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咪咪宋谈音乐四大历史公案

第十七章 咪咪宋谈音乐四大历史公案

今天属于咪咪宋的时间,众人老早就想听咪咪宋吹牛了。

吹华夏音乐之如何,特别是在当下,很难吹。

因为翻开中国音乐史,越是最精彩的时代,离我们现代越遥远。

大体上,从出土的音乐及乐器文物,我们可以看得出先民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水准。其实,水准的高低还在其次。

最为重要的,还是先民们对音乐的热爱,因热爱而迸发出不可思议之力量,进而创作出不可思议的曲目之风尚。可那样的精神,早已被历史长河给泯灭了生机。

先秦时期及其以前,我们的先民,既是音乐的创造者,也是音乐的提供者,同样是音乐的享受者。

但自先秦以后,绝大部分底层的先民们,便再也不是音乐的享受者了。

任何的同宗文化,其作用在文明本体,是厚重的。

翻开音乐文化这本史书,沉得能压死人。在这方面,宋咪咪尤其深有感受。

对待文化之态度,咪咪宋完全赞成道家的坚持。

凡是在文化领域,可以用规则去限制和引导,但一定要尽量摈弃个人人为之因素。

因为民聚则圣,民散则愚。

哪怕是上位者,当变成了孤家寡人,那也是该愚还得愚。duqi.org 南瓜小说网

华夏之殷鉴,历历在目。好些方面,好像到现在都不曾深思过,即便有过思考,也没能更进两步去继续深入。

包括之前小桃桃的吐槽,小石头的不以为然,全是关于这方面的态度外显。

一谈论这样的民族性,就要超纲。

且住吧!……

“诸位!中午好!由于今天谈音乐史,所以我不曾为大家准备任何背景音乐来调和氛围。”这是宋咪咪的开场词。

一干人等见仙子咪咪宋开始了,于是打足了精神,准备聆听仙家之妙言。

“谈论华夏音乐,其实也就是谈论我们的先民。”

宋咪咪在小白板上,写下先民字样,紧跟着往下讲。“据我们的文献记载,华夏音乐史,最早可以追朔到黄帝时期,曾有文献记载黄帝作夔鼓,声闻五百里之字样。”

宋咪咪写下了夔鼓,黄帝时期这两大关键词后,继续往下讲。

“但是,打脸这个文献结论的情况发生了,是什么如此之大胆,敢于打脸正统史学研究重要道具之文献本身呢?”

咪咪宋一脸的笑侃样,反问台下诸人。

“文物!只有出土之文物,才能对历史文献予以最有力的反驳。”

“检测出土的音乐文物结论,华夏音乐最早比黄帝时代早了太多太多。我们可拍着胸口的说:我们的祖先最早玩音乐,那是距离如今大约将近万年左右的时代,那时候的先民玩音乐,就已玩得嗨的很了。”

几个人听宋咪咪如此打趣,皆是面露微笑以表赞同。

“请记住一个关键地名:贾湖。正是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迄今最为久远的乐器:骨笛。之外,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同样还有一大批先民发明及使用过的乐器,如:骨哨、埙、陶钟、磬、鼓等乐器。”

宋咪咪在小白板上,分别写下了关键词。

然后接着道:“新石器时代到底发生过哪些重大音乐事件,仅从出土文物,已无法佐证。之后,第一桩扯不清的历史公案发生了,什么历史公案?周朝取代商朝。”

“且不去深究历史公案本身,因为我没那本事。就说,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周朝继承了商朝的音乐遗产,于是在此基础上,周公作礼乐制度。”

宋咪咪自嘲了一把,顺着继续讲。“这一制度,一直被历朝历代沿用,后世虽有变化和改进,但核心本质是一样的,一直到清朝为止。”

一项制度,能有如此漫长之生命力,可见其优越性。

宋咪咪继续在侃侃中谈到:“礼乐制度之好处,在于祭祀庆典时,规范了天子在音乐上的标准。可惜,受限于当时社会生产水平和富裕程度,这项极好的制度,被捆绑在宗法等级网之上,一直到制度泯灭,都未曾解开。”

换言之,音乐历史是贵族、精英们的。

小屁民在任何时代,有时候连活过都称不上,想与时代共享文化成果,音乐成就,根本就不可能。

“在音乐史上,第二桩历史公案。长久以来,中外一直认为华夏音乐核心构成,并非是七声音阶,更遑论七声音阶的完整与不完整,这其实就是一项制度另一面的坏处了。”

宋咪咪刚讲完第一桩历史公案,又来一桩公案,简直把下面记录的人忙死。

“天子之乐,讲究的是:至尊至高、宏大阔远、肃穆威严。而最能表达这样精神特质的音乐,必须是以金奏方式呈现,何谓音乐上的金奏?钟、鼓、磬合奏即谓之为音乐上的金奏。”

“天子之乐的特质,曾有一个成语描述过:黄钟大吕。那其中就有关于金奏的叙写,这里不再赘言。”

大大的两个“金奏”文字,写在小白板上不久,就被翻篇了。

“但当时代进入到春秋时期后,编钟已有所更改,不在严守宫、角、征、羽的音阶规律。属于战国初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包括乐器调音用的均(也称均钟),及其它乐器的出土,就是最好的文物实证。”

宋咪咪专门就曾侯乙编钟本身,隆重的提了一嘴。

接着又继续往下,谈起乐器的分类。“在春秋战国时代,以乐器材质的发音,作为乐器分类的依据,就已完成。称为八音种类的乐器分别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宋咪咪再次加重了语气,谈到:“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完美的佐证了春秋战国时代的音乐成就。那时候先人们曾到达过的高度,在那之后的华夏,再也未曾重新攀爬到达过。比华夏绘画史、文学史表现得更加不堪。”

众人忙于记录,并未曾流露出任何质疑,宋咪咪也不管。

只自顾着继续往下讲:“第三桩历史公案:孔子编辑礼记、乐记。为维护礼乐制度,孔子曾想把郑国音乐,赶出雅乐领域。孔子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他曾评价说郑声淫,应放之。”

“幸好,孔子并未达成他的目的。所以,当郑、吴、蔡、越地区的音乐,统称新乐,这是与古乐和雅乐,有明显区别的地方音乐种类。孔子恶其乱雅,欲放之,就是由此而来。”

“孔子在音乐方面所持之态度,是有不妥的。礼乐教化之教化,礼可,而乐不可。为何不可?即便是今天,谁能评价纯粹的音乐孰是孰非,孰正孰邪?以其好恶,定其正邪,这在纯逻辑思辨范畴,没有任何问题。但在音乐这样的感性领域,纯粹是荒唐。”

宋咪咪在批评先人大宗师后,再次谈到自己对第三桩历史公案的观点。

“儒家对历史的最高贡献,在于生成了泛道德化的儒家心。可最扯淡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泛道德化后的儒家心,其后扩展为了泛政治化后的民族性后果。因此,这才是孔子及其后人,牵涉在历史公案里的缘由。”

听懂的请掌声!

三桩历史公案,主导了华夏音乐后来的历史走向。

“当历史进入新的时代之后,以秦、两汉、三国、魏晋为一个阶段;第二阶段是南北朝、隋、唐、五代时间段;这两个历史时段里的共同特点,音乐上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歌舞大曲。”

“不同之处在于,前一时间段汉民族音乐是其主要成分;后一时间段是完成了中外各族乐音大融合。”

“上述时段,值得记住名字的有司马相如、李延年、李隆基。秦汉以后,乐器史值得记住的是钟、罄逐渐被竽、瑟所替代,其带来的变化,是一钟双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历史时期的六百多年华夏音乐史,被宋咪咪三段话就概括了下来。

“在那个历史时期,祭祀舞逐渐演化为名目众多的杂舞;鼓吹乐这一演奏形式,也真正成熟。北魏时期,西凉乐融入中土。及至盛唐,立十部乐,也称十部伎。”

宋咪咪专门点了点写在一旁的关键词,曰道:“这是种广泛意义上的燕乐,亦称宴乐。”

接着解释道:“十部乐中,清乐属华夏旧声,西凉乐和龟兹乐属外族之音,南诏乐不入十部之列。”

重点来了!

宋咪咪专门交代底下众人,记录如下重点。

然后谈起:“隋唐时期,当时的华夏流行音乐,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七声音阶形式。一种是:升四级七声音阶;第二种是:自然七声音阶;后一种是:降七级七声音阶。”

宋咪咪强调着指出,华夏音乐的七声音阶,始于春秋,完善于战国,完整于隋唐。

“隋唐时期以前,华夏音乐一直是贵族君王们的享受。进入唐朝之后,随着社会进步、繁荣,城市的扩大,勾栏、瓦肆的兴起,华夏音乐才逐渐从贵族专享,过渡到宗教活动或庙会中演奏,最后蔓延到整个平民阶层。”

当盛唐从历史中消逝,华夏这片大地先后迎来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王朝时代。

宋咪咪概括了四个王朝时代的华夏音乐史,曰道:“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歌舞、音乐继续有所发展,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品种,从而使声乐和器乐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奠基时代。”

“好!上述部分,是华夏音乐简史。下面继续谈谈在音乐历史里,有过哪些值得一记的变化。”

一口气讲到这里,宋咪咪歇了一歇做了个小结,喝喝水,然后帮着众人回顾下前面所讲内容。

等到回顾完成,后续要讲的内容也理得差不多了,宋咪咪这才再次讲到:“汉代百戏,到唐代演变成为杂剧。杂剧兴起于唐朝,大成于宋代。”

“宋代杂剧,已包含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四个部分。而且在演出时,还分三个阶段:一为艳段;二则主段;三乃散段。三段之间,泾渭分明,互不连贯。”

这是历史时期中的音乐上的发展变化,同样也属于华夏音乐史的重要知识点。

“音乐曲目的大成者,发生在元代。元杂剧形成了以‘折’为单位的套曲分类,形成完整的四折一楔子杂剧结构。南宋灭亡后,以南派杂剧为代表的南戏,则以‘出’作为分类单位,往往普通戏都能达到二、三十出之多。”

今天人们还习惯性的称呼“这折戏”、“这出戏”,出处全在元代这个时间段。

咪咪宋见大家只顾着听讲记录,没有互动,嫌课堂单调,于是问道:“怎么今天我讲的不精彩吗?你们都不问我问题的?”

二愣子郑晶是个音乐爱好者,其他人更加不堪,连发烧友都算不上。

这些知识也太专业了,在音乐里,以郑晶的水准,也就只能说出一个喜欢与不喜欢。

现在被宋咪咪将军,其他人可以不说话,他是必须表个态的。

于是他回答道:“咪咪宋啊!你让我们怎么问啊?都是你的专业,我们不专业啊!我们想听的是你吹牛啊!”

宋咪咪无法,只得应承道:“快了快了!讲完这个我就吹!”

“南北一统之后,南戏首先融合南曲与北曲共同构成套数(即套曲),南北合套时,元杂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后世的昆曲,良好的继承了元杂剧之精华。”

昆曲这么叼?居然比京剧老的么?

心存疑惑,郑晶倒是没立即提问。

因为刚刚自己才表过态,这下子只能专心听讲,反正宋咪咪总会讲到的。

“明清时期,音乐的两大体裁,其中说唱以南方的弹词为主;鼓唱以北方的鼓词为主;当时流行南北的牌子曲均可入乐。再之后,弹词和鼓唱都不再采用曲牌联套的方式,变为板腔体式。”

“这个板腔体不得了,这是目前还能看见、听到的华夏剧种老祖宗。”众人听、见啪啪啪的敲击白板声,宋咪咪指着板腔体三个字,专门如此的交代到。

“明代时,南戏流行于浙江,形成地方风格的余姚腔、海盐腔;江苏有昆山腔;江西有弋阳腔。”

“在明中期以后,昆山腔经过魏良辅改良,生成独特的水磨调,用于清唱。后又经粱伯龙依据水磨调形制写成《浣溪沙》剧本,搬上舞台后,昆曲才真正成长成熟。”

哦哦哦!原来如此!众人醒悟到。

昆曲前世今生,这下全清楚了。

“昆曲是华夏音乐史上,南北曲融合最成功的剧种,兼有南北曲之精髓,属集大成者。可惜!明末时期,便逐渐走向衰落。”

对于昆曲,宋咪咪个人那是相当的喜爱,因此评价甚高。虽说她的这个评价,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但并不妨碍这个评价的公允性。

眼见众人听明白了,宋咪咪继续讲到:“昆曲之后,时间便进入了清代,那时候盛行的梆子腔和皮黄腔,其音乐结构形式,都不如昆曲的曲牌联缀好。皮黄腔,清中期以后,也称之为京剧。”

哦哦哦,这又是一个重大剧种的前世今生。

老实说,郑晶对于京剧,那是一半的一半。他不喜欢完整体的京剧,总觉得京剧配上了乐器演奏和声,京剧就没了那股子骚骚的闲适味。

因此,收录于自己歌单中的京剧,全是清唱版本的。

“华夏对于音阶各音之间的关系和生成规律,基本上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完全掌握。其标志是:以固定高度的乐音称之为‘律’来认定的。中国的音律学,在战国时期及以后,被统治者拿去了,视之为命脉,理解为是应天承运的标志。”

咪咪宋的吐槽来了!

“自那时起,律学或者说音律学,便脱离了大众及音乐实践。要不是古代律学家,既是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数学家,律学根本不可能良好传承下来。因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律学的传承极其式微,甚至濒危。”

这在历史王朝里,任何时候大部分都这鸟样,文化传承大部分靠运气,以及统治者的认知水准。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我们如此之惨,因为别人简直是断档了历史中的文化传承。

“律学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雅乐里,其最高水准是黄钟律。而且正是因为有种种的混账君王,有种种的王朝历史,才有了朱载育音律学成就,被传教士轻而易举的带回欧洲,这是华夏音乐史上的第四桩历史公案。”

我说呢,怎么音乐史里的四大历史公案,最后一个迟迟没听见。

对于朱载育的音乐研究成果十二平均律,被传入欧洲这一事件。郑晶心中暗自想:“这也能算是音乐史上的历史公案?好吧!且听宋咪咪如何分明。”

“假如欧洲古典音乐世界,是以巴赫为代表的一大批天才构建而成。那么其十二平均律的传入欧洲,不亚于后世的任何高端技术的泄密。而我们在文化上的态度,历来讲究的又是共同共荣。”

.....

“另一边则是在文化上开放一切,一切!当西方人拼命的翻译,我们华夏传承下来的古籍后,谁也料不到将又会有什么样的惊人发现。我们真的能不在乎么?就像败家子那样!?”

......可郑晶贱过吗?没有吧!

宋咪咪讲的有些累了,说完话后,便顿住了站在那里没动。

当大家以为结束了时,宋咪咪眼睛扫了扫大家。

再次虚弱的喃喃说道:“是啊!即便有什么新发现,恐怕也无所谓,因为我们要共同共荣。”

五行缺运·作家说

!-- 本周热推 S --

!-- 本周热推 S --

本周热推:

!-- 本周热推 E --

!-- 本周热推 E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