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陛下,圣人有诗文至

建康城,大奉皇帝自南狩之后,就一直居住在这里,数十年的经营让建康城恢复了旧都汴京的繁华,皇城内横四竖八的格局,也是完全按照旧都汴梁来建设的。

而且在皇宫北门,更是竖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有皇室铭刻的碑文,下面是十二圣人的名字,寓意着以文驭国,文气教化万民。

在石碑的最下方,乃是一个古卷上横着一把利剑的雕刻图案。

寓意着大奉朝文气千秋,剑指北方的誓言和愿望。

只是愿望是好的,现实中的大奉朝却因为朝中党派之争,不断地被内耗。就算是有十二圣人坐镇大奉,也压不住慢慢流逝的龙气。

皇宫大内,身材微胖,个头中等,浓眉大眼的崇文帝赵煜伏案批阅,最近这段时间北方边境动作越来越大,双方之间从刚开始的试探已经发展成小规模的冲突。

龙虎上将军宫傲天已经坐镇北方边境,为了保险起见,赵煜三天内两次金牌将南方边境的三皇子赵宏急招入宫,为的就是预防与北方之间再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文治大奉,除了这两位之外,实在是找不到更加合适的武将了。

赵煜揉了揉眉头:“几时了?”

一旁候着的大太监刘瑾慌忙道:“陛下,已经快午时了。”

赵煜将奏折合起来:“吩咐下去,朕今天中午就在这书房用膳了。”

刘瑾低声道:“陛下,淑妃那边还在等陛下一起用膳。”

赵煜摆摆手:“差人告诉淑妃,就说朕公务繁忙,改成晚上吧。”

“奴才遵旨。”

刘瑾慌忙走了出去,吩咐一个小黄门将旨意传达出去,又让几个小太监准备一些吃食,将东西摆好后,刘瑾躬身道:“陛下,用膳吧。”

门外传来声音:“儿臣参见父皇。”

“进来吧。”

一身白色绣龙文袍的赵宏微微躬身走了进来:“见过父皇!”

“来,陪父皇吃顿饭。”

赵宏含笑坐在赵煜对面:“父皇看来今天很高兴。”

刘瑾乖巧地退了出去。

“北方一直以来都是被北魏压着打的,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场胜仗,为父自然高兴。”

“父皇,有宫将军坐镇北方,只要北魏不举全国之兵南下,足可以保边境无忧。”

赵煜叹口气:“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的,北魏女帝已经将颁旨下去,不管是谁,只要能取了宫将军的人头,赏万户侯。”

“北魏江湖草莽和杀手已经开始行动了,这段时间以来,镇北关内单是针对宫傲天的刺杀就达到了恐怖的数百次。”

赵宏皱眉:“这么疯狂?”

“是啊。”

赵煜将粥碗放下:“对付这些杀手和江湖人士,普通的兵士是没用的,朕打算招募暗楼的杀手为我所用,但是暗楼似乎对这件事情不是很感兴趣。”

赵宏微微沉思:“暗楼不像北魏的刀剑盟那么纪律松散。”

“而且暗楼的高手里面,有很多人其实都处于半隐居的状态,他们只接重金单子,而且从来不与朝廷合作。”

赵煜皱眉:“暗楼再怎么厉害也是我大奉朝一个小小的帮派组织难不成他们还要和朝廷讲条件?”

赵宏道:“暗楼三大强者如今只剩下白鹭和青鸾两名女子,这两人更是懒散惯了,若是说服她们和朝廷合作的话,恐怕我们拿不出足够的诚意是很难打动她们。”

赵煜迟疑道:“另外一个呢?”

赵宏神情古怪:“父皇,另外一个叫探花郎。”

“探花郎?”

赵煜脸色阴沉:“你说的是三年前曾经在朕的屋顶上睡了一整夜的那个家伙?”

赵宏点点头:“此人喜带面具,出手狠辣,亦正亦邪,三年前那次大内高手围捕他的时候,他突然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查到他的任何消息。”

“儿臣曾经私下和白鹭接触了两次。”

“嗯?”

赵煜看着赵宏:“你和暗楼有过接触?”

“父皇明鉴,儿臣也是回京之后才和她们接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她们同意加入朝廷。”

“结果呢?”

“她们说,除非我们能说服探花郎回到暗楼。”

赵煜一愣:“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

“我?!”

赵宏刚要说什么,刘瑾从门外走了进来:“陛下,梅圣有书信至。”

“梅圣?快给朕拿过来。”

刘瑾将一个小盒子捧了进来。

赵宏慌忙起身:“父皇,儿臣告退。”

“不着急,陪朕一起看看。”

刘瑾将盒子打开,里面装着一封信,还有一个卷轴。

赵煜打开信一看,不由地笑道:“梅山说给朕推荐一个无双文士。”

赵宏陪笑道:“能让梅圣说得上无双文士的人,就算是文庙内有不到五位。”

赵煜指着卷轴:“这是那人写的诗文,一起看看。”

刘瑾让两个小太监将画轴展开。

赵宏看着文字慢慢念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国万里疆土的画面:白雪皑皑,群山如苍龙扶摇而远,长河冰封,突然间一轮红日高悬天地之间,万里江山披锦绣!

一股恢宏大气充沛而起!

赵宏浑身一震,额头上竟然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他深吸一口气,神情郑重无比,身体四周更是不断闪烁着光芒,三品文气,二品武道境一瞬间竟然全部打开!

赵煜在一旁神情凝重,能让宏儿以文道来读得诗词,里面蕴藏的,该是何等的壮丽与激荡!

“惜秦皇汉武,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赵宏念完最后一个字,浑身已经抖动得不行了,他强行压制住内心的冲动,缓缓闭上眼睛调息着自己:“父皇,此诗文内含皇者气,非普通人不能读也。”

“儿臣,儿臣已经尽力了。”

赵煜没想到一首诗文竟然蕴含如此磅礴文气,当下神情凝重:“这是何人所作?”

一旁的刘瑾递眼一看,在诗文的最下方还有几行小字,慌忙提醒道:“陛下,在下面。”

赵煜见落款处写着的几行小字,不由一愣:“钱塘郡,陆沉?”

“陆沉?!”

赵宏慌忙睁开眼睛,直直地看着画卷:“父皇,钱塘郡陆沉?”

“你认识这个人?”

赵宏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嬉皮笑脸,用一本破书讹自己一千两银子的家伙的样子,继而摇摇头:“儿臣在钱塘郡的时候,的确是见到了一个叫做陆沉的人,虽然此人也懂诗文和武道,但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文道之气。”

“你也认识一个叫陆沉的人?”

赵煜皱眉:“小倩从钱塘回来,也时常说起一个叫做陆沉的人。”

赵宏迟疑:“就是不知道和梅圣说的是不是同一个。”

赵煜看着刘瑾:“传朕口谕,让梅山将陆沉所有的信息上报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