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神医

锦城地处盆地, 这里人世代喜辣,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造就了锦城人火爆的性格, 就像这儿的火锅, 滚烫而热烈。

军属们在这儿呆得时间常了,脾气难免大了起来。

周芹和王海燕拌嘴, 谁也不肯饶谁。

刘营长老娘在屋里听得儿媳妇和人吵嚷,便出来看个究竟,原来是和王海燕吵起来了。

老太太最是护短,王海燕自以为时髦的喇叭裤在她看来, 就是没个正形。

她老人家一皱眉头,“吵吵啥,有完没完,不行咱们就去找师长评评理,打听打听, 有哪个正经人家的婆娘成天往首长家里跑。”

王海燕从来自诩八面玲珑, 说白了,就是只会捡软柿子捏。

周芹不会交际,和周围女眷的关系不好, 她敢和周芹吵架, 却不敢和刘营长老娘顶嘴,一是因为丈夫黄江的职位不高,二是这老太太以前和别人吵架,直接晕了过去,也不知道真晕还是假晕, 却让那人吃了一个哑巴亏,三是因为刘营长是个孝顺儿子,要是这老太婆再晕一次,惹她儿子生气,丈夫指定要收拾自己。

审时度势之下,王海燕狠狠瞪了这婆媳二人一眼,转而走路去了刘副师长家里。

她想巴结赵青禾,却又不想放手冯容青,两头跑,谁也不得罪。

却说赵青禾来了锦城,第一件事,就是去药材供销社,锦城盛产中草药,早在清朝时期,当地就自发形成了药材市场,先后出过几个有名的药材商人,建国后,这里收归国有,却保留了原来的风貌。

赵青禾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她四处走,到处看,每家店铺都要瞅一瞅,直到找到合心意的药材才行,虽然都是国营的,可药的来源不同,炮制的手法不同,药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你爹胸闷气短,头重脚轻,这是典型的痹症啊,只要按我这个方子抓药,七天保证药到病除……”

“我这有药方,可治小儿夜啼,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药材供销社里有一特殊人群,信他们的,称他们为“神医”,不信他们的,管他们叫“骗子”。

他们也算药材供销社的“特产”了,屡禁不止。

车建红是土生土长的锦城姑娘,父母都是药厂职工,家里条件十分不错,初中毕业后,她去百货大楼做了售货员,可自从两年前,不知得了一种什么怪病,先是浑身没劲,时常发热,渐渐的,身上莫名的痒。

她没重视,却没想到后来身上竟然开始长出红色的斑,渐渐的,斑蔓延到脖子上,脸上,走在街上总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有调皮的孩子更是指着自己叫怪物。

所以得病后,车建红连上班都不敢去,好好的一份工作就这么丢了,去人民医院看,那的大夫说她得了硬头疮,还说这种病根本治不好。

车建红不敢回想自己当初得知病治不好时的心情,六年了,她每一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从不敢照镜子,洗脸都是闭着眼睛。

为了她,父母跑遍锦城各大医院,找了所有能找的医生,得到的答案都是治不了。

眼看着就要过二十五岁的生日了,还没有个合适的对象,父母一叫亲戚朋友给介绍介绍,他们就直推脱,也是,自己这个样子,嫁给谁就是害谁。

车建红自小在药厂长大,听惯了药材供销社里各类神医的事迹,就来这里碰碰运气,车建红觉得,老天已经够残忍,如果他还没瞎,总要让自己幸运一次,碰上一个真正的神医。

“姑娘,我这有一味附子汤,正好治你脸上的斑,每日一两附子煎服,再配上我家祖传的养颜汤,保管你药到病除!”

车建红一进供销社,就碰见一位,这位神医鹤发鸡皮,慈眉善目,加之其言语间颇为自信,提及附子的妙用,以及自己家传养颜汤时,那种由内而发的自豪并不像装的。

车建红吓了一跳,忙把头上包着的围巾拢紧,这里人太多,她又神思恍惚,包头巾松了都没察觉到。

一路上走来,赵青禾不知碰到多少个这样的神医,这些人不卖药,只开方,有多少人有真本事她不知道,不过一两附子还每天煎服,不死也得去半条命吧?附子是药没错,但药这种东西,不谈剂量谈药效就是耍流氓,一两附子一百克,真要信了这庸医的话,这姑娘还能有活路吗?

见车建红动作,神医轻轻一笑,慢腾腾道:“姑娘,老朽是个大夫,什么样的病人都见过,你这样的,不算稀奇,老朽不是想冒犯你,只是不忍心让这硬头疮伴随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终身啊!”

赵青禾停步,佯装挑药,能一眼看出这姑娘得的是硬头疮,想来也有几分本事,怎会不懂附子超量有毒,她倒要听听这人还有什么说辞。

看他真的不像骗子,车建红动容了,“多少钱?”

神医都被她的干脆搞得愣了三愣,他在这转悠几天了,还没开过张,这是来生意了,不多宰一点都对不起自己置办的这身行头。

“既然姑娘你诚心治病,老朽也赚个辛苦钱,承慧一块。”神医摸了摸胡子,一拍仙风道骨的样子。

“哦,姑娘要是需要附子,老朽家里有不少,可以给姑娘算便宜点。这附子啊,可是一个好东西,在古代,可是皇妃们保养容颜的好东西,每日一两煎服,再配上我的祖传养颜汤,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老头,”赵青禾气笑了,“这姑娘真要听了你的话,每日煎服十钱附子,没过多久恐怕就要去见阎王,你这人是既谋财又害命,今天不抓你去见公安,就是对我们中医的侮辱。”

一单生意马上要成,“神医”见赵青禾开口,以为是同行捣乱,心有所急,忙将她拉到一旁,开口大声道:“你这个毛丫头也敢称自己为中医。”

说完这句话,他背对车建红,一改刚才义正言辞的模样,压低声音飞快道:“祖宗嗳,可别给我捣乱,等我做成这单生意,分你一毛钱还不成吗?”

一毛钱个鬼,“滚,最烦你们这种打着中医旗号招摇撞骗的骗子。”

她所在的那个年代,中医的没落同这种人有很大的干系。

那姑娘如果得的真是硬头疮,哪怕是在医疗条件发达的几十年后,这种病也难以根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这种病是世界性的难题,它还有一个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叫红斑狼疮。

赵青禾的声音不小,这儿的动静已经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车建红见状,使劲拢紧围巾,低着头匆匆离开了,她最怕有人注意到自己。

到手的鸭子飞了,“神医”再不复刚刚淡定的模样,对着赵青禾吹胡子瞪眼的样子有些狰狞,“撒子意思噻,我把你妈日死,你个吃尿泡饭的死娃子,挨你妈的求,坏老子好事,看我不扇死你。”

没点行走江湖的本事,赵青禾敢和他叫板,她冷笑着捏住这“神医”的手腕,“神医”挣脱不得,想用另一只手行凶,却发现怎么也抬不起来,不只如此,就连身体都是酥酥麻麻的,他瞪大了眼睛,眼神里露出恐惧,像是遭遇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周围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不知谁叫来了供销社管理人。

“同志,这有个开假方骗人的,可不能放过他。”有位大妈义愤填膺道。

群众围起来之前,那些个“神医”已经作鸟雀散,只剩下赵青禾手里拿住的这一个,他被掐住麻穴,动弹不得。

作为热心市民,赵青禾跟着供销社管理人员一起押送着这个骗子进公安局。

对于神医扎堆的现象,药品供销社起初也是花了大力气整改,但就是有些胆大头铁的,偷摸着跑这来找病人,有些病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还就相信这些人,是又给钱又给东西。

更可气的是,这些骗子几乎都是一个村的,就靠着这门骗术改善生活。

这个村子叫长守村,村里人从前靠种药为生,后来政府把他们改为粮农,药田变成农田,挣得的一份收成仅够填饱肚子的。

有个“聪明绝顶”的村民,仗着自己识几个大字,又懂点药材,就四处跑着给人开方,也兼职卖药,骗人这种事情,带头的得了利,跟着他干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自从发现锦城还有药材供销社这么便利的地方,长守村的村民几乎把这当做了大本营,天不亮就来蹲点,下午再结伴回村。

警察要是进村抓人的话,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头老太就拿着锄头铁锹,牢牢的把村口堵住,谁也不敢硬来,好在这些人虽然乱开方,但也没治死过人,长此以往,也就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青禾才不管他们以前有没有治死过人,今天要是没人拦着,那姑娘真抓了附子煎服,中毒了找谁说理去,这会又没个监控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我也不知道七十年代有没有这样的药品供销社,姑且算是我的一个设定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