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雍徽大案太子辞妃

兄弟二人在画舫待了一个时辰后就离去了,天气晴朗,打算沿着岸边走走。

李紫皓不合时宜的开口道:

“哥,你喜欢那清绾人?”

“说不喜欢是假的,毕竟相处久了怎么都会说不清道不明的,刚开始并没有如何,只不过是处理完家族事后经常去那边听曲而已,只不过后来嘛。”说到此处,李紫煜打住并没有再说下去,转而问道:“你那边如何?”

李紫皓有些不知该如何说。

张月瑶性格如何?性格自然极好,不过这所谓的好是比起那些所谓的郡主,公主。可再如何好她一个堂堂安水国公主也不会允许自己丈夫纳妾的。

杨瑶琴的突生喜爱让李紫皓措手不及,不该如何。

“还好还好!不过月瑶这件事到如今我依旧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李紫皓只能虚与委蛇道。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先将武学境界提升上去吧,或许等你到了那传说中的阴阳神游境就迎刃而解了呢。”

“哥,你又拿我开玩笑。”

二人说话之间,一名李家家丁手上拿着一封泥金请柬跑了过来。

“大公子,太子殿下刚刚送来的请柬。”

李紫煜擦拭双手后接过请柬扫了一眼,微挑眉头,道:“这位太子殿下做事还真是雷厉风行,刚到安水国就要召集众多巨商富贾议事。”

家丁小声道:“其实就是要钱罢了。”

李紫煜将手中请柬放到一旁,“朝廷嘛,就算是抢钱也得编织个好听的名号,安上个大义的名分,要钱也是抬举你了。”

家丁笑道:“还是公子说得透彻,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李紫煜虚指点了点家丁,玩笑道:“少给我灌迷魂汤,我若是马失前蹄,就是被你给捧杀的。”

家丁笑了笑,又想起一事,问道:“公子是否要与慕容家和傅家那边通通气?”

李紫煜点点头,道:“还是你想得周到,我待会儿就去那两边走一趟,毕竟我也算是晚辈,没有等着他们上门的道理。”

李紫皓笑道:“大哥对于家族之事真是举重若轻呀。要是让我来绝计是不行的。”

李紫煜只是轻轻摇头笑了笑。

安水国皇宫外,六百来号身着黑甲的持枪甲士在此地就地驻扎。而他们的主人此时正在皇宫内与此地的主人侃侃而谈。

安水国虽是大楚王朝的附属国,可一个帝王该有的气度作为帝王的安水国皇帝同样不缺,与这位大楚太子聊了半个时辰后就将此事推脱给了自己的手下。

大楚太子姓崔名维,即便在大楚权势滔天,可老话说得好,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即便心中有些埋怨,他依旧没有表现出来。

崔维抬了抬手,道:“都别站着了,坐吧。”

“谢殿下。”几位安水国的高官齐齐应了一声,按照官职高低分别落座。

崔维缓缓道:“本王这次的来意想必你们都已经知晓,在座的都是自家人,有些话本王也就明说了,本王此来所求一个钱字。可红口白牙问人家要钱,是天底下一等一的难事,就算本王也很是发愁,所以还要请诸位大人相助本王。”

在座众人连道不敢。

崔维眯起眼,语调微微转冷道:“不敢,还是不愿?都说破家的知县,灭门的知府,本王不要谁灭门抄家,只是要让这些富商们捐出点银子,你们这些三品大员难道还比不上小小的七品知县?平日里的本事呢?”

坐在崔维旁边的军师开口道:“毕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上百万灾民等着赈灾,殿下奉陛下的亲临安水国筹募钱粮,这附属国就当为陛下和殿下分忧,哪有推脱迟疑的道理。”

几名安水国高官对视一眼,一人起身道:“回禀殿下,微臣有一计策。”

崔维看了他一眼,道:“李大人请讲。”

李斌沉声道:“拿一只出头鸟杀鸡儆猴,其他的自然知道要破财消灾。”

那军师捻须道:“如此行事恐怕于朝廷颜面有损。”

崔维却是饶有兴致道:“泱泱朝廷,弄到今天要向富户筹募钱粮的地步,已经是颜面大失,再失几分也是无妨,依照李大人的意思,用谁来做杀鸡儆猴的鸡呢?”

李斌沉吟片刻,道:“回殿下的话,若只是处置一个寻常富商,起不到震慑人心之用,所以依微臣愚见,还是要从安水国里最大的三家入手,这样才能杀鸡儆猴。”

“哦?最大的三家。”崔维的脸上看不出喜怒,问身旁的军师道:“是哪三家啊?”

对于崔维的明知故问,军师只能如实回答道:“李家、傅家和慕容家。”

几人一人一言就将安水国皇氏张氏给瞥了个干净。

李斌低下头去,嘴角轻微勾起。

崔维眯起眼,轻声自语道:“三选其一。”

兄弟二人分别后一人回了皇宫,一人按照远近先去拜访傅家了。

傅天昊知晓如今李家的实际当家人李紫煜到来后就知晓来意,不过不知是何原因,傅天昊的态度不冷不热,此人对自己弟弟似乎比起自己更有耐心一些?李紫煜与其应酬几句后,就出了傅家,而后又去了慕容家。

慕容家迎接李紫煜的是慕容家主。慕容白的父亲。一位四五十的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坐在主座后,指了指右侧首位,开口道:“坐吧”

李紫煜恭敬坐下。

中年男子问道:“你是为了太子之事来的?”

李紫煜点头道:“太子的请柬已经送到我的府上,我这次来正是想与慕叔叔提前通个气。”

“慕叔,你觉得太子会用什么手段逼我们三家拿出银子?”

“不止是我们三家,太子要面对的是整个安水国的富商,毕竟天底下的生意是做不完的,除了我们三家之外,还有安水国的盐商和海商,能在安水国这地方立足,又有哪个是简单的?若不是因为如此,皇帝又何必让自己儿子亲自过来。”

李紫煜又问道:“若是慕叔您处在太子的位置上,该如何着手?”

中年男子微笑道:“若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太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大致能有上中下三策应对,下策很简单,太子不是带了几百亲军吗,放开手脚就是,谁不服便杀谁,不过这也是最下乘的昏庸手段,不但要让安水国众多富商心寒,甚至激起乱子,而且还要让满朝文武和皇帝失望,从此与太子之位无缘了。”

中年男子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至于中策,也不复杂,说白了就是杀鸡儆猴,安水国富商的势力虽大,但不是铁板一块,甚至平日里互相之间还多有龌蹉,这时候太子只要从中找出一家有分量的,甚至都不用罗织罪名,毕竟做生意的又有几个干净的?只需要把过往的罪名往外一翻,然后再把这倒霉鬼往铡刀下一送,接着便是崔青天誉满江都和大小富商争相捐银救灾的太平戏码。”

李紫煜此时听这位慕容家主娓娓道来,竟是颇有些茅塞顿开之感,但是中年男子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他脸色骤变,“至于这个倒霉鬼选谁,无非就是两点,一是要分量够重,不然吓唬不了别的牛鬼蛇神,二是要够富,要能榨出足够多的银子。其实说来说去还是要落到我们三家的头上,倒不是要我们三家家破人亡,太子也没那个能耐,只是若被选中成为那只被杀给猴看的鸡,免不了要有一番伤筋动骨。”

李紫煜轻吸一口气,缓缓道:“而我在三家之中,论修行比不得慕容家,论资历更比不得傅家,也是最有可能被选中的。”

中年男子继续说道:“还有最后的上策,很是考验手腕和火候,做事如烹小鲜,火候过了,事情就焦,火候不到,流于表面。如果太子想用上策,就不能现在给你们发请柬,最起码要等到他把安水国这潭水的深浅摸得差不多了,然后再急火慢火齐用,恩威并施,一边用苍生大义,一边用朝廷大威,最好再在灾民身上做些文章,背地里鼓动这些灾民来对付这些被冠上为富不仁名号的大小富商,如此一来,谁还敢不乖乖就范?”

李紫煜这次可是对这位慕容家主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不愧是在安水国操纵风云多年的三位幕后之人之一,绝不仅仅是凭借自身修为强横而已。

“多谢慕叔教诲。”李紫煜郑重点头,对于这位长辈所说的话一字一句全都记在心上。

“不过他一个连杜甫林都斗不过的太子又能从我们这边讨到多少好处?可话又说回来,像我们之流又如何与那位首辅相提并论呢?”

李紫煜有些疑惑道:“此话怎讲?”

“这还要从当年的雍徽两大案说起。”

徽两大案------说白了就是皇帝对自己儿子权利的剥削。

从雍徽十四年开始,刚拜相位的杜甫林就对太子以及他身后正在成长的政治势力,连续两次发起了致命的进攻。史称“雍徽两大案”。

第一案,皇甫明与刘玮案。这刘玮是太子妃的哥哥,皇甫明是太子的属下,两人都可以算是太子的势力。雍徽十四年正月,身兼幽州和燕州两大节度使的皇甫明去到帝都述职,当面向当今皇帝提出了罢免杜甫林的意见。

皇甫明的站队自然势必引起首辅杜甫林的反击,而且很有可能引起了一向提防太子掌握兵权的皇帝的猜忌。但偏偏此时皇甫明又犯下了致命的失误-----他与刘玮的会面被杜甫林给探知了。杜甫林当即向皇帝汇报,指控了皇甫明和刘玮密谋发动政变,拥立太子。

皇帝大怒,立即处置了皇甫明和刘玮。太子崔维眼见大事不好,主动和太子妃进行了政治切割,与已经生了一男一女的刘妃挥泪离婚了。

不过当首辅杜甫林想将此事进一步牵扯到太子本人,危及太子的储君之位时,皇帝及时叫停了。因此崔维虽然元气大伤,但终究是保住了太子之位。

当年此案牵扯之深远非如此,多少与杜甫林有仇的官员被打压销声匿迹。连当时只不过是比首辅杜甫林低一品的次辅崔适也在惊惧之下,主动要求罢相以求自保。

这位当时以豪饮而闻名的大楚宗室,本以为罢相后就可以逃离政治漩涡,以醇酒美人了此残生,谁知平日与他觥筹交错的酒友们也不敢再登门拜访。

没过多久,首辅杜甫林的庙堂追杀接踵而至。若非江陵先生出面相救,他崔适早已是死人一个。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