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妖精助力拓花园

卖了花,挣了钱,才能买首饰啊。秀才和妖精们一下子都有了生活目标和理想,更加用心来照料花草。

更多的花圃被清理,更多的沟渠被疏通,淤泥填埋在花根处,流水滋润着大片大片的花园。

更多的花卉品种也被发掘出来,得到了精心地照料。

秀才开动脑筋,模仿着造出了一架小水车,放在水渠中,利用水流提水灌溉,这样的浇灌方式比慢慢渗透效果好多了。

妖精们有了样板,很快就复制了许多出来。大家一起动手,小水车就遍布了花园各处,花卉长势更好了。

鲜花准备出售时,再让妖精们施点法术,让花朵开得又大又艳,哪有不好卖的道理。

知道了秀才与妖精们的约定,老汉也拿出了积攒的银钱,趁赶集时又给妖精们买来凤钗。

又赶了二次集,好不容易把七个妖精都对付了。

————

妖精们又提出让秀才给桑姥姥买一根,槐姑的让老汉去买。

秀才没见过桑姥姥和槐姑,就偷偷问唤蓉桑姥姥和槐姑的事。

唤蓉又详细给他介绍,桑姥姥是棵桑树精,一千岁左右吧,见证了牡丹园兴衰全过程。张家的许多事,唤蓉都是听桑姥姥说的。

桑姥姥的模样吗,大概相当于人类七十多岁的样子,就按照这个形象买就行了。

槐姑是槐树精,六百多岁,大概也是人类四五十岁的样子。跟老汉要好了很多年,槐姑的凤钗让老汉去买。

秀才这才明白,为什么妖精们让老汉给槐姑买凤钗。

————

秀才心里觉得非常奇怪,忍不住问唤蓉:“人能和妖精相好吗?”

唤蓉瞪眼凶他:“为什么不能?你敢看不起妖精?”

秀才忙解释:“不是,不是。槐姑几百岁,赵叔才六十多岁……”

唤蓉尽量让自己有耐心:“人和妖精岁数不是一样的算法。你看我都一百五十多岁了,换成人的寿命,早就老死了。人有人的活法,妖精有妖精的活法,这不一样。”

秀才半懂不懂地点点头。

唤蓉见他不甚明白,又进一步解释:“就算都是妖精,植物妖和动物妖又不一样。就说牡丹园附近的几个狐狸精吧……”

秀才吃惊地叫起来:“牡丹园附近还有几个狐狸精?”

唤蓉也提高了声音斥他:“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狐狸精到处都有吗。你师父玉芙蓉不也是狐狸精。

(又放缓了语气)不过你最好别遇上她们,尤其是那个骚狐狸施姝华,你别碰上她。

莲香、莲清姐妹倒还不错,温温柔柔的,一心修仙很少露面。

你师父玉芙蓉喜欢打打杀杀的,妖品吗?还算不错……

但狐狸精的寿命就比不上我们植物妖,我们比他们能活得更长久……”

秀才也是似懂非懂地听着,心里却是一阵阵地发毛,这牡丹园有花妖,有树妖,有鬼,附近还有几个狐狸精……真不知道还会有什么?

————

又赶了几次集,秀才和老汉攒了钱给桑姥姥和槐姑买了另一种适合人类老年人佩戴的银钗。都以秀才的名义请唤蓉送了过去,桑姥姥和槐姑都让唤蓉传话,谢了秀才。

秀才又让唤蓉去问那两个男花妖潘郎、何寿想要什么?

唤蓉问了后回复,二个男花妖想要新衣裳。

先要了两个男花妖的身高尺寸,老汉先去给认识的裁缝铺打了招呼。等攒够了钱,又给两个妖精做了两套新衣裳。

等这消息传开,麻烦又来了。那群女妖精也纷纷过来吵着要买新衣裳。

秀才听她们七嘴八舌一说才知道,妖精们以前的衣裳都是她们偷来的。找山下那些大户人家的晾衣杆、晒衣绳,比划着合适就偷回来穿。

秀才心里觉得好笑,脸上不敢显露,嘴上答应着,等挣了钱,全给买新衣服。

妖精们高兴得欢呼雀跃的。此时秀才总算明白一点唤蓉所说的,人和妖精岁数算法不一样是什么意思了。

这些个妖精动辄都是百岁以上,可一个个还都是少女心,跟人类的小姑娘也没什么区别,就是本事大一点。

————

又是一个赶集日,秀才和老汉早早地拉着一大车鲜花去临德县城。

满车艳丽妖娆的花卉实在太显眼了。还没到临德城,迎面撞上个大商队,直接喊停,这要一盆,那要两盆,买去了一半车。城里转了一圈就卖完了。

两人挺开心,找地方停了大车,一起去集市里闲逛。

秀才看到一群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围在一处摊位前,突然想起那些少女心的妖精们。拉老汉走过去,果然是卖女孩子们喜欢的小玩意的。

秀才谎称是给姐妹们买,挑了一些束发丝带,彩绳,发夹,白铜发箍,小挂件什么的,都是不贵重的小玩意,收拾了一小堆。

然后继续逛街,两人又买了一些吃的。

————

两人正闲逛着,街边一个斜躺着的乞丐突然朝他们喊起来:“赵大叔……给点吃的……”

老汉一时没认出来,往前走了两步。

那乞丐又虚弱地说道:“赵大叔……我是小牛……”

老汉凑过去,仔细辨认吃了一惊:“哎呦,这不是在莫员外家帮工的小牛吗,你怎么躺在这儿?”

秀才见那小牛蓬头垢面,肮脏不堪,虚弱无力地斜靠在街边的墙上,一双失神的眼睛紧盯着老汉手中的饼盒,想是饿坏了。

秀才忙从老汉手里接过来,拿出饼来递给小六。

小六已经很虚弱了,吃力地吞咽着饼子。秀才怕他噎着,拿起他讨饭的碗,去附近的人家讨来了水,让小六边吃边喝。

老汉连声安慰:“别急,慢慢吃,多得是……”

秀才悄悄问老汉:“赵叔,你认得他?”

老汉道:“认得,他是孙小牛,是个孤儿。一直在城里到处打零工,我时常来城里卖花,三番五次遇到。他人又很热情,常帮我吆喝卖卖花,聊聊天,就熟了。

后来他去了莫员外家帮工,就见得少了。但我偶尔卖花卖到莫员外家,小牛总是会来帮我,和我说说话,给我倒水沏茶的,对我总是很热情。很好的一个孩子……这是怎么了……”

————

老汉转头又去看小牛,等小牛吃了二块饼子,喝了水。肮脏的脸上努力挤出丝笑容,谢了老汉和秀才。

老汉焦急地问小牛:“你这到底是怎么啦?怎么落到了在街头讨饭的地步?”

小牛瘪着嘴强忍了半天,实在是忍不住,嘴角抽抽着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一哭,老汉更着急。

秀才劝老汉:“赵叔,你别急,让小牛慢慢地说。”

小牛哭了一会儿,抽抽搭搭地说出了原委。

却原来是小牛在莫员外家干活时,不小心被斧头所伤,伤口没有及时清理好,后来化脓发炎,人又连续发烧,就躺下了。

莫员外家不愿花钱请郎中给小牛医治,小牛自己也没有积蓄,拖延了一段时间总不见好,不能干活,莫员外家不愿意白养活他,就把小牛给赶出了莫家。

小牛是个孤儿,无亲无故无处投靠,连路都走不动,只能在街头乞讨。

靠好心人和过去认识的人给点饭吃,饥一顿饱一顿的,加上露宿街头,缺衣少被的,难免受风寒,病情就愈来愈重了,只能慢慢地等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