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最是无情君王家开始更了

第七卷《最是无情君王家》开始更新了。哈哈,心里有点小激动。

说句实话,《赵武灵王英雄传》更新了六卷。我其实是一点都不想写这一卷。

因为这卷,将会涉及到赵武灵王,壮年之际,悲惨的事情…葬身沙丘。当然?赵武灵王为什么在壮年的时候会死自己儿子手中?这个疑惑也同样困扰着我。

看了很多题材都说赵武灵王晚年,雄心不减,想要将赵国一份为二,才会导致赵惠王(赵武灵王的第二个儿子)以围代诛的方式杀死。也有人说,赵武灵王因为接班人选得不对,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

我在想?一个在诸侯称王的时代里,唯独赵国没有称王的,反而称君的人?会犯下这种愚蠢的错误。这难会不会是叛逆者,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呢?答案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吧!

有人说,赵武灵王是军事上的天才,改革的明君,推行胡服骑射的谋略家,却是不通政治的蠢蛋。真的是这样吗?

赵武灵王能够在复杂地战局之中,远离中原混战,推行胡骑射,数伐中山的同时,也击北胡、插手秦国内政。这样的人物要说他不懂政治,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赵灭中山,打了又停,停了又打?难道是赵国没有实力攻灭中山,才断断续续的攻伐?

齐吞燕、楚国灭越都遭到,中原诸侯的攻伐。然,赵武灵王攻伐中山,却没有遭到诸侯群殴。这是为什么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原诸侯在混战,无暇干涉赵国内政才让赵武灵王数伐中山。当然,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若非赵武灵王审时度势,游离在诸侯之间的同时,又联合燕、宋制衡诸侯,并远离中原战事。赵国想要攻灭中山,诸侯也不会答应吧!纵使诸侯当时没能干涉赵国内政,但诸侯结束混战之后,也同样就会对赵国出手。

要知道,赵武灵王继位之时就破了齐、魏、燕、秦楚,五国会葬之谋?难道是赵武灵王乱打乱撞,侥幸获胜?

随后,天下诸侯皆行王道,唯独赵武灵王以无其实,安敢称王乎?拒绝称王,降为君。难道这也是赵武灵王,胡闹之举?

赵武灵王继位后,对外交好韩、魏,终赵武灵王一生,三晋不曾发生兵戈?这难道是运气。

赵武灵王先插手燕国内政,终其一生和燕国交好?后插手秦国内政,秦、赵和睦。这难道也是运气。

运气不会一直蒙阴一个人。所以,赵武灵王若非不懂政治、外交,岂能够在乱局之中,将孱弱地赵国引领强盛之邦?赵武灵王若没有政治眼光,岂能推行胡骑射,北击三胡?

赵惠王懂政治,却击秦、击韩、击魏、击燕、击齐,打遍了诸侯。结果呢?他将赵国带入了四战之地的困境。赵国陷入的困境就像是昔日的魏国一样。东征西讨,炫耀武力,得罪了天下诸侯。以至于赵、秦长平之战,为何铁杆的韩、魏竟然没有发兵助赵。要知道赵惠王的妻子是赵威后,赵威后可是齐王之女。孟尝君田文的妻子是魏王之妹。长平之战,齐、魏都没帮助赵国,反而还帮秦国牵制赵国,这是为何?

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和诸侯国只是相互利用,最终落得没有一个朋友的惨地?所以啊!战国的历史,总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又有很多吸引人的目光。历史正是如此才会显得生动、有趣。

也有人说,既然赵武灵王这么厉害,那为什么会落得沙丘宫难?

这就是要写这一卷的目的,这里暂且将不提及这件事。

当然呢?第七卷《最是无情君王家》,不仅会涉及到赵武灵王沙丘宫变的悲剧,同时也会提及到赵武灵王攻灭中山,降服楼烦;齐、韩、魏攻秦;楚怀王入秦,客死他乡。以及赵武灵王为何会孤胆入秦?赵武灵王为何会制定以云中、雁门、九原三郡,南下攻秦的策略。

本人文笔有限,写的东西是代表个人的意见。有多不足之处,还请诸位包涵。在这里,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大大们。明天带着本卷的第二章《何以度余生》归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