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二次北伐

场,情场——。

男儿这一生,向往和追求的,不正是这两个地方,只不过,战场上遇到的是搏杀的对手,情场上遇上的则是一个个女人。

放下了羁绊的感情难题,蒙虎一下子觉得轻松了许多,说来也好笑,他这一次的犹豫与傍徨还只能藏在心里,不能与外人诉说,原因无它,要是说将出来,不管是孟起、白乙文、屠雄中的哪一个,都会瞪着斗大的眼珠子,视他们心目中不可战胜的虎侯如怪物。

七月。

岭南炎炎如火。

相比北方,这里要更早进入夏季,阳光直射在大地上,给人以强烈的灼热感觉,番禺城虽然位于零汀洋畔,又有西江水流经,但城四周最高的山峰不过是越秀山一座,并没有可以纳凉的地方,所以,依然炎热得很。

趁着农忙之前,又无战事的难得太平当口,蒙虎也是左拥右抱,带着秀、姬苏在南海、桂林、象三郡来回巡视了一遍。始皇东巡——,为的是求长生不老之药,为的是能成为千古一帝。现在蒙虎出游,可没有这么荒唐的想法,他一是为巡查民情,二是为游山玩水,可以说公私兼顾。

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后世这一句话可是名闻暇迩,蒙虎也早有心好好领略一番这岭南的山山水水,这一年来不停的征战,疲乏的身心也需要调整,另外,在他的内心深处。可一直对那位踏遍了祖国山水写下传奇游记诗篇的霞客老人倾慕得紧。

漓水。

绣排顺江而下。

一路山峰秀色,翠峦叠嶂,倒映在这波光照映地水面上,给人以人在画中的美妙感觉,漓水与西江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里波平如镜,就象温柔的小娘子,而西江,则是浩浩荡荡。如持牙板大汉,张驰有力。

“虎侯,你看那一边——!”蒙虎的身边。嬴秀和姬苏两个千娇百媚的女子这个时候也被风景而吸引,一个轻皱俏鼻摒住呼吸一眼不眨的看着周围的景致。另一个则干脆脱了鞋子,露出白皙皎好的一双玉足,探入水中开始拔弄起这透明地江水来。

“姐姐。小心,鱼儿咬了你的脚!”嬴秀格格娇笑。

这一次出游,不管是对蒙虎,还是对嬴秀、姬苏,都是难得的放松,离开了番禺,也就算暂时摆脱了那些缠绕着地绳索,轻松的气氛冲淡了她们之间地提防和隔阂,加上姬苏的年纪要比嬴秀大一些,见识也要更广一些。两个女子相处得倒也融洽。

“嗯,这水好清凉,秀妹妹一起来!”姬苏仰头。带着一脸的满足说道。夏日炎炎,江水上虽然有轻风拂过。但毕竟不如水里来得沁凉。女为悦己者容,与一个月前地忐忑不安相比,现在的姬苏完全的展现出了成熟女人的风韵,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让男人心动让女人妒忌。

“我,我还是算了吧!”嬴秀乖巧的看了一眼蒙虎,面带着矜持道。与姬苏巴人的开放相比,秀的性格要更保持一些,这应该是她母亲平素教导的缘故,毕竟,扶苏的外妾也一样属于皇族中人,而一旦入了皇家,又有哪一个心甘情愿的一直默默无闻下去。

“看我作甚,想去就去,想做就做,那些臭规矩就都忘了吧!你还是你,就如当日在湘水一样。想起来,我好象很久没有听到你地歌了!”蒙虎微微一笑,眼中带着鼓励说道。

得到蒙虎的鼓励,嬴秀也放下了心中的牵绊,随着她缨唇轻启:蒹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地歌声在这山水中响起,让人心神俱醉。

瞧着这一对璧人在旁,脸上娇笑嫣然,蒙虎的心情也是格外地畅快。从内心里来讲,蒙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男子主义者,以他的想法,一个男人,应当有能力给予心爱的人幸福,有能力保护她们不受伤害,不被他人欺凌,现在,他做到了这一点。

——。

七月十三日。

对于蒙虎来说,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对于生活在岭南的众多百姓来说,这一天也让他们期盼了许久。

番禺城中热闹非凡,人头拥动,来自周围各县的百姓将这一座岭南大城挤得水泄不通,这样

面是多年来不增有过的。

丰收祭!

这个象征着岭南丰收季到来的节日到了,载歌载舞的人们在欢庆着丰收,憧憬着美好,他们曾经对未来绝望,对以后会怎么样麻木,而现在,他们的心中,已经充满了期望。

“大秦万岁!”

“虎侯万岁!”

也就在这个节日里,不知是谁,嚷嚷着说出了‘虎侯万岁’的话,这一声代表着千万人心声的口号迅速的被传遍了大街小巷。没有虎侯,也就没有岭南的今天,也就没有大秦的存在!在一个又一个事实证明下,岭南百姓对此已经深信不疑。

至于北方的那个真正的朝廷,这些年来它们的政令从来没有到达过岭南,它们留在岭南百姓记忆中的是无休止的征战与杀戮。两相比较之下,百姓们当然能分得清给予他们新生活的到底是谁?

丰收的祭祀过后,为期十天的收割农忙日子便开始了,它让许多人忙得脚不沾地。总的来说,今年岭南一带的天气还算正常,破坏性强烈的台风虽然有几次,并在苍梧等地方暴雨成灾,但总算有冬天修建的沟渠贯通,田亩里的积水很快得到排泄。

流民的迁入,军屯的开垦,水利沟渠的疏通,这些措施在一时并不能看到功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八月。

忙碌了二十余天,岭南的稻谷抢收终于完成,对于今年的收成,掌管着岭南粮秣、财政大权的任安无疑最有发言权。

“虎侯,这一季收成下来,足可以支撑我军半年的粮秣。”这是任安的回答。作为掌管财粮的官员,任安一直以来都是一付守财奴的样子,这一回难得的夸下海口,倒让蒙虎和一众过惯了紧日子的官员、将领惊喜万分。

积存了半年的粮秣,意味着的就是秦军又有能力再一次出征,又可以扩大自己的地盘,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胜利的基础上。不过,秦军这一年来在战场上的表现已经能给人以足够的信心。

——。

再度北伐。

这是全体秦军将士的期望,同样,也是蒙虎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一个心愿。不过,有了前一次受阻的教训,这一次北伐的准备工作要做得更细致才行,这其中:敌情的侦察,路线的选择、兵力的配备等等,都是必须慎重谋划的步骤。

在所有要考虑的因素中间,北伐的路线是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蒙虎为此也是踌躇不定,由岭南往北方的驿道有二条,其一是经由阳山关北上,过衡阳、长沙,渡江直指北方,这条路也是上一次秦军北伐的路线;其二是由龙川经赣水入九江郡,这条道也是赵佗昔日入岭南的通道。

由阳山关、横浦关方向翻过梅岭北进,这是最为快捷最为可行的道路,在这一路上,秦军聚集了重兵,只要一声令下,数万秦军将士就可以迅速成军北伐。只是,经过前一次北伐之后,吴已经明显加强的警觉,他还效仿秦军坚壁清野的做法,在衡阳一带现在十室九空,整个长沙郡也一样破败不堪,没有什么可以资助的粮秣。

另外,吴还将重兵布置在长沙城内,一旦秦军出关,他很可能摆出一付缩头乌龟的架式,让秦军很难再寻到合适的战机,而若是放过吴不打,在后方的补给线上出现这么一个大钉子,显然又是重大的隐患。

由龙川北上的东线情况也是大同小异,这一条道上,赵昧虽然被赶出了龙川,但他的势力在这一带还是有相当的根基,秦军在龙川一带驻扎着足有一万的将兵,目的也就是为了震慑赵军残余。

还有在龙川东面的瓯越人对秦军敌意很深,他们的首领无诸、摇是越王勾践的后代,现在已经与番君吴结盟。秦军由这条道北上的话,后方补给线同样会受到极大的威胁。无诸、摇的势力虽然不强,但却胜在根深蒂固,与赵佗这个来自北方的外人不同,他们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几百年,远不是简单的分化、迁民可以憾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