安慰她道:幺幺做生意不是每天都一样的,今天买三桶赚三块钱,没准明天买五桶,赚六块钱,后天也有可能,买十桶赚十块钱。”

“一天三块,一个月也赚就是九十块了,一天十块一个月就要赚三百块了,那还叫少啊!已经很好了。”

还真是这样,拥有过无根之财的我,好像有些好高骛远了,做生意确实是要一点一点慢慢赚的。

“爷爷说的对,明天咱们多做点。”

一家人在京市一待就是六年,爷爷奶奶做野菜饼赚钱,谢幺靠写作投稿赚钱。

期间老两口觉得做野菜饼是个好营生,还想让几个子女,也来京市做这个买卖,不过他们有了,那两桶黄金作为启动资金,都计划着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了,不愿意做这点小生意,所以也没来京市。

这些年谢幺投稿了五六十个短篇,刊登在各种杂志上,以前写的那个武侠长篇,却经历了三次退稿。

每次看着自己辛苦写了,快一年的小说被退了回来,谢幺都觉得心在抽痛。

最后她总结了一下,八十年代流行纯武侠风小说,但自己的创作风格,受到后世小说流派的影响,喜欢在里面加些穿越,奇幻题材,每次编辑都让她改改里面的穿越情节,或者奇幻情节,最好能把那些全部删掉。

可一本已经写完的长篇小说,再来修改的话,改改语句什么的还行,把重点情节改了的话,会越改越乱的。

谢幺反复阅读了自己的作品几遍后,决定不改了,现在不吃香,不代表以后不行,留着到九零年代再投稿。

之后谢幺开始尝试创作,纯武侠风格的小说长篇投稿,这倒让她成功了,还连载在了一本叫江湖志的杂志上。

并且真本书的读者很多,等书连载完毕以后,还有出版社找上门,要出版她的小说《大唐女儿行》。

和出版社商议好出版事宜后,谢幺收到一个大消息,关唯要出国留学了。

“幺幺我爸妈想送我,出国深造一下画艺,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已经读了很多很多书了,再多出去走走,没准能有灵感写出,情节更为丰富多彩的小说作品啊!”

上辈子关唯回家后,两人就少了联系,后来关唯辗转打听到谢幺打工的工厂,谢幺却待他冷冷淡淡的,不肯多聊。

其实看见关唯走到工厂大门,满脸欢喜地等待自己那一刹,谢幺心里是很高兴的。

只是看着衣着焕新,清爽贵气,身后还跟着保镖,司机的关唯,谢幺觉得他们之间地距离,一下从咫尺变成了天涯。

那时候的她一无所有,还长期被最亲的人欺辱,导致整个人,非常的敏感自卑,她觉得站在关唯面前,都有些自惭形秽。

明明心里很欢喜,还非要装成一副冷淡自我的样子,关唯来了几次后,说自己要出国了,送了自己一副他们小时候在小河里摸鱼的画作,还有一封信就离开了。

信里关唯说不论她有什么心事,都可以和他说,他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那幅画自己一直珍藏着,就像珍藏着少女心事一样,即使后来知道了关唯成了大画家,把他的画作拿出去买,肯定能值很多钱,谢幺也没动过那念头。

上辈子的欢乐太少了,她不愿意把那点最后的欢乐也丢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