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赵倜的选择~

德康六年1896年9月6日,到达邯郸的10万定武军在主将冯狰的带领下直插河南濮阳。

这里就要好好说说河南行省的局势!

自古以来,河南作为中原腹地和文明发源地,人口众多,

但是,河南耕地从上古时期到如今,耕种年限太长了,导致土地肥力不断下降。

土地产出根本养不活如此多的人口,而工业化在河南一地也发展的较为缓慢,因为资源比较匮乏,

所以,河南行省完全靠劳力输出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而他们出门的第一首选就是朝廷控制的地盘,机会多,工钱高,傻子才不去。

而这些去到直隶、晋省、鲁省等地的河南百姓,逢年过节回到家乡,就会不断宣传朝廷的好!

当然了,南部地区刚好相反,安徽总督傅良佑在南部地区影响力较大。

加之,河南行省北边是朝廷的直隶和晋省,南边挨着湖北和安徽。

河南行省内部是被两方势力严重撕裂,靠近直隶一边的河南北部是亲朝廷的,而南部则是被南方总督渗透影响,河南总督赵倜有些特殊,是被推选出来的!

河南一地军阀林立,有些地方一个小县城就是一个土皇帝,而赵倜只是实力稍微强于其他军阀,因为他控制着河南首府郑州。buhe.org 非凡小说网

但是,赵倜却没有压服整个河南军阀的实力,一旦其他军阀们联合起来,赵倜也要跪,

所以,河南行省的军阀头头们一合计,干脆就推举赵倜坐上总督的位置,但是,赵倜想要管理他们却是难上加难。

河南北部因为靠近朝廷的地盘,各种商品和政策,其实已经影响到了这些地区!

德康大政在河南北部的一些地方,都在偷偷实行,只不过没有朝廷管辖监督罢了。

而这些地方的军阀头头们多是小打小闹的土皇帝,本身就没有什么大的野心,也没有条件,所以,一些军阀只是想在当地捞捞钱,

想要捞钱,没有比实行德康大政以后来的快了,所以一些比较开明的,或者说机灵点的军阀都在向朝廷学习!

而行省南部汝南、信阳、南阳等地,又被安徽总督傅良佑牵着走。

赵倜此人也是有自知之明,他自己也知道,单靠他是没办法压服河南的,而想要靠外部势力又容易变成傀儡,南部的那些军阀不就是这样?

而赵倜还是一个道家信徒,在试着统合了几次,都被各地大小军阀联合怼回去后,也就实行无为而治那一套,

其实无为而治根本不是什么都不管,是要顺势而为,统治者不要老是折腾百姓,但赵倜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当一个心里安慰吧~

你们在地方上就各自为政吧,老子不管了!

这赵倜也是心态好,可能信仰道家也有很大的原因,之后就造成了河南行省如今南北撕裂的局面,就连赵倜也被调侃为“道士总督”。

在南北撕裂的大环境下,又是各种大小军阀对立,河南行省那叫一个乱啊!

所以,帝国兵部在制定南征计划的时候,根本没有把河南行省当做大敌。

冯狰带着10万定武军先到了安阳,安阳当地的老百姓欢欣鼓舞的迎接朝廷大军的到来!

安阳驻军,一枪没放就乖乖投降了,他们的最高长官本来就是亲朝廷的,加上,安阳只有5000驻军,拿什么抵挡10万定武军?

冯狰在安阳详细了解了一下河南北部的情况后,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向西解放焦作、洛阳一带,然后回师郑州,彡彡訁凊

另一路继续南下,收复濮阳、新乡到达开封,解决开封后,转向郑州,配合西线定武军解放郑州。

决定好的冯狰,当即把10万定武军一分为二,马上向着目标前进!

而此时的郑州总督府中,赵倜正在花园闭目打坐,作为道家信徒的他,每天都要打坐冥想,用来修身养性~

一阵脚步声传来,听声音还比较急促。

“总督大人,朝廷...朝廷对我们动手了!”

一名副官打断了冥想中的赵倜,赵倜不慌不急的抬手下压,做了一个收手势,才睁开眼,不急不缓的问道:

“哦?皇帝终于忍不住了?来了多少人?现在在何处啊?”

副官看着没有一点着急样子的赵倜,心中更加无语,他们的总督大人修道真的到了泰山不崩的境界?不过,副官也只是心里调侃一下,嘴上却恭敬的说:

“是定武军!定武军10万人已经攻破了安阳!”

赵倜继续波澜不惊的继续问:

“攻破?我记得安阳城的主事人是吴光吧,他还有胆抵抗10万定武军?”

副官闻言,只能尴尬的讪笑两声解释道:

“总督大人明察秋毫,吴光那边一枪没放就投降了。”

赵倜这才点点头,接着慢慢起身走向花园里的小亭子,而副官也是紧紧的跟着,也不敢催促或者说话。

这些常年陪在赵倜身边的副官,都知道他的性子,主打的就是一个波澜不惊,

要是在这个时候,出言催促或者询问的话,会被总督赵倜好好的用道家思想教育一番。

到达亭子中的赵倜,坐在石凳上,一板一眼的冲了一壶茶,喝了一口才继续问:

“吴光投降后情况怎么样?”

副官连忙回答:

“根据我们的人打探,吴光只是暂时被限制在了安阳城,但是生命安全没有受到威胁!”

赵倜点了点头就是一阵沉默,副官就在旁边老老实实的站着。

一炷香后,赵倜叹了一口气道:

“哎~我早就想到今天了,河南一地夹在南方联盟和朝廷的中间,总有一天我们不是被朝廷吞了,就是被南方联盟吞了,哎~还是无力回天啊~”

听着总督赵倜的话,一旁的副官也是有些唏嘘。

赵倜当年还是雄心勃勃一心想整合河南,但是一没钱,二没支持,外面还有其他总督时不时的拖拖后腿。

折腾了几次也没有结果的赵倜,渐渐磨去了心中的壮志。

你以为他真的是道家信徒啊,这不是没办法了,想给自己找一找心里安慰嘛。

不过,修道以后的赵倜也悟了!大势不可违~逆天而行的下场往往都是身死道消。

所以,赵倜对于河南行省的未来,也没什么想法了,到时候就看是谁先打过来,他就直接投了。

只是,真到了这一刻,赵倜心中还是有些不甘的。

他本来就是起于微末,风云际会的情况下拉出了一支军队,想当年也是河南一地最大的军阀头子,可是如今......

想到这里的赵倜,摇摇头驱散了脑海中的回忆,最后也只说了一句:

“造化弄人啊~”

接着,赵倜就向身边的副官下达命令:

“收拢郑州城内的部队,好好约束他们,等待定武军前来接收吧~”

副官闻言一愣,期期艾艾的说:

“总督大人....我们......”

不等副官把话说完,赵倜抬手打断:

“我作为河南总督有罪啊,一不能安民,二不能聚财,我们河南苦啊~”

副官听到这里,连忙安慰:

“这...这也不能怪总督大人你啊,要是没有下面的那些军阀,我相信总督大人一定能治理好河南的!”

河南行省因为没有一个强人,下面的军阀时不时的就会互相攻伐一下,这可就苦了本来就穷的百姓。

一个比较准确的词叫做兵灾!河南的那些小军阀部队也穷,军纪自然不怎么好,两方势力交战,往往第一个遭殃的就是百姓,

两边的军队你来我往,只要大军过境,就像蝗虫一般,老百姓家里别说值钱的,就是稍微能用的家私都被抢光了,美其名曰征用!

而活不下去的百姓,除了饿死外,就是打家劫舍了。

这些年还好了一些,自从德康皇帝继位,北边的各省迅速发展,这就需要很多的壮劳力,不管是建设还是生产!

说句实话,德康大政才是真正的给河南百姓留了一条活路。

“我们河南一地,物产不丰,百姓困苦,现在,朝廷先一步进了河南,我作为总督,也只能把河南托付给更好一边的朝廷了,这是我作为总督能为河南百姓做的最后一件实事了~”

总督赵倜的声音传来,副官细细一品还真是!

把河南交到朝廷手中,比交到南方总督手中要强啊,特别是那安徽总督傅良佑,一心只想把南部地区的百姓当做兵员和农奴。

“总督大人,就算我们投降了朝廷,南部地区的那些军阀也不会......”

副官小心翼翼的询问赵倜。

赵倜嗤笑一声说道:

“呵~那些鼠目寸光的家伙,就因为傅良佑的一些小恩小惠全倒向那边了,现在怎么样?”

“还不是被傅良佑一个一个架空!”

“我们也管不了他们了,到时候就由定武军的大炮去向他们讲道理吧!”

说完这些,赵倜起身走向静室,副官看着赵倜的背影,只觉得总督大人现在有些不一样了~

放下一切的赵倜当然不一样了,他此时已经做好了打算,等到把郑州交给定武军后,如果朝廷不追究他的责任,他就要上山做一个真正的道家隐士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