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战后追责

宋朝五路伐夏,是宋夏两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原政府在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大规模战争。从战略意图上看,宋朝想恢复故土,阻止西夏单方面建国的战略意图完全破灭,西夏争取党项民族独立,打败侵略者的战略意图达到,宋朝失败,西夏胜利。

但这场战争令双方都损失惨重,宋朝损兵折将,劳民伤财,死伤兵民达三十万。西夏虽然最终取胜,却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丢失了银州、夏州、石州、宥州以及横山以北的一部分地区。由于战争,宋朝罢岁赐、停榷场,使西夏境内物资紧缺,物价飞涨,西夏百姓生活极端困苦。此外,西夏军队被俘阵亡达数万人,西夏境内归附宋朝的部落达数万帐,失去的米脂城内外良田不下万倾。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从战术上来说,宋朝五路大军深入西北,纵深千里征伐,指挥、通信极为不畅通。李宪没有手段做到统揽全局,协调指挥。这是宋朝五路大军的先天缺陷。但五路统帅中,只有高遵裕是有明显过失的,因高遵裕的贪功而错失最佳攻城良机,导致“灵州战役”失败,进而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其他人都是在没有外界信息的情况下,按照自己对形势的判断进行战斗的,并且各路大军将帅都是奋不顾身,拼尽全力。

从本场战争的性质上来讲,宋朝也显得师出无名,宋朝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无非是杀人夺地,神宗皇帝本人彰显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对西夏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场反侵略、保卫家园的战争,所以即使因梁氏囚禁皇帝秉常而国内大乱,但当面对外敌侵略时,还是能团结起来将枪口一致对外,使得西夏在抵抗宋朝的反侵略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元丰五年(1082),朝廷降旨战败的直接责任人高遵裕郢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种谔、王中正、刘昌祚分别受到降职处分。枢密使孙固是一个骨子里的反改革派,但他比司马光要做的隐晦。他一般不在公开场合反对,只在私下里暗中破坏改革。在反改革的道路上和司马光一暗一明,相互配合。他为这个战后追责结果对他很不利,因此感到很焦虑不安。这些将领中没有人受到重罚,那就是没有人要承担主要责任。那是不是枢密院就要承担主要责任,他这个枢密使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枢密使孙固向神宗皇帝弹劾:“李宪未能率部及时赶到灵州救援,董毡部也严重失期,两人均出师无功。李宪未能如期会师,按律当处斩刑。”孙固内心的丑恶让中书侍郎蔡确看不下去了。

蔡确问孙固道:“李宪之责当斩,那孙枢相以为,高遵裕渎职造成了整场战争的失败,又该当何罪呢?”

孙固羞红了脸,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蔡确说道:“莫不是因为高遵裕是太后陛下的伯父就不追究,李宪只是一个身体残疾的太监,上无亲友在朝廷上做官,下无子嗣与权贵姻亲嫁娶,孙枢相就要重责?”

孙固恼羞成怒,刚要开骂,神宗皇帝制止了他们,说道:“李宪经营西北数年,功大于过。此次战役,李宪客观上保存了熙河路大军。赦李宪无罪。”

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失败,枢密使才应当斩,他居然还想斩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帅。既然责任人这么多,那是不是神宗皇帝在选人用人上就出了问题,是不是也该处罚?由于涉及的人多,且比较敏感,朝廷便不再议论战后追责的事情了。战争是一头猛兽,猛兽一旦出笼,什么都是无法预计的,即使神宗皇帝安排了深谙军事之道的沈括、章惇统领军队指挥战争,也未必能有更好的效果。

五路征西夏失败,直接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后勤补给线出了问题,粮食、棉衣、箭镞等都没能及时运到前线。神宗皇帝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战略上的缺陷,而执意认为这是战术上的低层次人为问题。龙颜盛怒,一定要找到出口出出这口气。他决心要找到一个直接的责任人杀了。

神宗皇帝下令中书省,以最快速度处斩一位他认为有直接责任的转运使。但中书省的沈括、章惇都是军事天才,哪能看不出失败的深层次问题,怎么可能认同是一位转运使的工作不力造成的?偏偏这沈括、章惇、蔡确都是不会在原则面前趋炎附势的,他们被反改革派们定义为小人,只是因为他们为朝廷理财,在司马光、孙固等人的逻辑里关心钱的人都是小人。但让上级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何等之难?尤其是要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更是不易。这也难为了章惇、蔡确他们,打算违抗的还是陛下的命令。他们坚持:如果要处决渎职者,就处决高遵裕,既然高遵裕是太后的伯父,太后可以凌驾法律之上,不能处决,那就也不要处决别人,保持法律一个最基本的尊严。

过了几天,神宗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问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确:“让你们处决的人,已经处决了吗?”

右相蔡确回答:“还在审判中。”

神宗皇帝问:“这有什么好审判的,立即执行!”

蔡确说:“陛下!本朝还没有杀过士人,您不是想开这个先例吧?这可不是什么好头儿。”

神宗皇帝迟疑了一下说

:“不能杀?那就把他刺面流放,流放得越远越好。”

门下侍郎章惇站了出来说道:“刺面?那还不如直接杀了此人。”

神宗皇帝不耐烦的说:“又怎么了?”

章惇说:“士可杀不可辱!”

神宗皇帝大怒,声色俱厉道:“朕一件快意事也做不得?”

章惇也表现得非常勇敢,说道:“这样的快意事,不做也罢!”

神宗皇帝无奈,只得作罢。蔡确和章惇表现得比孙固要高尚的多,堪称真君子。朝廷官员再一次的看清了“伪君子”和“假小人”的嘴脸。

五路伐夏的失败,使宋朝君臣认识到,一举消灭西夏已无可能。宋朝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采取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的战略。具体做法是在宋夏边境地区修筑军事城堡、要塞,并将城堡逐步推进至西夏境内,蚕食西夏领土。这与当年范仲淹、韩琦的做法颇为接近,当年范仲淹主要做的是步步为营,韩琦做的是层层推进。接下来,宋夏两军就这些堡垒展开了一系列血雨腥风般的拉锯式争夺战,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双方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至此,宋夏战争已经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百年,大宋皇室打了一代又一代,土地上的白骨埋了一层又一层。

如果神宗皇帝从五路伐夏上吸取的教训是兵者凶器,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把国家建设的强大,不战而屈人之兵该多好。但神宗皇帝还是认为踏踏实实的做实事,搞民生工程太难了,或者说做这些把他妆点成明君太难了。在他心中,既然此生有幸生为皇帝,那就做惊天动地事,青史留名留下一个好庙号,至于为国家、为百姓造福,那些都只需要让身边人凭空捏造就行了。

本站网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