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五行术!

帝都的气氛,严肃了许多。

路人的脚步匆匆,街道的店铺,也紧闭大门。

朝武侯打来了。

百万大军,倾巢而出,所到之处,无人能敌。

一时间。

人心惶惶。

有的人收拾行李跑路,躲避战乱。

有的人暗中兴风作浪,搅乱局势。

有人的焦头烂额,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三千卫出动,到处缉拿作乱的武者。

禁军戒严帝都,防止百姓骚乱。

帝都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显得很是压抑。

大禹皇帝也下旨调动了大军驻扎在帝都附近。

短短时日。

帝都之外的大军,就多达五十万。

“哎,大家心里都清楚。”

“大军多少与否不重要。”

“重要的是朝武侯那边,是否有武圣。”

“若无武圣,朝武侯不过是一跳梁小丑罢了。”

翰林院的官员们,关起门来,也在讨论局势。

谁都知道大禹危如累卵。

不仅是朝武侯反叛。

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乱象。

朝武侯的叛乱就是一个引子,点燃了叛乱的烽火。

地方上的宗门跟家族勾结,杀死官府,夺取地方军队的大权。

镇压百姓,招募高手,壮大自己的实力,割据一方。

还有逆贼,也无惧朝廷的缉拿,公然在漳县打出反大禹的旗号。buhe.org 非凡小说网

聚拢了一大批罪大恶极,站满鲜血的武者。

这一切切事件的爆发,都在极短的时间。

朝廷就算有反应,也难以应付。

“朝堂诸公焦头烂额,争论不休,到底该如何应对朝武侯百万大军南下。”

“哎,时也命也,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徐道秋默默的品着茶。

这算是翰林院内部的茶道会。

大家各抒己见,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普遍的都是比较悲观。

“大人。”

“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大禹能否镇压住天下的叛乱。”

侍读学士问道。

徐道秋道:“诸位,在其位谋其政。”

“与其操心这些朝廷大事,不如多看看书来得好。”

“莫非大家说几句,朝武侯的叛乱就被平息了。”

“该如何,还是会如何的。”

“做好分内之事,不添乱就是自己要做的。”

一个个书生,杞人忧天的。

说几句话,难道就能扭转乾坤?

说白了。

还是要靠武力。

那一边的实力强,那一边才是胜利者。

他离开了此处。

回到班房,不徐不疾的打开了道门典籍。

翰林院私下还在讨论,并没有因他发话,就闭口不言了。

徐道秋也难得理会。

八百年的大禹,该有此一劫难。

说破天,都要看局势的发展。

朝武侯迫近的消息,一天一个变。

朝廷也做出反应,调遣大军前去抵挡。

不过,坏消息很快传来。

前去抵挡的大军,抵挡不到半月,就全军投降了朝武侯。

这可是王家大宗师带领的二十万大军啊。

半月不到全军投降。

对风雨飘摇的大禹来说,无异于一次重击。

大禹皇帝震怒,命三千卫抓拿王家一干人等。

结果发现。

王家武者早就人去楼空,只有普通子弟还在。

这是早有准备,提前就准备好了后路。

帝都各大家族对王家的行为,感到了极大的震动。

难道朝武侯会大胜,攻占帝都,灭亡大禹不成?

一时间,各大家族心思各异,也准谋划后路了。

“殿下?!”

小院。

徐道秋有些意外来者。

不是九皇子。

是大皇子禹明辅。

他没想到大皇子会来找。

印象之中,他与大皇子没有任何的交际。

如果强行要说的话。

只有大禹史册一事,与大皇子是有干系的。

但大皇子在史册完成后,该赏的也赏的,也没有干预翰林院的事务。

“徐学士。”

大皇子禹明辅如今四十六,看起来格外的稳重,有一副明君之相。

奈何他的弟弟们,一个个都不省油的灯,觊觎他的太子之位。

“不知殿下到来,臣未能迎接,还请殿下恕罪。”

徐道秋拱手行礼道。

“老九与你走的很近。”

大皇子道。

“与九殿下是有些交集。”

徐道秋如是说道。

大皇子话锋一转,问道:“我赏给你的宅子,你为何没去住?”

“臣独自一人,地方大了不习惯。”

徐道秋说道。

大皇子盯着徐道秋看了片刻,“徐学士,有些人不想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

“你心里要有明辨是非的道理。”

徐道秋道:“臣不明白殿下的意思。”

“很快你就会知道的。”

大皇子来的突然,问的话也莫名其妙,离开的也很快。

徐道秋思索片刻,也没有去考虑了。

什么目的。

他没那个心思去猜。

喵!

白猫跑到徐道秋的脚下,用猫身贴了贴徐道秋的腿。

徐道秋一把将其抄了起来,就回屋了。

没多久。

他拿着典籍,举步离开,朝皇宫藏书殿走去。

而今,不论白天黑夜,徐道秋想去便去了,没那么顾虑的。

“道友。”

老人见到徐道秋,两人互相打了招呼。

徐道秋归还了典籍,拿起了另外的书,很快离开。

喵!

回到院子,白猫不由疑惑的叫了一声。

“不关我的事。”

“人家没开口,我就要问吗?”

“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徐道秋拍了拍白猫的脑袋,后者还是一脸懵逼。

好像在说,那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询问呢。

它的猫脑袋想不明白。

这个人类好像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徐道秋知道白猫想问什么。

他在藏书殿为何没有问老人,对大禹四处叛乱是什么看法。

徐道秋觉得问了又如何?

对自己有什么意义?

徐道秋对自己的日常,没有多大的改变,并不受外部变化的影响。

读书,写字,抚琴,上值。

就是这么平淡。

哪管天下的风云际会,群雄并起呢。

【你潜心阅读道门典籍,心有所得,领悟庚金之术】

【你对道法融汇贯通,产生共鸣,大彻大悟,领悟五行术】

徐道秋在此之前。

领悟了水,火,木,土四种道法。

这庚金之术,乃是另外一种道法。

他并没有想到会领悟五行术这一道法。

不过。

徐道秋心头升起一股明悟。

金木水火土,乃是五行。

五行皆会,领悟五行之法,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法通万法通。

五行术一领悟,那么以他当前的境界,对五行法的运用与施展,不说得心应手。

却也是信手拈来。

“道门典籍,都是宝藏啊。”

徐道秋感叹一声。

他在翰林院看的书籍质量,不及藏书殿的万分之一。

他如今领悟的功法手段,没有一千,也是有八百了。

当然咯。

他只是领悟所学,却没有去修炼。

贪多嚼不烂的道路,徐道秋心里是有数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