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蛊事

眼看女儿的肚子越来越大,章则同真的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都用过了,可是女儿的病就是不见好转。

南地来的医生还有几位民间的术士也采取了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

然而就是不见章亦如的病有好转的迹象。

身居高位的章则同,又无法完全把心思都用在女儿身上。

军区里的事情,他还都要过问一番。

他也是分身无术啊!

他当然知道在这鹅山市里,有我陈侃这么个人物。

只是和叶老爷子一样,他不能真真正正的放下身段去请我这么个只会一些不入流的手法看病的人物。

不久前,叶归鸿趁我没有心思管他,悄悄地溜了出去。

他以为,只要把章老请来,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没想到却弄巧成拙。

不但章老没有帮到他,连他和他老师的阴谋都差点儿败露出来。

他们一伙似乎忘了。

那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正是他们悄悄的在南地研究出来的。

而那个实验对象,正是她章亦如。

这他们怎么不可能灰溜溜的离开呢?

叶老爷子的病和章亦如的一样。

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

为了让章老相信我。

我索性就当着几位老军官和杜琤的面,一连说了几个关于南地蛊术的案例。

同时也在旁敲侧击的回应他们。duqi.org 南瓜小说网

身为老军人,民间的一些事,不可全信,不可不信。

如此而已。

就这样,我再一次打开话匣子。

叶老爷子的儿子叶归鸿在和他的老师在实验室里悄悄研制病毒的事,在没有公开之前,我是暂时不会透露出去半个字的。

“南地少数民族多处偏僻地区,旧时医学落后,许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

每遇就诊无效,动辄归咎于蛊。

民国时期湘西有位汉人,曾在军队中做过官,有权有势。

他得了腹部膨胀的怪病,每当膨胀时,似乎觉得腹中有物在游走。

由于请的几位医生医术不高,吃药无效,便归咎于被邻居苗妇施蛊。

经过巫师多次作法仍然毫无起色,这位汉官一怒之下把邻居苗妇捆绑后吊起来,百般辱骂,施以非刑,差点将其折磨而死。

苗妇的丈夫慑于汉官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只能在一旁束手旁观。

后来过了一年多,经人介绍,这位汉官延请一位高明的医生诊治,该医生看后,说是某种鼓胀病,并不是什么蛊毒。

果然一剂药吃下之后病就好了。可怜苗妇无故含冤,差点殒命。

经过该医生的证实,这位苗妇才恢复了清白的名誉。而那些一辈子不得洗去冤屈的苗妇不知又有多少!

更有听信巫师的谬传,造成家庭拆散,一家人反目成仇。

民国时期在湘黔交界处,有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妇,身染风湿肺疾,得病半年多了,医药无效。

老妇早年守寡,有一个儿子,儿子早已娶媳,并生有三男三女。儿子和媳妇非常孝敬,一家人和和睦睦。

有一天,一个补锅匠路过此地,到这一家找个地方歇息,见老妇躺在床上狂叫不已,就上前询问。

补锅匠夸口说:这种病最好医,得了这种病的人,我不知医好了多少个。

下药后马上止痛,7天就痊愈,保证以后永不复发。老妇信以为真,就请他医病。

补锅匠说,只有先设神座除掉草鬼(蛊),药才有效,并讲了一通如何设神座请神除草鬼之法。

老妇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更加相信。双方当即讲定除肉酒、香火、法币3元外,再加1丈2尺青布作为报酬。

礼物备齐后,补锅匠把药也采来了。

该补锅匠极其狡猾,特意在一个十字路口设神座请神,以为路上行人多,一定有妇人经过观看,他便乘机诬陷其为盅婆,好骗取钱财。

岂料作法两小时之久,并无妇人经过。

回家后老妇觉得补锅匠不灵验,大说其不是。

补锅匠怀恨在心,便刻意挑动一家人成仇,他诡秘地对老妇说:此草鬼婆不是外人,正是你家媳妇。

我不便施用法术加害于她。别以为我求神不灵。说罢,将礼物一卷而去。

老妇因损失钱财大为懊丧,把愤恨转到儿媳妇身上,大骂儿媳妇是蛊婆,并准备到官府告儿子忤逆不孝。

后经族人再三劝解,同意不状告儿子,但逼儿子立即退妻。

儿子不肯休妻,老妇人便把儿子、媳妇逐出家门,并发誓与儿子一刀两断,死后也不要儿子送终。

好端端一个和睦家庭,被补锅匠活活搅散。那补锅匠拐骗财物后,一去不返。半月之后老妇就病死家中。

人们认为蛊只能寄附在妇女身上,传给下一代女性,而不传给男性。

比如某男青年游方遇到一个情投意合的有蛊姑娘而未征得父母的同意就娶来,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凡属女性,均要从她母亲那里将蛊承传下来,并代代相传。

古时,放蛊者并不仅限于女性,为什么苗族认为只有妇女才有蛊呢?这与汉、苗两族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关。

在汉族的巫术信仰中,只有正邪之分,没有性别的对立。

而在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在母权制被父权制取代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上的性别对立依存要强烈得多。

这种对立表现在巫术信仰中,就是占据正统地位的男性巫师成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方.而在母系社会曾经居统治地位的女巫则成了秩序的破坏者,被诬为黑巫术的传承者。

一切男性巫师无法解释或禳解的天灾人祸,统统被扣在了女巫的头上。

于是乎,妇女有蛊的结论就这样被推理了出来。

同是在湘黔地区,有一个村庄叫大湾村,地处大山之中,交通十分不便,那里的人非常贫困。

村里有一个老婆婆,日子过得十分滋润,传说这个老婆婆会种蛊毒,人们叫她“蛊婆”。

老婆婆性情温和,善良贤惠,据说她家的蛊毒是一种祖传的秘方,从不外传,轻易不会用蛊毒。

听说老婆婆有蛊毒,远近的人不断前来拜访,祈求老婆婆,但都被她拒绝,老婆婆根本不承认有这种东西。

有的人不惜重金收买,甚至威胁逼迫,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老婆婆有一个儿子,天生不是十分聪明,显得比较呆痴,不过生活能够自理。

娶了一个媳妇非常漂亮,生了两个儿子,虎头虎脑,谁料想过了几年,媳妇突然得病死了,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老婆婆视为掌中之宝。

以后几年,她给儿子又找了几个媳妇,但是,不是不生育,就是对孩子不好,最后,老婆婆赔了点钱,都被休回了娘家。

先后这几个媳妇都非常漂亮,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无人能及,村里人都觉得非常得奇怪。

有一年,来了一个非常有钱的商人,已经六十多岁了,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妾,由于商人常年在外奔波,小妾就和人私通。

商人十分生气,但又不想让此事传扬出去。于是,就带来了许多钱财,祈求老婆婆给点蛊毒,让小妾安分守己。

老婆婆当众拒绝,商人就留下东西走了。后来,听说商人和小妾十分相爱,都是老婆婆的功劳。

那一年,县令要抓壮丁,非要抓老婆婆儿子,老婆婆再三恳求,对官差说:“我和儿子相依为命,还有两个年幼的孙子,求你们饶过我们吧!。”

官差死活不能答应,就让两个手下一道守在家门口,防止儿子逃跑。

过了几天,两个公差浑身溃烂,奇痒无比,看了无数的大夫,都没有治疗好,睡在床上奄奄一息。

有人私下偷偷地告诉公差,让他们去求老婆婆,只有这一个办法,这个病其他人治不了。

两个公差被家里人抬了过来,在老婆婆家门口跪了三天三夜,最后,老婆婆给了一种药,治好了他们的病,有人说这就是蛊毒。

有一个县令,想得到提升,可是,以前和巡抚大人有点矛盾,这个疙瘩一直解不开,他在县令的位置上坐了八年,心里非常苦恼。

于是,就前来求老婆婆给点蛊毒,抬了两大箱子礼物,老婆婆一点也不承认有这个东西。

县令死缠烂打,在老婆婆家里一住就是七天,最后放下东西走了,不到半年提升为知府。人们都传说,县令得到了蛊毒。

村里有一个人上山采药,回来后,得了疯病,整天裸着身子到处乱跑,家里人根本管不住。

老婆婆看了非常心痛,就给那人喝了一碗凉水,后来,疯病竟然好了。

自古以来,关于蛊毒的传说非常多,但是,没有人真正见过,只是坊间传说,只言片语。是否真实存在,我就不知道了!”

几位老爷子听完后半信半疑。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愿意多说话。

“我说了这么多的故事,只是想告诉几位伯伯。”

我看他们都怔住了,只好把字咬的更重一些。

这样,三位老爷子才又把注意力拉到我身上来。

可他们还是半信半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