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决不气馁 1

新机遇

李明看看窗外的天空,有些阴沉,无奈地叹口气,揉了下太阳穴,让自己放松,这才把心思转到裴雪身上,心想她一个人开车去北戴河还是有些危险,于是给她打电话。她接了说:“别假惺惺的了,我死不了,开着车呢。”

李明自讨没趣,挂了电话。后来他冷静地想,或许这样逼着吴贤和王小利去找关系,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李明有些冲动,而且一有什么念头总是要马上执行。以前他带的员工都很熟悉他的性格,也都能配合他。比如刘海军,李明经常是半夜有什么好想法就把他揪起来到公司里商量。明智科技的人也都知道李明加班是家常便饭。用李明的话说,一个企业不加班,那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他经常要求自己的员工,加班,再加班。

李明的大部分休息时间,都在公司里度过。他十分喜欢某个名人的话:“我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加班了。”总之,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一手带出来的那些员工很管用,但在吴贤和王小利那里就不那么管用了。这两个人,不是他带出来的。

李明深刻地反思,其实,自己不是一个擅长资本运作的高手,还只是一个小货郎,习惯于一手卖货,一手交钱。这次创业板上市之所以这么被动,就是因为他放弃了资本运作的主动权,让吴贤和王小利来操作,结果这两人做的与实体运营事务总是不协调。最讨厌的是王小利身在曹营心在汉,还盯着另外一个公司的创业板上市,并没有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明智科技的上市工作中。可是,资本运作如果不放手的话,李明自己也没有运作的能力。其实,裴雪是有这个能力的人,但是脾气差,从来不肯听他的。李明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办法,看来只能听天由命了。

想到这里,李明有些心灰意冷,决定回家休息一会儿。走之前他先去看了看吴贤。吴贤正在上网。看到李明,他笑笑说:“我刚才已经联系了,还没给确切的回信,或许明天有见面的机会。”李明笑笑说:“尽量争取。”

李明开上了那辆破捷达,这辆破车让他感觉更加郁闷,难道就这么认了?他心里清楚,这么要求吴贤和王小利更多的是出于赌气,为的就是超过聚宝盆,这有错吗?李明从来没跟吴贤和王小利明说,他是为了超越聚宝盆公司才这么着急。一般人都会认为这种想法太俗气,就连李明都自认为这么做俗不可耐,但是他没能力解开这个心结。如果他能够解开这个心结,心胸更开阔,或许企业会做得更大,或许能超过柳传志,成为中关村又一个教父级别的IT大佬……

回到永泰小区后,李明没有坐电梯,而是爬楼梯。这样,他就不会因为信号不好接不到电话。他希望吴贤或王小利打来电话,约他一起去会见能决定明智科技再次上市交易的人物……但是,手机很安静。

李明进了屋。自从那次没完成婚礼之后,裴雪再也没有来过这里,屋里还贴着红双喜,墙上还挂着花穗。房间也没有让赵阿姨来打扫,怕她取笑李明,也怕把裴雪的布置破坏了。

李明下了碗方便面,加了一个鸡蛋。吃完后,他把碗扔到水盆里。里面已经扔了三个碗了,留给赵阿姨收拾吧。

电视还是那样没趣,多少年来都是这个样子。李明无聊地折磨自己,也折磨屋内的一切,最终他忍无可忍给吴贤打了电话。吴贤说:“李总呀,我的朋友没有约好呀,这么大的事情,他说晚上就不要见了,明天让我到证监会去找他。”李明冷笑,知道吴贤这么平静地说这件事情,一定是看到了结果。到证监会去,那一定是公事公办地谈。吴贤这么客气地跟他说,也是给他面子。

李明挂了电话,躺到床上,床头还有一个红双喜,屋子里到处是裴雪的气息。李明莫名其妙地给杨玉珠打个电话,他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杨玉珠问:“李总,这么晚了,有事?”李明打哈哈道:“上海的夜生活是不是刚开始?”杨玉珠说:“当然,花天酒地。对了,我打算明天去北京,咱们商量一下高速列车专用电脑的问题。”

李明问:“你有新项目?”杨玉珠说:“当然,先不跟你说了。”

昨天晚上杨玉珠的电话,暂时冲淡了李明心中的不快。上午他去公司处理日常事务,忙忙碌碌两个小时过去了——当老板的永远没有闲的时候,总有事情要处理。李明不是不想闲下来,因为一闲下来,就要去想吴贤和王小利的事情。这两个人就像牛皮糖,粘在嘴上是甜的,但是死活咬不动,毕竟他们不是嫡系。

早上陈雨一来公司,就跟他请假,说要去接机。李明问她接谁,她调皮地说:“人来了你就知道了。”嘿,这个丫头,也学会开玩笑了。

上午十一点,吴贤打回电话说:“我们在证监会做常规的拜访,这里的人说了,咱们公司的这个忙不好帮,都怕给自己惹一身麻烦。他们制定只收资料不做处理的工作纪律,就是防止有人在换届之前突击过关。我看,李总,咱们还是等几天吧。我这就打听一下下一届的成员,争取把咱们排在前面。并且,这里的专员也说了,会着重把明智科技介绍给下一届专员。咱们的问题也不大,应该好办。”吴贤说话比较客气,李明没办法跟他发火。王小利是不敢跟他打这个电话的,怕李明骂他。

李明这回的确回天无力了,叹口气挂了电话。听见外面有拖箱子的声音,又听陈雨甜甜的声音说:“玉珠姐,先把箱子放在这里。”杨玉珠把箱子放下,拿了一袋茶叶,来到李明的屋里,给他放在桌子上,说:“正宗的龙井,可别一大把一大把地泡,跟洗菜似的。这是陈所长的侄子送的。”

李明拿过来,放在鼻子下闻闻,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李明喝茶有个坏毛病,总是抓一大把茶叶,用一个大杯子泡一整天,喝起来“咕咕”响。杨玉珠是讲究的,用小白杯子,一口一口地品。他正在想龙井茶,杨玉珠说:“茶是不能白喝的,人家向你打听个事情。传说聚宝盆开盘交易时,股价能够翻番,他让我问你一下,在这个行业有可能么?”

李明一听,险些将茶叶扔出去,这不故意气他吗?这几天正气不顺着呢。可是一看杨玉珠认真的表情,他只好不情愿地问:“他们的发行价是多少?”杨玉珠说:“二十八元。”李明想了想说:“说不定,咱们的定价在三十五。”

杨玉珠也看出李明的不痛快,扬了一下脸说:“算了吧,还是说咱们的事情吧。铁路系统正在加快高速列车的国产化步伐,以前的一些信息处理系统大部分是进口的,希望以后逐步实现国产化。”

李明点点头。这么大的项目,肯定要公开招标的。再说,项目太大,招来的狼太多,不一定能抢到肉。不过,既然杨玉珠从上海跑到北京,一定是有办法的,要不她才不会过来呢。李明问:“你打算怎么办?”

杨玉珠说:“咱们先把区域划好,因为这件事情,全国各地的机车制造厂商都会参与,有东北的,有株洲,有青岛的。我就一个要求,把长沙地区划入到我的销售区。”

李明想了想,点点头,表示同意。杨玉珠说:“那你可要把‘川之驴’拿下。他应该同意的,作为交换条件,我可以把湘计海盾这个客户转给他做。”

李明说:“你们得商量个差不多。你看,需要总部如何支持你?”

杨玉珠说:“我打算在北京住一个月,你给我派个助手就行。”

李明说:“我让刘海军找个销售给你当下手。”杨玉珠说:“你把陈雨借给我用几天就行了,男销售不方便,我的事情也不多,每天帮我处理文件就行。对了,最近我住陈雨家里,我们办事情也方便。”

李明只好同意了。杨玉珠说:“那你帮我准备个办公室。”李明急忙让办公室主任过来安排一下。她站起来跟着办公室主任出去了,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看起来很高傲的样子。

看见她出去了,李明抓起电话打给刘海军,让他抓紧时间回公司。

交易

李明着急把刘海军召回来,有着自己的考虑。刘海军返回公司时已经是下午了。李明把铁路机车系统的事情跟他讲了,问他有没有得到消息。刘海军说:“听说过,但是没当回事。”

李明说:“按照杨玉珠的意思是全国范围内的设备选型,这个范围很广,不妨借这个机会大做一把?”刘海军其实不是特别关心这件事情。为什么之前他没专注于铁路系统的市场呢?因为多年前,李明和杨玉珠有过约定,铁路系统的项目由杨玉珠来操作。

李明看刘海军反应有些迟钝,只好挑明了心思,说:“海军,其实我想把铁路系统的市场开发权找机会收回来,由总部来操作。”

刘海军醒悟了一般,点点头。但是他很清楚,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杨玉珠,那是个人精,得有一个可靠的方案,既不能惹恼她,还得让她乖乖地把客户资源交出来。

两人密谋了一会儿,最后认为,这件事要想办好,需要杨玉珠的配合,必须得给她戴高帽,给她块糖吃。李明决定,成立铁路机车系统项目组,组长由杨玉珠担任,负责整个项目的运筹,刘海军组织分公司总经理来北京培训。

李明的这个计划,目前只跟刘海军商量了,还没跟杨玉珠说。如果杨玉珠同意了这个方案,就等于把自己的客户资源拿出来全公司分享,所以她不一定同意。因为明智科技的管理方式是分公司负责自己的费用,这个项目前期的费用都是上海分公司出的。

这几天,杨玉珠已经开始工作了,整理资料,制作文档,去北京的北车集团及南车集团拜访,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很满。公司专门抽出一辆车保障她的工作,即使有时没有车了,陈雨也会开上她的车跟杨玉珠去拜访客户。除了两个机车集团,她还得去下面的研究所,向人家推荐明智科技,毕竟北京不同上海,许多事情都需要她亲自来做。如果在上海,她只要吱一声,手下的人自然会办得很好。陈雨虽然聪明伶俐,但是有时候做错了,又不能训,只能鼓励,因为她是李明的秘书。总之,事情比她最初计划得要麻烦很多。

李明比较关注这个项目,也开始搜集有关信息。东北的黄庆虎再过两三天就来北京,吕玉和也打算过来,西北区的总经理也提交了计划……李明更关注的是杨玉珠的态度。他必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跟杨玉珠谈,因为把铁路机车系统的项目拿到总公司来操作,涉及杨玉珠的利益。这件事情如何谈,从哪里谈起,李明心里也没有主意。他决定采用潜移默化的手法,先给杨玉珠打个预防针,装做无意间提到铁路系统的项目过大,最好利用总公司的整体资源来操作。但是杨玉珠没接话茬,而是挖苦地看看李明,似乎在说:“你是来抢肉的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