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练兵

好久没有这样策马狂奔了,宋瑞不觉有点意气风发,烈马有点稍稍喘息,宋瑞缓缓降下速度。看着自己意气风发的丈夫,郭媛抚着宋瑞的脸颊心疼的轻声说道:“昨晚一夜未眠,现在又绕县城狂奔这许久,相公很是疲惫了吧!”宋瑞赞许的一笑,看着娇艳如花的面容,不觉温柔的吻了下去。

看着身后远去的宋府,宋瑞温柔的笑了笑,带着张猛朝军营策马奔去,默默的在心里念道:“媛媛,对不起,但我宋瑞一定会让你成为天底下最幸福,最尊贵的女人。”

行到县城西北角,只见一座威严庄重的军营出现在眼前,宋瑞微微驻足,回头望了望,坚定的走进那黑森森的军营,不再回头。

一身戎装英气逼人的宋瑞昂首向校场走去,刚刚从县尉营帐出来,宋瑞心中很是激荡,终于要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一支部队了。看着手上的任命书,宋瑞微微笑了笑,现在宋瑞已经是这支新兵的军侯了,虽然以军侯之位统领二千兵马稍稍有点逾越,但军侯已经是舅舅郭恂能授予的最高职位了。

舅舅郭恂的统御能力确实不是盖的,虽然宋瑞被任命为军侯,让军营的那些将官很是诧异,但没人敢多说什么,至少表面上。想起那些将官郁闷的面容宋瑞很想放声大笑两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不就才二千部队么,还是新兵。但宋瑞心中还是忍不住涌上一股兴奋之情,毕竟这是向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不过面前的路并不平坦,自己能不能真正地在军营里站得住脚,能不能真正赢得全曲人的信服,还有待于考验。宋瑞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要知道宋瑞在山上的三年时间可不是白混,至少有一大半的时间在磨练武艺研习兵书战策,难道驾驭一千新兵能难得倒自己么。

汉时军制并不繁琐,从下到上依次是伍、什、队、屯、曲、部。伍的主管为伍长,每伍编士兵五人。什的主管为什长,编士兵十人。队的主管为队率,编士兵五十人。屯的主管为屯长,编士兵百人。曲的主管为军候,编士兵五百人。部的主管为中郎将、校尉、司马,编士兵千人。

营台上,张猛带着挑选出来的四十个老兵和宋瑞的百余家丁静静而立。宋瑞站在营台上,默默的看着自己的士兵,一张张充满希望的年轻面孔,大汉朝的余晖还没落下,帝国曾经的辉煌仍能激励起这些充满朝气的青年。

二千人说起来很少,但其实看着真的不少,站满了小半个校场,黑压压的。其中大多是汉人,但仍不乏羌胡、鲜卑这些外族青年,事实上大汉朝早就和这些草原民族初步完成了融合,特别是边境郡县,汉胡杂居并不鲜见。

“各位,我叫宋瑞,以后就是你们的军侯。军营草立,职位空缺,只要你们认真听从我的命令,在训练中表现的好,我会视情况给你们奖赏。但若谁敢不听命令,休怪军法无情。”

宋瑞冷冷的说道,下面士兵们脸上明显流露出兴奋但又惧怕的表情,但都保持着肃静,因为汉帝国军纪森严,有藐视上司者,按军法处置。

宋瑞令新兵分成四十队,命老兵各领一队,整理队形。想想舅舅那肉疼的表情,宋瑞感到好笑,不就才四十个老兵么。当然宋瑞也知道整个武州原来才有一千人的军力,有能力当军官的实在不多,这四十人的抽调估计很是让武州县兵伤了点元气。也幸好是在武州县,要是其它县城估计平时能保证五百正规军就不错了。

新兵在老兵的呵斥下慢慢排好阵型,静静的看着自己,宋瑞微微笑了笑,终于有了点将军的感觉。看着校场上四十个小分队,虽尚缺气势但至少尚算整齐,于是说道:“各队老兵即刻起行队率之职,新兵如果有犯纪违法的人,比较轻的过错你们都可以自己按照标准进行处罚,如果比较重的过错须得交给我来处理。”

接着又说道:“你们都是刚招来的新兵,我也不知道你们的能力。现在每队尚需十个伍长,这样吧,你们可以向你们的队率申请成为伍长。如果每队多于十人申请,那么申请人之间可以互相比斗,但不得误伤队友,胜利的人就可以成为伍长。

看着下面兴奋的老兵和那些跃跃欲试的新兵,宋瑞接着用充满威严的口气说道:“练兵一周后,每队之间进行集体比斗,输的一方将被集体处罚,赢的一方会被集体奖赏,伍长和队率处罚或奖赏翻倍。而且你们中如果有人表现的好,我会破格提拔,什长,队率,甚至屯长都可以赏赐给你们,但如果你们中有人表现的不好,我一定会重重处罚。”

然后宋瑞让每队新兵依次在队率的带领下领好各自的军用物资,一个铁头木杆的长枪(枪长二米),一件皮甲(廉价),一套粗麻布制造的红色的衣服。

待领好衣物,宋瑞让他们在校场上自选伍长,不许吵闹。幸好只是区区二千人,待处罚了几个喧哗的人后,看着宋瑞带领的一百家丁的拉风表现。新兵们有学有样,慢慢安静下来,比斗渐渐变得秩序起来。到黄昏时分,结果终于出来了,宋瑞当众宣布了各伍新任伍长的名单。看着一些新兵失望的面孔,宋瑞微笑道:“以后每周都比斗,普通士兵可以向各自的伍长挑战,胜利的可以成为伍长。伍长可以向队率比斗,胜利的可以向我演示指挥作战的能力,得到我的认可就可以被提拔。”不去理会那些失败者的暗暗鼓气和成功者的担忧的目光,宋瑞命令士兵在各自的伍长队率带领下回营房休息。

宋瑞每天早上六点于高台上点兵,如果有迟到的连同伍长队率一同处罚。然后令各队绕县城跑二圈,县城外城墙周长六千米,宋瑞亲自带队跑,挑选出四百个身强体壮的汉子加上一百家丁组成亲卫营,自己亲自统领。

那些跑完全程的都赏赐丰厚的饭菜,那些奸猾偷懒的都削减他们的饭菜并记下他们的名号,如果出现三次,直接踢出军营,然后再招流民补全名额。那些没跑完但坚持到力气用完而倒在地上的人,宋瑞亲自把他们扶起来,任命他们为自己的亲兵。宋瑞又任命张猛为屯长,让他挑选出五百人亲自训练。

跑完后宋瑞让各队在队率的带领下训练队列,中间间或休息一段时间。吃完午饭后,宋瑞命令各队长官交给士兵基本的战场搏杀技巧,然后进行队列训练,下午五点就让各队士兵回营休息,养足精神。

然后宋瑞召集所有的伍长和队率及亲卫营的全体士兵,同张猛一起传授给他们简单的搏杀技巧,或是教授给他们如何识别钟、鼓、旗帜号令的知识。

宋瑞又在营帐门口立一大鼓,名曰求贤鼓,告诉将士们任何人都可以敲响它,但敲响它的人必须先挨十军棍,然后可以得到他的召见。

宋瑞每天到军中和将士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如果将士有思恋亲人的,宋瑞亲自开导他,给他讲故事来使他高兴;如果将士有吃不饱饭的,宋瑞把自己的米饭分给他吃。

宋瑞在训练时以身作则,虽然对士兵们要求很严格,士兵们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宋瑞在训练后,深入军营,和士兵同吃同住,当然也没法真的和每个士兵都认识,但也渐渐赢得了士兵们的认同和尊敬。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一个多月过去了,新兵已经慢慢的能在各队正的带领下,快速的到达指定位置。队正们也渐渐能够快速的执行用钟、鼓、旗帜传达的号令。特别是亲卫营,他们的列队已经渐渐有了些军队的气势。

这一个多月宋瑞没回过家一次,整天和士兵们呆在一起。军营的生活虽然很是劳累,但成果无疑是喜人的。不但士兵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法,已经能够排列基本的阵型,而且宋瑞还发现了一些不错的部下,终于补齐了什长、屯长的空白。不出意料,屯长几乎都是由那些老兵担任,说几乎是因为上天给了宋瑞一个惊喜,一个叫高顺的小兵出现在宋瑞军中。

话说宋瑞设立求贤鼓时也没想到真的会被敲响,不过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大不了白浪费一番力气,但没想到就是这个求贤鼓给宋瑞带来了一个大才。

高顺本是雁门郡阴馆人,因父亲去世,于是投奔在武州县的伯父家,伯父惧内,所以高顺常常遭到伯母的呵斥。恰逢县尉招兵,自小就有抱负的高顺于是就入了军中。本来以高顺的勇武当个伍长是毫无问题的,而后评借超凡的才能被宋瑞看中是理所当然的。

但怎知阴差阳错,高顺那天因事耽搁未能入营,幸好宋瑞辞退一些新兵后为补全名额然高顺才得以进来。而高顺这人却又偏偏性情耿直,喜欢直言上级的过失,虽然是一片好心,奈何不被人理解,渐渐被队率所嫉恨,竟屡次比武获胜都得不到升迁。

高顺今年方十七,比较年少气盛,每次都和队率争论,于是经常被队率借故欺凌。高顺忍无可忍,于是毅然的敲响了求贤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