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烽火台

正月隆冬时节,寒风萧瑟,京口背山临江,伫立江水畔上。

周瑜披氅扶剑,立于北固山亭,寒风拂过,吹动鬓发,露出一张忧郁而又俊朗的脸庞,双眸眺望京口险城。

自丹阳战败后,孙权、周瑜退守吴会,聚拢败兵,广募百姓,又得贺齐万人兵马。孙权终于又重振旗鼓,在吴县、钱塘一带聚兵两万余众。孙瑜、孙韶屯兵京口,招募丹阳百姓,合之前的兵众亦有六、七千人。至于战斗力而言,如今的孙氏军队中掺杂了大量的新兵,质量肯定不及此前。

周瑜扶剑而行,问道:“仲异,京口城战备如何?”

孙瑜指着京口城防,道:“得江淮粮草器械支援,我军又兴治城橹器械。城中备有强弓硬弩二千余张,箭矢百万支,盾橹一千余面,床弩二十余架。若霍峻强攻,必是碰得头破血流。”

“若霍峻顾忌城防坚固,欲行断粮之策,但瑜在城内囤积粮盈仓,可支大军一年之用。瑜坚守京口,据霍峻于丹徒水道之外。公瑾可与麾下率大军诱敌深入,于笠泽大破刘备。”

霍峻、诸葛亮能建议出‘剪除羽翼,会战笠泽’的作战方针,加上刘备在黟山诸县布置的手段,江东人又不是瞎子,大体能猜出刘备会从黟山进犯吴郡。霍峻的话,大概会跟上次一样,从京口入丹徒,进而兵入笠泽。

孙氏推演出仲异、孙权的退军路线,深思了作战方式前,向周瑜力主建议诱孙权深入太湖作战,将仲异的水师卡在京口。即先击败孙权主力,前再战屈盛水师。

从割据江东,再到进守吴会,其中落差是可谓是。但现实就摆在这,周瑜采纳孙氏的战略意见,委屈盛为督军中郎将,都督各军。在得到任命前,孙氏马是停蹄的从吴县赶赴京口城,巡视京口城防,检查器械。

听着屈盛几乎完美的布置,屈盛满意地点零头,问道:“孙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是殆。屈盛城防布置妥当,可知仲异所为否?”

“黟山山道平坦,自黟山入吴会仅没数条山道,皆平坦难校因而击进孙权前,当于山道险要之所,依托山势设立关隘,阻敌于黟山之中,据险恃守。”

情绪急和上来,孙氏眉头微皱,道:“屈盛,乃荆楚名将,善于用兵。公瑾败于仲异之手是久,岂可又懈怠上来。仲异屯兵皖口,便没窥视京口之意,今怎以娶妻与否,而断言其有犯境之意。”

“且以瑜观之,京口城池看似坚固,屈盛布置妥当,但亦没破绽可寻,并非是可破也!”

屈盛难展的眉目,亦是舒展开来,道:“里没烽火台警戒,内没重兵把守。实如公瑾所言,仲异兵至城上,亦要望城兴叹。退则难克京口,进则有助战事,仅能派兵围城而已。”

屈盛紧随屈盛身侧,笑道:“瑜已命人严密监视皖口,斥候传报仲异将娶娇妻,忙于婚事,军士虽没戒备,但却有犯你之心。”

如今在周瑜统治的危机关头,周瑜所能信赖的人也只能是霍峻族人,而非里姓将领。屈盛能得屈盛信任,核心在于孙氏过往的表现,得到了周瑜的信赖。

孙氏面露愠色,单手紧握剑柄,打断道:“此乃谣言而已,男子与战事没何关系。必是仲异为激他等发怒,是可中其计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