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又是蝗灾

随着唐王脸上舒缓下来,整个大殿内的气氛,才算恢复了正常.

“你也别整日将时间浪费在那些商业的事情上面,多将注意力,往新兵的身上放一放.”

唐王看着秦怀道,开口问道.

听到这里,秦怀道的身体,猛的一震.

原本,在他看来,这位陛下召自己前来,是因为玻璃窗户的事情,现在看来,并非是这么简单.

“陛下,自从上次西征归来,新兵的训练,都是臣亲自制定的,若是有需要,随时都可以上战场.”

秦怀道拱了拱手,坚定的说道.

秦怀道的话音刚刚落下,唐王李二的面庞上,浮现出一抹异样的神色.

他能够听出秦怀道话中的意思,这里所谓的上战场,并非是像之前那样,老兵带新兵,而是这支新军独当一面.

老兵带新兵和新兵独当一面,这其中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战场上,错综复杂,很多的时候,并非是靠着士兵战斗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一直军队的战意和士气.

新兵没有经验,一旦面对强大的敌人冲锋,可能在短瞬之间,就吓破了胆.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有着强大的战力,也是白搭.

所以,很多的时候,都是老兵带新兵,在经历过数次大战后,新兵渐渐熟悉了战场上的情况,逐渐的成长起来,才会单独放手.

这支新军,招募还不到一年的事情,虽然说,中间上了一次战场,但是,最重要的,是有数万老兵顶在那里,这些新兵,更多的,是起震慑的作用.

而现在,秦怀道竟然说这支新军可以独当一面,唐王李二的心情,可想而知.

“你确定,他们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唐王看着秦怀道,再次问道.

“陛下请放心,这支新军是臣训练出来的,臣自然不会拿他们的性命开玩笑.”

秦怀道很是肯定的说道.

虽然说,他不太清楚这位 陛下到底是何意,但是,就像他所说的,这十多万新军,都是他一步步训练出来的,作为这支新军的主帅,他自然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说笑.

这支新军,是他教导出来的.

若是说,谁最了解这支新军的情况,非他这位主帅莫属.

是以,他敢于说出这样的话.

至于唐王的怀疑,他是能够理解的.

在大唐的历史上,哪怕是现存的十六卫,也是经过多少战争,一步步磨练出来的.

从来没有,直接让一支新军作为主力的情况.

“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秦怀道顿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道.

“你觉得,我大唐跟高句丽开战,胜败如何?”唐王悠悠的问道.

听闻此言,秦怀道眉头微微挑.

这位陛下,终于将注意力打到了高句丽的身上.

历史上,这位唐王陛下,便是句丽的,而今,随着新罗一统朝鲜半岛南部,高句丽大军又被秦怀道斩杀了四万,这位陛下生出这思,秦怀道并不觉得奇怪.

“陛下,新罗朝局刚刚稳定下来,以臣看来,若是要对高句丽开战,最好的时机,是待新罗彻底掌控了整个南部区域,到时候,双方南北夹击,是为上策.”

沉吟了片刻,秦怀道开口说道.

听到这里,唐王点了点头.

“眼下,秋收在即,朕自是不会再大动刀兵,一切,待秋收之后再说吧.”

唐王笑着说道.

离开皇城,秦怀道没有逗留,直接返回了秦府.

今日,唐王李二的话语,他听得清楚,先是询问了新兵的情况,随后,又询问与高句丽开战的胜算,很明显,言语之中,已经将他定为了东征高句丽的主帅.

天生的劳碌命啊!

秦怀道心中暗叹道.

不过,他很是清楚,如今的大唐国库,已经支撑不起这连番的大战了,想要东征高句丽,也到秋收之后了.

也就是说,他还有一段清闲的时间.

没有在街上逗留,秦怀道直接赶往了长安县庄子.

“公爷.”

管家秦重走上来,躬身行礼.

“这些日子,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吧?”

想到那位疯狂的前太子遗孤,秦怀道开口问道.

“夫人一切安好.”

秦重躬身应道.

屋子里,秦怀道再次见到了这个日思夜想的小女人.

两个多月的时间,他能够明显看出来,小女人比原来瘦了许多。

“辛苦你了.”

秦怀道轻轻的将小女人拥入怀中,有些歉意的说道.

“能够见到你,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李锦言摇了摇头,靠在秦怀道的胸膛上说道.

阔别许久的日子,两个人自然有无数的话想要说.

从上午到下午,两个人都腻歪在一起.

期间,秦怀道也尽了一回做丈夫的责任.

接下来的几日,秦怀道一直呆在府中,哪里都没有去.

好不容易来这里一趟,他只想好好尽一尽做丈夫的职责。

然而,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天有不测风云.

一场巨大的蝗灾,让所有期待丰收的人,一下子跌入了噩梦之中.

当这则消息传来的时候,秦怀道一时 还有些发愣.

或许是大唐这一年来,太过的顺风顺水了,老天便故意要降下一点灾难,来考验一下大唐子民.

太极殿内.

朝中的一众文臣,全部被召到了这里.

唐王面前的案牍,奏本堆积如山.

这些奏本,无一例外,全部是呈报各地的灾情.

“目前,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西东道,河北道南部以及河南道北部,其中,有以山西东道受灾最为严重,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禾稼草木皆尽.”

唐王李二坐在那里,那张威严的脸上,满是阴沉,愤怒的双眸,近乎要喷出火光,宛如,要杀人一般.

这场灾难,对于大唐来说,影响实在太大了,完全超过了李二的心里防线.

这一年来,四处的战争,国库消耗甚大,已经有些无力负担.

原本,大唐各处庄稼丰盛,长势一片大好,只待此次秋收,就可以将国库补充起来,然后,他便可以再次挥动大唐的大军,展开征战的步伐,可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山西东道,河北道南部,河南道北部,这些区域,都是大唐盛产粮食的地方,如今,这些地方遭灾最为严重,那便意味着,这一次的秋收,近乎覆没.

农业为主的时代这,整个社会,都是很脆弱的.

尤其是最下层的农户,一年的劳作下来,抛去赋税,往往没有多少余粮,一场灾难,很有可能将他们都逼上绝路.

这场蝗灾,直接导致了一年的劳作白费,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天知道,这次蝗灾过后,会有多少人生生饿死.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救灾.”

房玄龄沉声说道.

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

当务之急,的确,就是救灾了.

这等大面积的灾荒,农民没有吃食,时间长了,一个不慎,很有可能引起民变.

一个强大的国家,从外部瓦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若是内部溃烂,是很可怕的事.

“朕也知道救灾,如何救呢?”

唐王心情很烦躁,看着眼前的几位重臣,大声的质问道.

救是要救,可如何救呢,这是一个问题.

大唐建国近二十年,经过唐王李二的苦心经营,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渐渐的稳定了下来,到了如今,整个大唐,算是国泰民安.

然而,去年的一场雪灾,各处府库的存粮,消耗了不少,如今一场蝗灾,开仓救民,也有些捉襟见肘了.

至于说国库之中,一年的战争消耗,更是没有富足的粮食接济各方.

太极殿内,气氛有些压抑.

这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

没有了秋收的粮食,也就这些大唐的子民,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几乎都是无粮度日.

数十万子民,一年的消,这岂止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就可以囊括的.

多灾多难.

几年的南征北战,大唐开疆拓土,气势如虹,可现在,一场天灾,直接将这位 君王打到了谷底.

漫说对外扩张,眼下,就是能否度过这个难关,他的心中,都没有答案.

长安县郊。

秦怀道站在那里,地平线上,一团黄色的云雾,遮天蔽日而过,那田亩之间,金黄的麦穗,瞬间被湮没了.

方才还金黄的田亩,似乎披上了一层黄色的外套,到处蠕动的蝗虫.

耳中传来的沙沙撕咬声,让人毛骨悚然.

每一株庄稼上,都有着数只蝗虫爬在上面,农户们一年的劳作,便成了蝗虫的采食场.

顷刻时间,那一株株金黄的麦穗,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地的狼藉.

人的力量,在天灾面前,是无比弱小的.

两世为人,他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蝗灾发生,那成百上千万的蝗虫,张着翅膀在空中飞驰而过,留给人的,只有绝望.

而此时,在距离秦怀道数百里远的地方.

一名青年人关注着同样的画面.

“哈哈,正是天助我也,那个刽子手杀兄弑弟,逼父推退,这一定是上天降下的惩罚.”

青年人疯了.

站在那里,看着不远处的蝗虫,疯癫的大笑着.

许久的时间,笑的快断气了,笑的泪流满面,方才停了下来.

“我看你这一次,如何翻身!”

青年人停下来,望着长安,望着皇城的方向,冷冷自语道.

青年人向着身旁的人影,低语了几句,随后,十数道人影离开了这里.

皇城内.

依旧是一片的死寂.

平日里一个个能言善语,谋略无双的文臣大佬们,都成了哑巴.

站在那里,低着头,如同做错事情的小孩子一般.

屋漏偏锋连夜雨.

长安城内外,流言斐起.

“蝗灾是上天对于德行不佳的君王,降下的惩罚.”

这样的流言,不知从何处生,但是,很快的时间,传遍了各个地方.

当这则流言传到皇城的时候,龙椅上的李二,脸色阴沉的仿佛快要滴出水来.

下方,箫瑀,房玄龄等一众大佬,也战战兢兢,不敢言语.

他们都知道,这位陛下,平素里看起来宽容大度,在他的面前,做再多的激烈争吵,都不会大发雷霆.

可唯独这件事.

作为开国功勋,他们知道,这是这位陛下的逆鳞,谁碰谁死!

“秦怀道呢?将秦怀道给朕召来.”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秦怀道的身影,李二直接大声的说道.

“陛下,晋国公前些日子去往长安县了,如今,还没有回来.”

王德躬着身,小心翼翼的说道.

“给他传信,让他马上回来.”

李二不容置疑的说道.

或许,他也不知道,这一干重臣都解决不了的事情,秦怀道又能做什么,但是,他的心中,还是抱着一份希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