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潮生剑诀

来到凝丹期擂台前,石春和谢明嫱也已经先后战胜对手,几人聚在一起,林子孝等人见到张紫宁,略有些吃惊,但还是分别上前见礼,张紫宁也一一笑着回礼。

几人正在闲聊间,擂台上突然叫到宁兴平与谢明君,二人连忙各自前往参赛擂台。

宁兴平走上得台来,便见到对面早已站定一名东海仙宫的弟子,浓眉大眼,一副敦厚老实的模样。见到宁兴平上台,似乎有些羞涩,低下头来说道:“东海仙宫弟子杨力铭,这厢有礼了。”

宁兴平见他低头似乎不敢直视自己一般,觉得甚是奇怪,仔细看去,越发觉得此人眼熟,好像在何处见过。此时听他介绍自己,声音一出,宁兴平脑中顿时闪过一幕场景:

清灵岛上,林宝儿骑坐在一名东海仙宫弟子身上,上下其手,搜刮其随身法宝。最终一番扫荡后,那名弟子可怜兮兮地说道:“这位姑娘,小弟真的再没有东西了,连佩剑你都搜了去,在这秘境之中,我连自保都难,还请姑娘高抬贵手,放了我吧。”这个声音却是与这杨力铭是同一人声。

想到此处,他仔细端详这杨力铭,再与记忆中的那名东海弟子形貌重合,果然正是此人。难怪见到自己上台,便略显羞涩,原来是想到当年之事有些尴尬罢了。

恍然大悟后,宁兴平微笑着说道:“在下乾云山弟子宁兴平,杨兄,数年不见,风采依旧。”

见宁兴平已经将他认出,那杨力铭也索性抬起头来,落落大方地说道:“当年清灵岛上,多亏贵派李天玺师兄护佑,我等方能逃出生天,多年来一直想要前去亲自为李师兄焚香叩头以谢救命之恩,但却因路途遥远,未能成行。此次再见到宁兄,又勾起往日回忆,今日你我切磋,不论胜败,还望回山之后,代我向李师兄祭拜一番,禀明实情,待得它日我学有所成,定当亲自上乾云山祭拜。”说完,又恭敬地向宁兴平施了一礼。

宁兴平见他说得认真,也收起笑容,严肃地说道:“杨兄能有此心,想必天玺师兄在天有灵,也当欣慰。待得宗门大比之后,我回山定到天玺师兄灵前祭拜,以诉杨兄感恩之情。”

见宁兴平应承此事,杨力铭似乎也轻松了许多,将手中剑挽了个剑花,说道:“如此多谢宁兄,那便请赐招吧。”

宁兴平唤出血麟刀,摆了个架式,说道:“杨兄,请!”

只见杨力铭身边漾出一阵水波,长剑泛起蓝光,顿时空气中的水气便迅速向他身边凝聚过去。接着便是一式三剑,分三个方向攻向宁兴平。

东海仙宫毗邻大海,空气中的水气自然充足,而且杨力铭身修水系元力,在这种环境之中更是如鱼得水。而他所用剑招,也是东海仙宫的一部仙阶上品功法——东海潮生剑诀。这部功法,便是以剑模拟海潮变化,讲究的是气势宏大,奔腾如雷。

而杨力铭本身天资不俗,当年只是因为入门未久,所以修为不足,轻易便被林宝儿以法宝拿下。而自从经历过清灵岛生死危机后,他便产生了极强的危机感,也和宁兴平等人一样,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修炼之中,刻苦非常。因此被东海仙宫五长老秦浩天看重,收为门下亲传弟子,悉心指导。而杨力铭也不负秦浩天苦心,于数年间接连突破,此时已经和宁兴平等人一般,进入到了凝丹后期,只须临门一脚便可开辟内府。

此时杨力铭将剑诀中的一式“三江归海”施展开来,尽显江水奔腾入海,气象万千之势。

宁兴平见他攻势,便知其是劲敌,将手中血麟刀护住身体,使出一式漩涡扭转,在平地掀起一股旋风,利用旋转之势,强行将杨力铭剑招挡住。

一阵刀剑撞击声过后,杨力铭抽身而退,这一轮攻击无功而返,也让他看清了两人之间的实力对比。宁兴平刀法攻守有序,法度森严,无论是攻还是守,都不留半点破绽。修为上宁兴平也略胜一筹,但其元力却是极为诡异,似乎对天地间各类元力都有吸引之效,引动起来,声势更盛。自己修行水系元力多年,对水元力的掌控可以说是已经细致入微,但即使是这样,天地间的水元力仍然被宁兴平吸走小半,这一点让他极为吃惊。

杨力铭想起当年在清灵岛上,二人也曾并肩作战,当时这宁兴平修为不显,便是在一众乾云山弟子之中也是垫底,却不曾想到数年之间,竟然精进至此。

虽然心中生出对宁兴平刮目相看之感,但杨力铭手中剑却不放松。只见其剑影舞动,带起空中一片水气,如同初涨潮之时的潮水,先是缓缓流动,渐渐升高,虽然看似缓慢,但实则力道万钧,势不可挡。正是剑诀中杀招的起手式——潮生。

而在宁兴平的眼中,看到的则是在杨力铭剑招之后,形成的层层叠叠无边的后劲。若是在之前,自己肯定是以一势斩浪硬撼其剑招,虽然当下可阻挡住杨力铭剑招,但后续却会被其后劲所困,如陷泥潭,想要脱困又要大费一番周章。但随着修行日久,再加之柳博云的指点,在太阳峰上的集训,如今宁兴平的眼界比起从前已经大为开阔,既然识破后招,自然不会这般简单应对。

宁兴平将刀一横,向前一挥,带动天地间剩余的水元力向前一斩,斩出过程之中,刀锋颤动,令水元力形成一道道波纹迎向杨力铭剑招,正是水龙诀中的潮起云涌。只见刀光与剑影在半空中不断撞击,彼此消融,就像两波浪潮从不同方向相互撞击,水花四溅,最后齐落无声。

眼见剑光即将消弥,杨力铭瞬间招势再变,由剑诀中的潮生转为潮涌。只见原来层层叠叠的浪潮瞬间暴涨,后方的巨浪将前方浪头堆向更高处,形成了一片遮天蔽日的巨大海浪向宁兴平罩来。

而宁兴平见到这满天剑影形成的巨浪,心中也十分兴奋,因为在乾云山上,与一众师兄弟切磋,虽然各人所修功法不尽相同,但根基却是一样,所有元力在体内流转都是循着乾阳真诀的运转轨迹,招式和元力属性虽然变化,但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切磋之时往往会有料敌先机,意犹未尽之感。

而这次宗门大比第一场便碰到像杨力铭这般强劲的对手,所用招式又是从未见过,而且对于水元力的运用也与自己完全不同。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而且兴奋,虽然他自信自己若是全力施为,必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杨力铭击败,但却是忍不住想要看看他的后招。

于是,宁兴平简单的一式斩浪,手中血麟刀横斩,锋锐无比的刀劲化作一道匹练似的白光,顺着杨力铭剑浪中心横扫过去,想看他该如何变招。

虽然宁兴平这一式简单,但却是凝聚全力的一斩,血麟刀本就是神兵之属,这在之前的比拼之中杨力铭便心有所感。其手中长剑也是仙阶上品神兵,但数次交锋,都不自觉地发出悲鸣之声,显然正面难掩血麟之锋。而这一式横斩,更是锋芒毕露,大有将千丈巨浪一刀两段的气势,若是以长剑硬撼,只怕自己长剑会受到难以修复的重创。

想到此处,杨力铭招式再变,手中长剑化作漫天剑影倾泻而下,正是东海潮生剑诀中的最后一式——潮落。

而在宁兴平的眼中,杨力铭突然化身无数,手中长剑或刺或斩,或劈或抽,或撩或挂,或抹或削,硬生生从一式剑法中变幻出无数的招式,仿佛滔天巨浪拍击而下,并无定势,唯一目的便是将阻碍之物尽数淹没。

宁兴平看得心喜,大喝一声:“来得好!”手中血麟回收,在地上一顿,一圈圈的水波以他为中心急速向外扩散,瞬间便将杨力铭笼罩其中。

杨力铭见其收刀伫立,心生疑惑,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得催动体内元力,将水元力遍布剑身,洒下一片蓝色剑芒,想要一击建功。

这边宁兴平使出风平浪静,片刻之间,杨力铭的剑式在眼前便化为一道道蓝色线条,布满整个空间。而杨力铭的身体如同一团蓝色火焰,在四周疾速腾挪。

宁兴平看得分明,血麟刀一挥,刀尖微颤,引动周围水元力,而后全身混沌元力急转,一层灰蒙蒙的元力贯入血麟刀中,而后喝道:“去!”

只见血麟刀尖处灰芒大盛,引动周围水元力形成一柄尖刺,向着杨力铭剑网交点最多之处刺去,刀尖前突之时,一道道波纹随着刀尖向外扩散。长刀所向,周围空间微微震动,将杨力铭从各处袭来的剑气尽数震散,刀锋直指其发力点,颇有以力破巧,以点破面的奇效。

杨力铭见血麟刀临身,在半空中连续变幻了数种身法,仍然难以摆脱,最终无奈之下,只得以长剑横挡,硬接宁兴平这一式波纹刺。

只听“铮”的一声,整个场中原来滔天巨浪般的剑势一扫而空,而宁兴平的血麟刀则是略微倾斜,避开了刀尖与剑身相刺,以刀头平滑处点中了杨力铭的剑身。

杨力铭在这一刺之力下,连退了数步方才站稳,仔细看了一下剑身,发现无碍,又见宁兴平已经将刀背在身后,正带着微笑看向自己。于是叹了口气,说道:“宁兄修为非凡,刀法更是精湛,小弟甘拜下风,多谢方才不损我兵刃。”

原来宁兴平也在一番交锋中发现杨力铭的长剑比起血麟刀来差了许多,若是方才那一式波纹刺点实,只怕他的长剑此刻已经断作数截,所以宁兴平才会在最后时刻变招,让开刀尖,以刀头为刺,点在杨力铭剑身之上。

这样做一方面是爱惜其实力,不忍他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需要更换兵器,因为修为到了他们这个水平,手中的兵器不说是相伴一生,也至少要用相当长的岁月,而一把合适的兵器更是要在日常中不断以元力温养方能得心应手,如果临阵换兵,只怕其实力发挥要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是赞赏其仁义,这许多年仍将当年清灵岛上相救之恩牢记在心,不忍损其兵刃。

见杨力铭认输,宁兴平也双手抱拳,笑着说道:“杨兄剑法气势宏大,在下能与你切磋,也是受益匪浅,只是偶尔赢得半式,勿放在心上。杨兄所托之事,在下牢记在心,定全你的心愿。”

杨力铭听了这话,哈哈大笑道:“多谢宁兄,若是后面有机会,还望再次领教高招。”说罢,转身下台而去。

与此同时,裁判宣布道:“二十七组丁号胜,壬号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