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辽国来使

“将军!我发现一个神箭手!

狄青垂眸朝下面二人看去,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到将军李超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手里摆弄着自己的雕弓。

“小的参见将军!”

狄青指着远处斜插在尸堆里的吐蕃战旗道:“让我看看你的箭术。”

李超二话不说转身抽出箭壶中最后一支箭搭在弦上,单脚后踏,腰身下压略微后仰。

“咻!”

一支箭划过一条抛物线正中敌旗上面的璎珞,将伸手去抓敌旗的宋军士兵吓了一跳。

狄青将这一幕收入眼里,眼中止不住的惊艳。

“你叫什么名字?”

“回将军!小的叫李超,在曹玮指挥使手下任职。”

焦用补充道:“方才的塔尔木正是此人在乱军中一箭射死,此人箭法凌厉丝毫不拖泥带水,是个人才!”

“只是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为何你要从敌人身上拔出那支箭呢?我大宋军营里怕是不缺这一支箭吧?”

李超面色郑重道:“我爷爷曾经说过,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很难预测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作为一个弓箭手,手里的弓,箭壶里的箭,这些都是我们保命的东西,一个合格的弓箭手不论何时都要保证自己手里至少要有一支箭!”

狄青从他爷爷的话里听出了一股高手的味道,这种心得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才能悟出来的吧!

“将军!吐蕃退了!”

曹玮喘着粗气走了过来,看着狄青满脸庆幸,“只差一点!差一点成都府城就失守了!”

“你做的很好,吐蕃国内大概是已经被禅宗完全掌控,不过如今的大宋也不是好惹的!”

“嗯?李超你小子怎么也在这?”

曹玮看向一旁杵着的李超一拍脑门道:“禀告将军!此次射杀敌酋乃是这小子的功劳,末将斗胆为这小子请功!”

“李超跟随属下征战多年,以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屡建奇功,多次于战场中射杀敌酋,为我方创建突破口,当赏啊!”

狄青点了点头转身从自己的战马上取下一把看起来极为朴素的弓,“此弓名为“游子”,力猛弓强,离弦之箭如游子归家般急切,开弓三百石,你若是能拉开此弓,我便将其赠与你!”

李超闻言大喜,恭恭敬敬接过游子弓,仿佛是见到什么至宝一般。

“将军这可是您说的!不许反悔啊!”

曹玮佯怒道:“你小子又说什么浑话?”

“嘿嘿!”

李超把弓捧在手里仔细端详了一遍,嘴里忍不住感叹道:“好弓!好弓啊!”

李超捡起一支箭簇熟练地搭在弓弦上,用尽全力开弓,双臂上的肌肉猛地绷紧,“开!”

游子在他手里被拉成满月,李超屏息凝神,瞄准数百步之外的一匹战马。

“咻!”

一声清脆的爆鸣声穿透空气,射出去的箭矢近乎已经无法靠肉眼捕捉。

三息过后那匹战马还是完好的站在原地,还低头打了个响鼻。

曹玮皱眉道:“赶紧把弓还给将军,别丢人了!”

李超面色憋屈,正想开口解释时狄青却笑道:“此人箭术精良,正当配得宝弓!”

曹玮疑惑道:“将军此话何解?”

“李超的目标并不是那匹马,而是马嚼子上的铁环,能一箭穿过铁环而不惊动马匹,此子堪称“神箭手”的名头了!”

李超跪谢,“将军英明!多谢将军赐弓!”

李超嬉笑着抱着手里的游子不断擦拭着,眼里除了宝弓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东西。

狄青指着他笑道:“真是个痴儿!”

曹玮见状也由衷的笑了出来,李超是他一手提拔的,看到他能得到狄青的认可也忍不住为他高兴。

进城后狄青整顿兵马,将军粮分发给城中百姓,安抚好百姓之后开始制定反攻计划。

“我派了武成前去乌蒙部平乱,乌蒙部反复无常,屡次投敌犯我宋土,实在可恨!”

曹玮想起这几天被断粮围攻的经历忍不住咬牙切齿道:“此等反骨仔我看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屡次犯禁理当诛杀乌蒙首领九族!到时时候再扶持新的首领就是了!”

焦用点头表示赞同,毕竟一直留着跳蚤在眼皮子底下蹦跶也是件坏人心情的事,倒不如随手碾死。

“这些都是次要的,我已经修书建康,请旨攻打吐蕃,吐蕃论逋温逋奇无视我大宋天威,屡次发兵挑衅边境,此次更是发兵四十万犯我大宋领土,必须要给他们个教训!”

“那辽人呢?万一辽人趁势南下我们岂不是捉襟见肘?”

狄青叩了叩桌面道:“辽人刚在汴京吃了败仗,如今已经退回真定府,他们的主将重伤未愈,短时间内兵力调度不及,应该不会再度发兵。”

焦用此时却想到了另一点,上次去吐蕃营救唃厮啰时受到禅宗人的阻击,这次恐怕难保也会插手,以那些老怪物的实力,恐怕……

“将军,万一禅宗的老怪物出手该如何是好?”

狄青低下头看着腰间散发着微光的紫金铃铛自信一笑,“无妨!你师祖也出关了!”

建康都城,皇宫。

赵奕收到狄青的请命立即下旨允许讨伐吐蕃,这次吐蕃重兵犯境引得满朝众怒,大宋国力蒸蒸日上,兵力也在不断增多,极大地增强了朝廷的自信力,面对外族的挑衅他们不再忍让,一旨诏书开始了对吐蕃的战争。

得到这个消息后最开心的当属唃厮啰,他收回王权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当即他就请求进宫叩谢宋皇,许下“永结同盟”的诺言。

这边刚安排唃厮啰一众赶赴前线,;辽人的使者便抵达了建康。

“求和?”

“吾皇认为两国之间不应该再继续互相伤害,无穷无尽的战争只能带来苦难,对两国的国力都是极大地损耗,。”

“况且,贵国地处五国包夹之地,先后遭受多国入侵,现在的大宋还能挺得住吗?”

“我以为凭借宋皇的聪明才智,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求和才是最好的选择不是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