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

第194章放眼看世界

“那依杨卿看,该如何安排宗室问题,才更为妥当。”朱标开口问道。

杨宪伸手指向大殿那些大米,开口道:“如皇上、殿下所见,七八代之后,宗室人口便会达到一个相当惊人的地步。”

“皇上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只是不全面而已,臣以为,奉国中尉之后,也仅有嫡长子能够继承爵位,其余诸子,朝廷将不再负责供养。这些宗室子弟,得由他们自己找寻出路。”

听了杨宪的话后,朱元璋脸色立马变得复杂起来,来回不停踱着步,显然还是有些游移不定。

杨宪看着朱元璋,只能继续晓之以理,道:“皇上,臣曾听闻过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让宗室制度能够良性运行下去,为了能够照顾到更多的皇室宗亲。”

“臣私以为,皇室不能再只发俸禄,而不干事了。这样下去对宗室子弟来说,也绝不是好事情!”

“光给他们发放俸禄,只会滋养出他们惰性。您想想,这些宗室子弟生来就含着金汤匙,领着巨额的俸禄,什么都不用干。换位思考一下,到时候又有多少人还会努力奋进。”

杨宪的对策,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让这些皇室宗亲们闲着没事做。

即便是皇子皇孙,也要干活。

陈怀义又看了一眼队伍最前头的李善长和胡惟庸他们,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只见他面色不改道:“不知皇上和殿下,可否还记得土豆这些作物来自哪里?”

朱元璋也跟着转头看着杨宪。

“咱大明的龙子龙孙们不应该只是为国戍边,而是应该为大明开疆拓土。”

杨宪想要通过打开朱元璋的眼界,从而冲淡他心中根深蒂固的家天下思想。

这些其实都是蔑称,意味着野蛮人的意思。

李善长心中想道,刘伯温啊,刘伯温,以后我倒要看看你们浙东一党,要如何和我斗。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杨宪点了点头,回道:“没错,这便是如今这整个世界的地图。”

杨宪开口道:“可话语总是软弱无力的,我们在这说,改变不了他们在西方这么称呼我们。只有当我们的马蹄,当我们士兵,真正到了他们那片土地上。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这片土地叫做什么。”

杨宪口中的这个便宜洋人老师麦哲伦,这个时候怕是还没有投胎。

“你说这个是全世界的地图,我们大明只占据了其中这么一小块的地盘吗?”朱元璋不可置信道。

在这件事发生之前,陈怀义还是头号杨宪的支持者。

望子成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

他们没想到自己还仅仅将目光盯着中原这块地时,竟然就有西夷人将目光放眼九洲了。

至于是否真心恭贺,那就只有他们自己心中知道了。

“杨卿之前说过是海外。”朱标开口回道。

让一群野蛮人来命名自家地盘。

“谢万岁!”

杨宪点了点头,接着开口道:“事实上,我在诚意伯之前,在我小时候还有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正是来自海外的西夷人,他叫做麦哲伦,他是一名航海家。”

后期如何管理,那是后期的事情。

整个奉天殿,立马变得寂静无声。

陈怀义低着脑袋,跟在群臣的队伍中,鱼贯进入大殿。

那些淮西将领们,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因为在他们看来,朱元璋分封诸王,就是在变相削减他们手中的兵权。

朱元璋和朱标二人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不干活,就没有俸禄。

如果因为害怕死而不上谏,那还做什么言官!

陈怀义抬起头,看了一眼杨宪的方向,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

而杨宪的话,果然起到了效果。

就在群臣的一片恭贺声中,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忽然响起。

比如美洲、欧洲、非洲.

这些地方又是哪里?

事实上,一直要到一百年后,大航海时代才要到来。

这一次,朱元璋终于把话听进去了。

其他人就会想啊,陈怀义这番话,是不是不只是代表他个人的意见,更是代表着你刘伯温的意见呢。

既然在朱元璋分封诸王这件事上,已经无法改变,那么杨宪要做的就是将这件事引到好的方向上去。

昨天他回去后,想了整整一个晚上。

可当现实来临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因为杨宪是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尤其是那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更是在朱元璋耳边振聋发聩。

有了他带头。

“从这张九洲地图上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因此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理应叫做中州才是。”

朱元璋眼神闪烁,显然已经意动了,如今差的只是最后的临门一脚。

杨宪开口说道:“因此陛下提出分封诸王一事,我是第一个赞同的,只不过微臣建议,诸王的封地均应设在现如今的大明版图之外。”

可地图上,大明周边的国家都在,东北高丽、东南的东瀛,南部的锡兰、爪哇.

这些显得这份地图又是无比的真实。

朱元璋是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过得苦,可同样不想让他们变成一个什么都不会,只知道吃朝廷禄米的猪。

朱标率先开口问道:“杨卿,你这上面画的可是地图?”

杨宪见话题烘托到这,差不多了,话锋一转,带回到他想要说的正题上来。

不过好在,不管目的为何,在诸王分封一事上,他们最终意见达成了一致。

刘伯温见状立马也跟着站了出来,大声呵斥道:“陈怀义,满嘴胡言,还不赶紧退下!”

群臣依据品级排列好队列,陈怀义站在队伍中,脸上一脸决然,心中已然存了死志。

大殿之上,朱元璋已经高居龙座之上,俯视着众大臣。

朱元璋看着殿下众臣,开口道:“近些日子,京城上下流传着各种风言风语。趁着今日早朝的机会,咱就想把话给说明白了,否则的话,列位爱卿猜来猜去的,这一件事啊,就往往变成好几件事,这不是给自己惹麻烦了吗。”

在勤勉这一点上,历史上少有能强过朱元璋的帝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