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孰功孰过

甚至寇深评价后,最后还说了一句话,若为友,则必居其下也,若居其上者定遭其恨。

可见此人心胸到底有多狭窄,赵辅现在想来当初朱祁钰之所以将他调去宣府就是这个原因,人家于谦好歹也是奉命南巡还会回来。

而他石亨直接被调去了宣府,不入都督府也不入朝堂,赵辅觉得恐怕是朱祁钰也看出了他的为人了,所以把它赶出朝堂的吧。

对于石亨的演戏赵辅也懒得再看下去了,直接带着部队离开进入鸦鹘关了,而对于石亨让他带回去的“请罪书”,赵辅连接到手中都嫌脏。

直接让人送回了顺天,可他的这一切行为自然也被石亨看在了眼里,石亨同时也在心里为赵辅准备了几百种花样的死法。

当然第一种便是倒打一耙了,他要将这四万人死亡的原因全部甩到赵辅的身上,让赵辅抗下这所有的罪责。

所以在赵辅离开后,他又写了一封密信送回了顺天,其中内容便是弹劾赵辅、王骥和寇深的。

之所以带上寇深,那纯属因为石亨想要找一个对等的敌人来抗下最大的锅,而目前在这些人的人选里只有寇深可以扛的下来了。

而当顺天收到战报和石亨、寇深、赵辅各自写的弹劾信后,朝堂之上也为谁该为此战负责而吵得不可开交。

虽然有更多人愿意相信赵辅的话,但是也不排除赵辅在狡辩污蔑石亨,至于寇深的,虽然信中文所述中规中矩,说的看起来也十分公正。

但是言语中也丝毫不加掩饰的表达了自己对石亨的诸多不满,毕竟死了的那些将士都是他从辽东带出来的辽东兵,如今全部战死了他自然十分生气。

那么现在就出现了两个局面,石亨说是寇深、赵辅和王骥的责任,而寇深和赵辅却说一切之罪责皆在石亨。

那么到底是谁的责任,该责罚谁就是一个问题了,无论责罚了哪一方,目前来看都不是一个好的选项。

所欲朱祁钰现在也有些头疼,他想等东厂查完后再做评判,但是朝堂上的争吵让他无法直说已经让东厂去查了,这种事情可不是能在朝堂上说出来的。

“陛下,如今既然已将也先困于界凡城中,若是临时换将恐怕会生变故,一切不如等到大战结束后,再召三人回京好好询问一番,再论孰功孰过。”高谷向朱祁钰建议道。

“嗯,此事确实如世用(高谷)所言,如今既然已经一转颓势了,那么便好好利用,不可再生事端以生变故,传令他们务必留住也先,哪怕留不住也要断了他的跟脚!”

朱祁钰现在对能不能杀了也先已经不报指望了,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只求能将损失降到最小的同时能给瓦剌以最大的打击。

好在目前河套那便战果倒是不错,没有出现什么特殊的意外,卫颖和柳溥两人还是很努力的,甚至还将此前被瓦剌夺下的庄浪卫附近都收了回来。

这样一来兰州以北的大片土地收了回来之后,陕西那边的压力也就小了许多,河西走廊也被拓宽了,使得大明对西北的掌控也自然而然的加强了许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