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从未有过的轻松

老爷子和苏老太太自然是不同意分家。

他们两个现在日子过得很是舒坦,

地里的活有两个儿子和儿媳去干,家里的活有几个孙女去打理。

家里还有读书人。

无论是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得听他们两个的话,而若是分了家,他们的权力便没有这么大了。

苏老爷子开口道:“分家是不可能的,你要是想分家,就从这个家里滚出去,家里的屋也不给你们分,地也不给你们分,你们就出去要饭去。”

苏老爷子认为这样就能吓住苏二河了,正常分家肯定是要给苏二河分两间屋分上一些地的,房和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按照大周朝的律法,兄弟几个分家,一般都是大房赡养父母,大房便该多分,剩下的兄弟少分。当然,大房只是有优先赡养权,若是别的兄弟赡养父母,别的兄弟便该多分。

按照苏家这样的情况,苏大河赡养父母,一共该得财产的七分,苏二河则该得三分。

苏二河却开口道:“就算是父亲母亲什么都不给我们,那我也要分家。”

苏老爷子没有想到,苏二河竟然为了分家能够什么都不要,当即也生气道:“好,这可是你说的什么都不要,我这就叫来族长和族里人给做个见证。”

苏家一阵鸡飞狗跳,最后决定下来第二天叫来族长和里正还有村子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过来见证分家。

第二日,族长、里正和一些村里有威望的人都来到了苏家。

大家都坐定,苏老爷子率先开口:“大家伙都瞧瞧,我这个不孝子苏二河闹着要分家,这是有多嫌弃我们两个老的。”

族长苏老太爷摸了摸胡子对苏老爷子道:“贤侄,话可不能这样说,现在成了家的兄弟,的确多数是分开过的,二河提出要分家也不算过分。”

苏老爷子又道:“现在大房已经有两个在念书的了,文升也马上去念书,家里正是需要人干活的时候,他现在提出要分家这不就是只顾着自己吗。”

却又有一个村里人说的话:“叔,话可不是这样说,老大家的儿子要去念书就该是老大两口子干活供着才是,老二得去管他自己的儿子呀。”

还有几个村里人也纷纷附和是这个道理。

苏老爷子气结,他没有想到村里的人竟然都不帮着自己,反而是帮起苏二河了。

苏老爷子不知道的是,除去苏二河要分家这个要求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之外,苏二河这个人在村子里平时也总是十分的乐于助人,大家都和苏二河的关系不错。

苏二河现在提出了合理的诉求,大家自然也不会去给苏二河增添障碍。

苏大河夫妇当然也在这里,苏大河见所有人都支持苏二河分家便不乐意了,苏大河开口道:“现在父母也逐渐年迈,二河,你现在提出分家也有些太不孝顺了,看把爹都气成什么样子了。”

苏大河又转身对众人道:“他的要求就算是再合理,那也不能不管父母的死活呀。”

苏大和拿出了孝道来压苏二河,在这个时代,孝道大于天,就算是苏二河分家的理由再合理,只要苏老爷子和苏老太太不同意,那他分家的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苏二河面不改色道:“为了孝顺爹娘,我决定分家的时候,不分走一亩地,不分走一间屋。”

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不可思议的瞧着苏二河。

这不分一间屋不分一亩地,接下来的日子一定会非常难。

苏大河却开口道:“这可是你说的,你不能在父母跟前出力,留下一些地供养父母也是应该的。”

里正开了口:“大河,你这话就不对了,按照大周朝的律法,你是大房,赡养着父母所以多分给你两分财产,所以你一共能分七分,你的七分里有两分就已经你弟弟孝敬父母留下的供养了,那三分还是该分给你弟弟。”

苏大河正不知道如何反驳的时候却听见苏二河道:“里正,我愿意把剩下的三分也留下,只求能够分家。”

苏然也是在场的,若不是昨日晚上已经听过父亲给分析过的一些利弊,苏然就要认为父亲苏二河傻了。

这不分走该得的三分财产,还是有必要的原因在的。

苏大河媳妇苏秦氏原本也是不赞成分家的,但是现在听苏二河说不分一亩地走,苏秦氏赶忙开口道:“那既然二河要分家,那就分了便是了。”

苏大河也道:“二河要分家,那便分了是了。”

苏老爷子和苏老太太见苏二河不要房不要地,且老大一家也是支持分家的,便同意分家。

但是苏老爷子和苏老太太让苏二河一家,分家走的时候只能带走铺盖卷还有一些必要的锅碗瓢盆。

苏老爷子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为的就是日后还能拿捏得住苏二河。

苏二河想把家分出去再并回来可就难了,若是什么都不给他们,以后老大一家人,念书需要钱要人种地,再把苏二河叫回来也能叫的回来。

在族人的见证下,苏家分家了。

苏二河一家回到了居住的屋子里,开始收拾东西。

苏二河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对妻子儿女道:“其实我琢磨分家的事情也琢磨了好久了,大哥和大嫂一家人都好吃懒做,这个家一直都是我们一家多干活,若是不放弃屋和地,就是再过三年五年大哥大嫂也不会同意分家的,这样你们就得一直过这样的憋屈日子,所以就算是不要屋,不要地我也得分家,不能让你们再受大哥一家的气。”

“现在我们没有屋子,你们也不用担心,村口有间破屋我们能先在那里面对付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去城里找活做,若是能找到活,我们就在城里租个房子住下来,这些年我出去打散工也攒下了一些钱,够我们住一段时间房子的,不过就是住的简陋一些罢了。”

苏二河提出分家也并不是盲目的毫无计划地就提出了分家,他对未来还是有规划的。

苏二河带领着一家人搬到了村头的破屋。

这间破屋并没有主,以前住在这间破屋的人家搬到别的地方了,因为搬走的时候屋子太破也没有卖出去,所以就一直在那里了。

这个破屋虽然破,但是却很宽敞,比他们在苏家原来的房子还要宽敞上一些。

苏二河一家到了这间破屋,就开始,修整房子和大扫除。

苏二河和村子里的人要来了一些修补房顶的工具和材料,爬上屋顶,修补了房顶。

接着又用泥浆把破庙里破了缝的地方塞上,把破庙的地面进行了一番平整,把上面的杂草拔掉。

苏二河的媳妇苏段氏,则是把窗子都修补好,然后往上面蒙了一层油纸。

这样也算是能够遮风挡雨了。

苏然带领着弟弟妹妹,把破屋里面所有的地方都擦拭一番。

一家人整整的收拾了一天,中间只停下来喝了口水,吃了几口干粮,就接着去收拾房子了。

等到天色晚了,一家人才把破屋修整好和收拾干净。

原本破败的破屋竟然也被收拾的非常干净整齐。

苏二河家原先的房子只有两间,这间破屋却有三间房,且每一个屋都很宽敞。

以前一家人都是睡在一间屋子的,现在多出来一间,便是可以苏二河夫妇住一间,苏然和弟弟妹妹住一间,中间的那个屋子可以用作堂屋和吃饭的地方。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间破屋里面并没有床,苏二河便找来了两块木板当床,一家人是把床铺铺在地上的。

说也奇怪,虽然是把床铺都铺在了地上,但是整间屋子看着要比以前的那个屋子住起来宽敞,舒服多了。

收拾好了屋里的苏二河和苏段氏又借着月光在破屋的侧面,垒起一座灶台。

苏段氏一边垒着灶台,一边对苏二河道:“说也奇怪,今天明明干了一天的活,却也一点都不觉得累。”

苏二河开口道:“其实和爹娘大哥大嫂他们住在一起,我们每天干的活要比这多多了以后我们分开过了再干,所有的活都是为自己干的了,为自己干的活哪里会觉得累呢。”

苏二河又对苏段氏道:“这些年和大哥大嫂他们住在一起,没少让你和孩子们受委屈,以后我会想着法子好好挣钱好好弥补你们。”

苏然打了水让弟弟妹妹们洗漱,她也听到了父亲说的话。

苏然严重怀疑苏二河也是穿越过来的,要么就是重生的。

不然的话,这种受封建礼教思想和孝道约束的人很难这么快就做出分家的决定。

第二天一早,就陆续有一些村民来到破屋看看苏二河一家。

看到苏二河一家把破屋收拾的这么利整,都纷纷开口夸赞。

“还以为你们得在这破屋里受罪呢,没想到你们把这破屋收拾的这么好。”

“我怎么看着你这破屋比你们以前的房子还要好呢,我看你们也不用另寻房子了,就一直住在这里,也挺舒服的嘛。”

“这破屋好,以前我们怎么竟然没有发现这破屋能这么舒服,要是早知道我们早就搬过来了。”

大家伙夸赞苏二河一家把这破屋收拾的好,同时也夸赞了苏段氏和苏然心灵手巧。

“以前只知道苏依依干活干的好,没想到二河媳妇和苏然干活也干得这么精巧。”

“都说苏依依做家务做得好,我看苏然也做得也很好嘛,做的比苏依依做的还要好。”

其实以前的那些活计也都是苏然干的,以前活太多,倒是没有现在干的这么更加精细。

大家被苏二河一家收拾的房子震惊到,也夸起了苏二河家的女眷。

以前苏然和苏颜两个人在家,几乎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村里人去了苏家见苏家里里外外收拾的井井有条夸赞他们的时候,大伯母苏秦氏说,这都是苏依依打扫的,大家便纷纷认为苏依依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不只是苏秦氏在说家里井井有条都是苏依依的功劳,苏老爷子和苏老太太出去也说苏依依贴心,把家里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而且还能教几个妹妹做事。

所以一直在大家的心里是苏依依比较优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